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刈割加翻耕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1572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刈割加翻耕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在扬花期至孕穗初期刈割互花米草地上植株,使其无法结出成熟的种子,从而使互花米草无法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和远距离扩散;在冬季,对刈割后再萌发的互花米草进行翻耕碎根,破坏处于休眠期的互花米草根状茎,使根状茎无法在第二年进行无性繁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简单易行,有效阻断了互花米草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治理效果好,成本较低,对环境影响小,海滩生态环境可得到自然恢复,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冬季寒冷的北方潮间带的互花米草防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刈割加翻耕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环境工程
,具体地说是一种刈割加翻耕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
技术介绍
互花米草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属于外来入侵物种,为了消浪护堤、促淤造陆等目的,我国于1979年引入互花米草,由于其极强的繁殖和扩张能力,而且缺少天敌,使其扩散失去了控制,严重威胁我国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把互花米草列入我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国内外学者探索了各种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替代方法等。化学方法一般是喷施除草剂,虽然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但难以对其环境影响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估,不宜用于大面积互花米草防治。生物替代方法多用于红树林湿地的互花米草防控,在盐沼湿地尚无可成功取代互花米草的本土植物。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理治理方法,单一物理方法的治理效果一般难如人意,综合治理方法的效果通常优于单一方法。前人研究发现,关键时期的2次或多次刈割能清除几乎当年所有的互花米草,但这种技术有重大缺陷:(1)若想利用刈割方法控制互花米草,必须贴地刈割,使刈割后米草根茬高度在2cm以下甚至为0cm,人工刈割可以满足此要求,割草机械无法满足贴地刈割的要求,但在大面积治理互花米草时,必须采用机械化,割草机械的留茬高度最低可控制在10cm左右,有研究证实,如果留茬高度为10cm,在关键时期(6-8月)的多次刈割无法有效清除互花米草;(2)刈割只是控制了互花米草种子的有性繁殖,难以控制互花米草根状茎的无性繁殖,因此,刈割治理第二年后,互花米草通过无性繁殖快速恢复。前人研究报道,翻耕碎根对互花米草的治理效率一般为70%-85%,这意味着每平方米至少仍有几十株互花米草。翻耕碎根主要是为了控制互花米草无性繁殖,难以有效控制互花米草的有性繁殖,因此其治理效果难如人意。也有报道提到刈割加翻耕的综合治理方法,由于互花米草植株高大,刈割只是为了翻耕的施工方便,并不能提高翻耕对互花米草有性繁殖的控制效率。刈割加遮荫、刈割加淹水等综合治理方法成本居高不下。国内关于刈割加淹水的研究较多,例如,在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和上海崇明东滩,均采取了刈割加淹水的综合方法控制互花米草,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刈割加淹水的控制成本高,堤坝建设难度大,而且需要定期维护。刈割加遮荫的综合方法施工难度大,只适于小面积治理,难以对大面积互花米草根茬进行有效的长期覆盖遮荫。因此,还需要探索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对环境友好的综合性互花米草治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刈割加翻耕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刈割加翻耕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在互花米草扬花期至孕穗初期,刈割互花米草地上植株,再于冬季翻耕土壤,实现互花米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阻断,进而治理互花米草。所述在互花米草扬花期至孕穗初期,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刈割互花米草地上植株,刈割后互花米草留茬高度为0-10cm,从而完全阻断互花米草有性繁殖。所述刈割互花米草地上植株后在冬季,利用人工或机械对刈割后的再生互花米草进行翻耕碎根,翻耕深度为20-25cm,破坏地下的互花米草根状茎,使互花米草无法在第二年通过根茎进行无性繁殖,达到清除互花米草种群的目的。所述互花米草扬花期至孕穗初期为7-8月。所述冬季为12月整月内。所述翻耕方式为人工或机械翻耕,对面积很小的新入侵互花米草,可采取人工方式进行翻耕碎根,对面积的连片互花米草,采用机械如旋耕机进行翻耕碎根。所述刈割方式为人工或机械刈割,刈割后的互花米草根茬高度不超过10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法在扬花期至孕穗初期刈割互花米草地上植株,使其无法结出成熟的种子,从而使互花米草无法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和远距离扩散;在冬季,对刈割后再萌发的互花米草进行翻耕碎根,破坏处于休眠期的互花米草根状茎,使根状茎无法在第二年进行无性繁殖;具体:(1)简单易行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易行,对小面积的新入侵互花米草,可以用背负式割草机刈割互花米草,用铁锨对互花米草进行翻耕碎根;对大面积的互花米草,可以用适宜于滩涂作业的机械如履带式机械,对互花米草进行刈割和翻耕碎根。(2)适用性强本专利技术方法适用于各种面积和各种土壤互花米草的治理,海滩不同高程处受潮汐影响不同,低潮滩土质松软处建设堤坝难度大且需及时维护,因此采用刈割加围淹措施的治理成本高,而本方法的施用不受土壤软硬限制,均可取得非常好的治理效果,治理后的海滩生态环境可得到自然恢复;并且方法尤其适用于冬季寒冷的北方潮间带的互花米草防控。(3)互花米草治理效果好,成本较低在关键时期进行刈割,可完全阻断互花米草的有性繁殖,在关键时期进行翻耕碎根,可高效阻断互花米草根茎的无性繁殖,经验证,一次性灭草效率高达99%;因此,互花米草治理效率高,与刈割加淹水、刈割加遮荫等综合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方法不需要建设堤坝或布设遮荫网,后期维护少,治理成本大幅降低。(4)对环境影响小,海滩生态环境易于自然恢复机械施工对底栖动物有一定的影响,翻耕过程可能对浅层土壤中的底栖动物有短期影响,但在治理完成后,本土动植物的生境可以很快恢复,本土动植物可以自然恢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应当指出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为了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方法在互花米草扬花期至孕穗初期,刈割互花米草地上部分,使其无法结出成熟的种子,因此互花米草将无法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和远距离扩散,在冬季,对刈割后再萌发的互花米草进行翻耕碎根,破坏处于休眠期的互花米草根状茎,使根状茎无法在第二年进行无性繁殖。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简单易行,阻断了互花米草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治理效果好,成本较低,对环境影响小,海滩生态环境可得到自然恢复,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冬季寒冷的北方潮间带的互花米草防控。下述实例地点位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北侧,该区域除了互花米草外,在低潮滩有本土的日本鳗草,中高潮滩有本土的盐地碱蓬。实施例1:2018年7-8月,在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刈割,刈割时间分别为7月27日、8月11日和8月26日,每次刈割面积为4m2的4个重复小区,三次刈割时互花米草的平均冠层高度分别为74、93和105cm。生长季末期(10月17日)调查刈割后互花米草的再生和生长状况,刈割区域与对照区域(未刈割)的对比见表1。从表1可以看到,刈割后,虽然互花米草根茎可以再度萌发大量幼苗,但这些再生幼苗生长缓慢,至生长季结束时,三个刈割处理的互花米草冠层高度均不足对照区域的一半,穗密度均低于对照区域的6%,而且,这些穗均发育不全,没有形成成熟的种子。因此,扬花期的刈割可以完全阻断互花米草的有性繁殖。另外,对比三个刈割处理的数据还可发现,随着刈割日期的延后,再生互花米草的生长状况越来越差。表1互花米草治理时间与治理效果2018年12月中旬,对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刈割加翻耕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互花米草扬花期至孕穗初期,刈割互花米草地上植株,再于冬季翻耕土壤,实现互花米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阻断,进而治理互花米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刈割加翻耕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互花米草扬花期至孕穗初期,刈割互花米草地上植株,再于冬季翻耕土壤,实现互花米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阻断,进而治理互花米草。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刈割加翻耕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互花米草扬花期至孕穗初期,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刈割互花米草地上植株,刈割后互花米草留茬高度0-10cm,从而完全阻断互花米草有性繁殖。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刈割加翻耕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宝华韩广轩王安东赵亚杰吕卷章路峰朱书玉周英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