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汗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763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排汗鞋底,属于鞋底技术领域。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分为上底和下底,下底与上底之间形成密闭空腔,上底设置有贯穿上底的通孔,通孔中设置有只通往空腔的第一单向阀,上底内设置有集汗机构,集汗机构收集汗液至第一单向阀,下底两侧边设置有若干孔洞,孔洞中设置有只通往外界的第二单向阀,空腔内设置有恢复上底和下底之间距离的复位组件,复位组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上底和下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排汗鞋底通过集汗机构快速聚集汗液,并通过密闭空腔、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主动的将汗液从鞋内吸至外界,且第二单向阀避免水流入鞋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汗鞋底
本技术涉及鞋底
,具体为一种排汗鞋底。
技术介绍
鞋子是人们的生活中的常见需求品,由于鞋子采用了半包裹的结构形状,导致鞋子使用时脚产生汗液,而产生汗液的最多的地方在脚底,因此鞋底的排汗功能相当受到重视。现有的排汗鞋底,鞋底顶面设置有若干横向排汗槽,侧边有若干排汗孔,排汗槽与排汗孔形成了鞋内与鞋外相通的通道,增加鞋底透气性的同时,又能借此进行排汗,但是这种排汗是被动且缓慢的,且这种鞋底无法防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排汗鞋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汗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分为上底和下底,所述下底与上底之间形成密闭空腔,所述上底设置有贯穿上底的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只通往空腔的第一单向阀,所述上底内设置有集汗机构,所述集汗机构收集汗液至第一单向阀,所述下底两侧边设置有若干孔洞,所述孔洞中设置有只通往外界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恢复上底和下底之间距离的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上底和下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炎热的天气下,对于脚部容易出汗的穿着者而言,通过集汗机构收集鞋内的汗液,随着使用者使鞋底触地,空腔被压缩,此时第一单向阀无法通过,只能使第二单向阀排气,从而使汗液排出;随着使用者让鞋底离地,鞋底内部空腔在复位组件作用下恢复原体积,此时下底侧面第二单向阀无法进气,只能使第一单向阀进气,从而使集中起来的汗液被吸入空腔,进而实现主动快速的排汗功能,还能使鞋底具有排气作用,并且第二单向阀的存在,导致外界液体无法通过鞋底进入鞋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汗机构包括集汗槽和若干集汗海绵,两个相邻所述集汗槽中间设置有固定槽,所述集汗海绵设置于固定槽中,所述固定槽与相邻集汗槽之间连通有供汗液流出的引液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集汗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湿效果,通过集汗海绵收集鞋内汗液,随着鞋底受到压力,汗液挤出至固定槽,然后沿着引液槽流入集汗槽,从而实现快速收集汗液的目的,集汗海绵还能够提高减震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汗槽底面为倾斜向第一单向阀的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汗液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面快速集中至通孔中,从而实现快速集中汗液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汗海绵内设置有除臭颗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汗海绵受挤压排出汗液后难免有些许残留,在集汗海绵中设置除臭颗粒能有效去除残留汗液产生的臭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底上设置有朝向第二单向阀的倾斜面,两个所述倾斜面相互靠近的位置形成一尖端,且所述尖端对应第一单向阀设置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汗液被吸入空腔后,落至对应第一单向阀设置位置的尖端附近,然后沿着倾斜面流至第二单向阀,从而提高第二单向阀排放量,进而实现快速排汗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设置于尖端两侧的凸台和设置于凸台上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下端固定连接在凸台上,而上端固定连接于上底下表面,所述凸台沿着尖端均匀分布若干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垂直放置的复位弹簧使上底和下底之间的距离能够充分恢复至初始状态,并且加强了鞋底的减震能力,提高舒适度,避免在斜面上开设用于固定复位弹簧的槽孔而导致的汗液残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台为圆柱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空腔内的汗液能够沿着凸台的边缘充分流至第二单向阀处,避免残留汗液出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底和下底采用顺丁橡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鞋底拥有高弹性和高耐磨性,避免鞋底因多次的形变而容易损坏,提高鞋底使用寿命,同时提高舒适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利用单向阀形成类泵体结构,能主动地将鞋内汗液排出至外界,排汗迅速,提高透气效果,还能利用单向阀特性使鞋底能够防水。其二,集汗海绵和多处斜面设计使加快汗液的汇聚速度,进而加快排汗速度。其三,除臭海绵中的除臭颗粒去除鞋内异味。其四,复位弹簧使空腔复位迅速,并且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排汗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底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底和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上底和下底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底;2、下底;3、空腔;10、通孔;11、第一单向阀;12、集汗槽;13、集汗海绵;131、除臭颗粒;14、固定槽;15、引液槽;20、孔洞;21、第二单向阀;22、凸台;23、尖端;31、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一种排汗鞋底,参照图1和图2所示,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分为上底1和下底2,上底1上设置有矩形分布的固定槽14,固定槽14中设置有吸收汗液的集汗海绵13,利用集汗海绵13良好的吸湿效果,通过集汗海绵13收集鞋内汗液,且集汗海绵13受挤压后会排出所吸汗液至固定槽14与相邻集汗槽12之间供汗液流出的引液槽15,然后汗液沿着两个相邻固定槽14中间设置有的集汗槽12流向开设于上底1中的通孔10,其中集汗海绵13还能提高鞋底的减震能力,集汗海绵13中设置有除臭颗粒131,从而达到除臭效果;集汗槽12底面为倾斜向通孔10的斜面,可以达到快速集中汗液的目的。复位组件如图3和图4所示,复位组件包括设置于尖端23两侧的凸台22和固定连接在凸台22上的复位弹簧31,复位弹簧31下端固定连接于凸台22上,复位弹簧31还固定连接于上底1下表面,凸台22沿着尖端23均匀分布若干组。其中另外通过利用多组复位组件的回弹效果,从而实现上底1与下底2间距离迅速恢复常态和减震的目的。如图3和图4所示,上底1与下底2固定连接,形成密闭空腔3,上底1中设置有通孔10,通孔10中设置有只能通往空腔3的第一单向阀11,汗液较多时,汗液在自重作用下流入空腔3,汗液较少时,密闭空腔3在复位组件作用下恢复常态,第二单向阀21不能通过,第一单向阀11正常工作,从而使空腔3对通孔10另一侧产生吸力,将汗液吸入空腔3中,提高排汗效率,进而使上底1上表面长时间保持干燥,避免鞋内产生异味,如图4所示,下底2上设置有朝向第二单向阀21的倾斜面,两个倾斜面相互靠近的位置形成一尖端23,且尖端23的设置对应第一单向阀11的位置,尖端23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汗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分为上底(1)和下底(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2)与上底(1)之间形成密闭空腔(3),所述上底(1)设置有贯穿上底(1)的通孔(10),所述通孔(10)中设置有只通往空腔(3)的第一单向阀(11),所述上底(1)内设置有集汗机构,所述集汗机构收集汗液至第一单向阀(11),所述下底(2)两侧边设置有若干孔洞(20),所述孔洞(20)中设置有只通往外界的第二单向阀(21),所述空腔(3)内设置有恢复上底(1)和下底(2)之间距离的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上底(1)和下底(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汗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分为上底(1)和下底(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2)与上底(1)之间形成密闭空腔(3),所述上底(1)设置有贯穿上底(1)的通孔(10),所述通孔(10)中设置有只通往空腔(3)的第一单向阀(11),所述上底(1)内设置有集汗机构,所述集汗机构收集汗液至第一单向阀(11),所述下底(2)两侧边设置有若干孔洞(20),所述孔洞(20)中设置有只通往外界的第二单向阀(21),所述空腔(3)内设置有恢复上底(1)和下底(2)之间距离的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上底(1)和下底(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汗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汗机构包括集汗槽(12)和若干集汗海绵(13),两个相邻所述集汗槽(12)中间设置有固定槽(14),所述集汗海绵(13)设置于固定槽(14)中,所述固定槽(14)与相邻集汗槽(12)之间连通有供汗液流出的引液槽(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汗鞋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灿坤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协成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