一种新型防扭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76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防扭鞋底,属于鞋材领域,包括中底、大底、脚掌块及脚跟块,所述脚掌块和脚跟块分别在对应足部的大脚球、小脚球及脚踵处环绕有若干的活动部件,所述活动部件分别与脚掌块和脚跟块活动连接,所述中底的前脚掌和脚跟块处设有活动的传递部,在所述活动部件环绕脚掌块及脚跟块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平衡部件,所述平衡部件与活动部件相连接,所述中底、大底、脚掌块及脚跟块之间形成密封的悬空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密封的悬空部将接触到的扭力传递到前脚掌和脚跟块处的传递部,使其反馈到足部的趾骨及跟骨,给足部的骨头增加了额外的作用力,使前后脚跟动作保持协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扭鞋底
本技术公开一种鞋材,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防扭鞋底。
技术介绍
鞋底从上到下包括中底和大底。尤其是对于运动鞋来说,人们希望双脚在运动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减少震动带来的伤害,以实现锻炼或竞技的目的,减震鞋底的出现解决了部分问题,减震结构可以缓冲运动中地面对脚的剧烈冲击力,还有助于提高舒适感,减轻疲劳感,但是,仅有减震是不够的,还需要鞋底具有支持稳定性和防扭伤功能,避免运动损伤。绝大多数的脚踝扭伤起因于前后脚跟动作的不协调,例如在跳跃着地时,前脚掌和后脚跟落在不同平面时,前后脚的接触平面不同而造成脚踝扭伤,足部在运动时,支撑足弓的韧带主要为足底长韧带、跟骰足底韧带及足底腱膜,脚趾头和足跟通过韧带和肌腱连接在一起,给足部的骨头增加了额外的作用力,使向下的重力返回到脚踝和腿部,而现有的鞋底大多仅通过连接前脚掌和后脚跟,使其在扭转时能够保持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防扭鞋底,通过密封的悬空部将接触到的扭力传递到前脚掌和脚跟块处的传递部,使其反馈到足部的趾骨及跟骨,给足部的骨头增加了额外的作用力,使前后脚跟动作保持协调,并通过中底的腰部的拱形部支撑足底长韧带,帮助内侧纵足弓产生弦状弯曲,起到支撑稳定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防扭鞋底,包括中底、大底、脚掌块及脚跟块,所述脚掌块和脚跟块分别在对应足部的大脚球、小脚球及脚踵处环绕有若干的活动部件,所述活动部件分别与脚掌块和脚跟块活动连接,所述中底的前脚掌和脚跟块处设有活动的传递部,在所述活动部件环绕脚掌块及脚跟块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平衡部件,所述平衡部件与活动部件相连接,所述中底、大底、脚掌块及脚跟块之间形成密封的悬空部,以使活动部件接触地面受到的扭力传递到传递部,所述中底的腰部设有沿足底腱膜拱起的拱形部,以支撑足底长韧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作为足部三个支撑点的大脚球、小脚球及脚踵处设有活动部件,使鞋底接触地面时发生扭转时,活动部件通过密封的悬空部将接触到的扭力传递到前脚掌和脚跟块处的传递部,使其反馈到足部的趾骨及跟骨,给足部的骨头增加了额外的作用力,使前后脚跟动作保持协调,并通过中底的腰部的拱形部支撑足底长韧带,帮助内侧纵足弓产生弦状弯曲,起到支撑稳定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拱形部包括支撑足底腱膜的拱圈及支撑跟骰足底韧带的拱心顶块,所述拱圈呈半圆弧曲线,且拱圈的顶端设有逐渐变窄的开口,所述拱心顶块嵌入开口内,以将拱圈挤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拱心石结构,在半圆弧曲线的拱圈的顶部嵌入拱心顶块,使拱圈挤紧,使整个拱圈成为一个整体,在巨大的压力下,愈加坚固,内侧纵足弓更加稳定。作为优选,所述平衡部件包括弧形的平衡块及与活动部件相连的连接部,所述平衡块的重心位于其转动轴线的下方,以使活动部件复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平衡块的重心设于其转动轴线的下方,使活动部件在接触地面时,带动平衡块偏转,活动部件离开地面时,由于重心在其转动轴线的下方,随偏转而升高,平衡块会偏转恢复平衡,使活动部件复位。作为优选,所述中底、大底沿内侧纵足弓向内凹陷,以使拱圈支撑住拓骨和跟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内侧纵足弓支撑住拓骨和跟骨,使足部的肌肉和韧带展开产生支撑作用,使向下的重力返回到脚踝和腿部。作为优选,所述脚掌块及脚跟块的边沿设有刹车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刹车纹能够防止鞋底扭转时,使用者因鞋底走滑而摔倒扭伤。作为优选,所述大底的前端设有保护脚趾的护趾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鞋底前端设置保护脚趾的护趾片,防止脚趾磕到硬物而受伤。作为优选,所述中底的材料为填充有纳米石墨片层的纳米增强丁腈橡胶,且纳米石墨片层上分散有纳米氧化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氧化锌是性能优异的抗菌材料,在与细菌接触时,锌离子会缓慢释放出来,由于锌离子具有氧化还原性,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达到抗菌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活动部件通过密封的悬空部将接触到的扭力传递到前脚掌和脚跟块处的传递部,使其反馈到足部的趾骨及跟骨,给足部的骨头增加了额外的作用力,使前后脚跟动作保持协调,并通过中底的腰部的拱形部支撑足底长韧带,帮助内侧纵足弓产生弦状弯曲,起到支撑稳定的作用;其二,通过拱心石结构,在半圆弧曲线的拱圈的顶部嵌入拱心顶块,使拱圈挤紧,使整个拱圈成为一个整体,在巨大的压力下,愈加坚固,内侧纵足弓更加稳定;其三,通过将平衡块的重心设于其转动轴线的下方,使活动部件在接触地面时,带动平衡块偏转,活动部件离开地面时,由于重心在其转动轴线的下方,随偏转而升高,平衡块会偏转恢复平衡,使活动部件复位。附图说明图1为新型防扭鞋底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新型防扭鞋底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新型防扭鞋底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鞋底的底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护趾片;2、中底;3、大底;4、脚掌块;5、脚跟块;6、传递部;7、拱圈;8、拱心顶块;9、活动部件;10、平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新型防扭鞋底,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中底2、大底3、脚掌块4及脚跟块5。足部可以说是身体稳定和平衡的根基所在。足部可以细分为很多着力点以及足弓,足部主要的支撑点主要在大脚球、小脚球及脚踵处,其连成支撑和平衡的三个弓:横足弓、内侧纵足弓及外侧纵足弓。绝大多数的脚踝扭伤起因于前后脚跟动作的不协调,当前后脚跟踩踏不同到平面时,而造成脚踝扭伤,而其原因在于足部受到扭力时,足部用于支撑的肌肉和骨头不能及时反馈,抵抗扭力,给足部提供足够的作用力。本实施例通过在脚掌块4和脚跟块5分别在对应足部的大脚球、小脚球及脚踵处环绕有若干的活动部件9,且活动部件9与脚掌块4和脚跟块5均活动连接,平衡部件在脚掌块4及脚跟块5的中心处,平衡部件包括平衡块10和连接部。平衡块10通过连接部和活动部件9相连,中底2、大底3、脚掌块4及脚跟块5之间形成密封的悬空部,中底2的前脚掌和脚跟块5处设有可活动的传递部6。当鞋底接触地面时,即使前后跟发生扭转,即脚掌使着力点偏向大脚球或小脚球方向而产生扭力,由于活动部件9的存在,接触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扭鞋底,包括中底(2)、大底(3)、脚掌块(4)及脚跟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块(4)和脚跟块(5)分别在对应足部的大脚球、小脚球及脚踵处环绕有若干的活动部件(9),所述活动部件(9)分别与脚掌块(4)和脚跟块(5)活动连接,所述中底(2)的前脚掌和脚跟块(5)处设有活动的传递部(6),在所述活动部件(9)环绕脚掌块(4)及脚跟块(5)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平衡部件,所述平衡部件与活动部件(9)相连接,所述中底(2)、大底(3)、脚掌块(4)及脚跟块(5)之间形成密封的悬空部,以使活动部件(9)接触地面受到的扭力传递到传递部(6),所述中底(2)的腰部设有沿足底腱膜拱起的拱形部,以支撑足底长韧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扭鞋底,包括中底(2)、大底(3)、脚掌块(4)及脚跟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块(4)和脚跟块(5)分别在对应足部的大脚球、小脚球及脚踵处环绕有若干的活动部件(9),所述活动部件(9)分别与脚掌块(4)和脚跟块(5)活动连接,所述中底(2)的前脚掌和脚跟块(5)处设有活动的传递部(6),在所述活动部件(9)环绕脚掌块(4)及脚跟块(5)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平衡部件,所述平衡部件与活动部件(9)相连接,所述中底(2)、大底(3)、脚掌块(4)及脚跟块(5)之间形成密封的悬空部,以使活动部件(9)接触地面受到的扭力传递到传递部(6),所述中底(2)的腰部设有沿足底腱膜拱起的拱形部,以支撑足底长韧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扭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部包括支撑足底腱膜的拱圈(7)及支撑跟骰足底韧带的拱心顶块(8),所述拱圈(7)呈半圆弧曲线,且拱圈(7)的顶端设有逐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灿坤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协成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