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椿养殖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57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臭椿养殖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电机一,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机一连接的搅拌桨,所述箱体的底端设置有电加热器,所述箱体内部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机体内部的一端分别依次设置有控制器、驱动马达、水泵,所述机体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电机二,所述支撑体的内部两端分别均设置有灌溉管,所述灌溉管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喷头。有益效果:能够将施水和施肥进行一体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将肥料溶于水后进行施加,提高臭椿的吸收效果,能够进行加热,提高肥料溶解速度,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椿养殖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
本技术涉及臭椿养殖辅助设备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臭椿养殖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
技术介绍
臭椿苦木科臭椿属落叶乔木,本种在石灰岩地区生长良好,可作石灰岩地区的造林树种,也可作园林风景树和行道树。木材黄白色,可制作农具车辆等;叶可饲椿蚕;树皮、根皮、果实均可入药,有清热利湿、收敛止痢等效;种子含油35%。在臭椿的种植过程需要对其施肥灌溉作业,但是现有的施肥灌溉通常是分开进行,需要两次操作,浪费劳动力。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臭椿养殖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臭椿养殖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顶端的一侧设置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的内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机体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电机一,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机一连接的搅拌桨,所述箱体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肥料进料口,所述肥料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箱体的底端设置有电加热器,所述箱体内部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箱体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排液口,所述机体内部的一端分别依次设置有控制器、驱动马达、水泵,所述机体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驱动马达相配合连接的驱动轮,所述机体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电机二,所述支撑体的内部两端分别均设置有与所述电机二相配合连接的灌溉管,所述灌溉管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喷头。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爬梯。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液位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部一侧底端的出液口上设置有滤网。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的顶端设置有套设于所述电机二的防护壳。进一步的,所述灌溉管与所述机体之间通过拉绳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灌溉管的转动角度为9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由机体、驾驶室、控制面板、箱体、电机一、搅拌桨、肥料进料口、进水口、电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排液口、控制器、驱动马达、水泵、驱动轮、支撑体、电机二、灌溉管和喷头构成的臭椿养殖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从而能够将施水和施肥进行一体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将肥料溶于水后进行施加,提高臭椿的吸收效果,能够进行加热,提高肥料溶解速度,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臭椿养殖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臭椿养殖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的侧视图。图中:1、机体;2、驾驶室;3、控制面板;4、箱体;5、电机一;6、搅拌桨;7、肥料进料口;8、进水口;9、电加热器;10、温度传感器;11、排液口;12、控制器;13、驱动马达;14、水泵;15、驱动轮;16、支撑体;17、电机二;18、灌溉管;19、喷头;20、爬梯;21、液位传感器;22、滤网;23、防护壳;24、拉绳。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臭椿养殖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臭椿养殖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驾驶室2,所述驾驶室2的内部设置有控制面板3,所述机体1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箱体4,所述箱体4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电机一5,所述箱体4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机一5连接的搅拌桨6,所述箱体4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肥料进料口7,所述肥料进料口7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8,所述箱体4的底端设置有电加热器9,所述箱体4内部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所述箱体4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排液口11,所述机体1内部的一端分别依次设置有控制器12、驱动马达13、水泵14,所述机体1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驱动马达13相配合连接的驱动轮15,所述机体1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体16,所述支撑体16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电机二17,所述支撑体16的内部两端分别均设置有与所述电机二17相配合连接的灌溉管18,所述灌溉管18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喷头19。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机体1、驾驶室2、控制面板3、箱体4、电机一5、搅拌桨6、肥料进料口7、进水口8、电加热器9、温度传感器10、排液口11、控制器12、驱动马达13、水泵14、驱动轮15、支撑体16、电机二17、灌溉管18和喷头19构成的臭椿养殖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从而能够将施水和施肥进行一体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将肥料溶于水后进行施加,提高臭椿的吸收效果,能够进行加热,提高肥料溶解速度,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实施例二:如图1-2所示,所述箱体4的一侧设置有爬梯20,所述箱体4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液位传感器21,所述箱体4内部一侧底端的出液口上设置有滤网22,所述支撑体16的顶端设置有套设于所述电机二17的防护壳23,所述灌溉管18与所述机体1之间通过拉绳24固定连接,所述灌溉管18的转动角度为90°。从图1-2中可以看出,所述箱体4的一侧设置有爬梯20,所述箱体4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液位传感器21,所述箱体4内部一侧底端的出液口上设置有滤网22,所述支撑体16的顶端设置有套设于所述电机二17的防护壳23,所述灌溉管18与所述机体1之间通过拉绳24固定连接,对于爬梯20、液位传感器21、滤网22、防护壳23和拉绳24的设计,是比较常规的故此不做详细的说明。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实际应用时,将水和肥料一同倒入到箱体4的内部,通过电机一5带动搅拌桨6进行搅拌,使得肥料充分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当温度降低时,可通过电加热器9进行加热,然后混合液通过滤网22进行过滤后再通过水泵14排入到灌溉管18内,然后通过喷头19喷出,在灌溉时可以调整灌溉管18的角度,同时能够对两排臭椿进行灌溉作业。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机体1、驾驶室2、控制面板3、箱体4、电机一5、搅拌桨6、肥料进料口7、进水口8、电加热器9、温度传感器10、排液口11、控制器12、驱动马达13、水泵14、驱动轮15、支撑体16、电机二17、灌溉管18和喷头19构成的臭椿养殖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椿养殖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驾驶室(2),所述驾驶室(2)的内部设置有控制面板(3),所述机体(1)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箱体(4),所述箱体(4)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电机一(5),所述箱体(4)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机一(5)连接的搅拌桨(6),所述箱体(4)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肥料进料口(7),所述肥料进料口(7)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8),所述箱体(4)的底端设置有电加热器(9),所述箱体(4)内部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所述箱体(4)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排液口(11),所述机体(1)内部的一端分别依次设置有控制器(12)、驱动马达(13)、水泵(14),所述机体(1)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驱动马达(13)相配合连接的驱动轮(15),所述机体(1)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体(16),所述支撑体(16)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电机二(17),所述支撑体(16)的内部两端分别均设置有与所述电机二(17)相配合连接的灌溉管(18),所述灌溉管(18)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喷头(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椿养殖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驾驶室(2),所述驾驶室(2)的内部设置有控制面板(3),所述机体(1)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箱体(4),所述箱体(4)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电机一(5),所述箱体(4)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机一(5)连接的搅拌桨(6),所述箱体(4)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肥料进料口(7),所述肥料进料口(7)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8),所述箱体(4)的底端设置有电加热器(9),所述箱体(4)内部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所述箱体(4)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排液口(11),所述机体(1)内部的一端分别依次设置有控制器(12)、驱动马达(13)、水泵(14),所述机体(1)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驱动马达(13)相配合连接的驱动轮(15),所述机体(1)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体(16),所述支撑体(16)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电机二(17),所述支撑体(16)的内部两端分别均设置有与所述电机二(17)相配合连接的灌溉管(18),所述灌溉管(18)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桂珍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珍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