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性连接弹片、连接器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31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性连接弹片、连接器及电子设备,该电性连接弹片包括呈平板形的焊接部,焊接部的一端弯曲向上形成第一弹性部,第一弹性部的呈S形,第一弹性部远离焊接部的一端与接触部连接,接触部位于焊接部的正上方,且接触部与焊接部平行,接触部远离第一弹性部的一端与第二弹性部连接,第二弹性部远离接触部的一端设有支撑弹性臂,支撑弹性臂接近焊接部设置;接触部在受压时,与第一弹性部一起,沿接触部的高度方向来回运动,且支撑弹性臂与焊接部接触,支撑弹性臂在焊接部上、沿与焊接部平行的方向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占板面积、提升接触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性连接弹片、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性连接弹片、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这些电子产品数码已经广泛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弹片是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在电子设备中的每个连接器上都会设置若干弹片,弹片用于连接弹片两侧的线路或设备。随着近年来电子设备小型化趋势,设备内部连接器也随之小型化,现有结构是在基板的一面设置弹片,另一基板设置与弹片接触的接触面来达到压接连接的目的。上述现有结构主要有以下问题:a、现有弹片占板面积大,不利于电子设备小型化设计的发展趋势;b、现有弹片接触位移变形是倾斜位移,接触部会随之压缩行程加大而倾斜位移,存在接触不稳定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性连接弹片,以降低占板面积、提升接触稳定性。一种电性连接弹片,包括呈平板形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的一端弯曲向上形成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呈S形,所述第一弹性部远离所述焊接部的一端与接触部连接,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焊接部的正上方,且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焊接部平行,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端与第二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端设有支撑弹性臂,所述支撑弹性臂接近所述焊接部设置;所述接触部在受压时,与所述第一弹性部一起,沿所述接触部的高度方向来回运动,且所述支撑弹性臂与所述焊接部接触,所述支撑弹性臂在所述焊接部上、沿与所述焊接部平行的方向滑动。根据本技术提出的电性连接弹片,接触部在受压时,与第一弹性部一起,沿接触部的高度方向来回运动,即接触部是上下垂直运动,使得该弹片体积小,占板面积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同时,支撑弹性臂在焊接部上、沿与焊接部平行的方向滑动,使得在受力工作时,支撑弹性臂能够顶在焊接部上,提供反向支撑力,减少下压过程接触部的倾斜位移,有效提升接触稳定性。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电性连接弹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焊接部的两端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出第一预压臂和第二预压臂,所述第一预压臂和所述第二预压臂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部扣合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压臂和所述第二预压臂均为L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的两端分别垂直向下延伸出第一止动臂和第二止动臂,所述第一弹性部位于所述第一止动臂和所述第二止动臂之间,所述第一止动臂和所述第二止动臂用于与所述焊接部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上设有镂空部,所述支撑弹性臂穿过所述镂空部,以接近所述焊接部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焊接部的边角处设有水平焊接脚。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背向所述焊接部的一面设有接触凸包。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电性连接弹片的连接器。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连接器的电子设备。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性连接弹片在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性连接弹片在第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性连接弹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出的电性连接弹片,包括呈平板形的焊接部10,焊接部10的接触面积应比较大,以保证与其它电子元件有良好的焊接效果。优选的,焊接部10是呈矩形的平板状。所述焊接部10的一端弯曲向上形成第一弹性部20,所述第一弹性部20的呈S形,所述第一弹性部20远离所述焊接部10的一端与接触部30连接,所述接触部30位于所述焊接部10的正上方,且所述接触部30与所述焊接部10平行。所述接触部30远离所述第一弹性部20的一端与第二弹性部40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40远离所述接触部30的一端设有支撑弹性臂41,所述支撑弹性臂41接近所述焊接部10设置。所述接触部30在受压时,与所述第一弹性部20一起,沿所述接触部30的高度方向来回运动,即实现垂直运动,且所述支撑弹性臂41与所述焊接部10接触,所述支撑弹性臂41在所述焊接部10上、沿与所述焊接部10平行的方向滑动,受力工作时,支撑弹性臂41顶在焊接部10,能够提供反向支撑力,减少下压过程接触部30的倾斜位移,增强接触稳定性。所述焊接部10的两端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出第一预压臂11和第二预压臂12,所述第一预压臂11和所述第二预压臂12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部20扣合在一起。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压臂11和所述第二预压臂12均为L形结构。第一预压臂11和第二预压臂12对称设置,通过设置第一预压臂11和第二预压臂12能够保证产品高度的一致性。所述接触部30的两端分别垂直向下延伸出第一止动臂31和第二止动臂32,所述第一弹性部20位于所述第一止动臂31和所述第二止动臂32之间,所述第一止动臂31和所述第二止动臂32用于与所述焊接部10接触。具体的,第一止动臂31和第二止动臂32对称设置,第一止动臂31和第二止动臂32能够保护产品出现过压损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部20上设有镂空部21,所述支撑弹性臂41穿过所述镂空部21,以接近所述焊接部10设置。所述焊接部10的边角处设有水平焊接脚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性连接弹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平板形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的一端弯曲向上形成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呈S形,所述第一弹性部远离所述焊接部的一端与接触部连接,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焊接部的正上方,且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焊接部平行,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端与第二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端设有支撑弹性臂,所述支撑弹性臂接近所述焊接部设置;/n所述接触部在受压时,与所述第一弹性部一起,沿所述接触部的高度方向来回运动,且所述支撑弹性臂与所述焊接部接触,所述支撑弹性臂在所述焊接部上、沿与所述焊接部平行的方向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性连接弹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平板形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的一端弯曲向上形成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呈S形,所述第一弹性部远离所述焊接部的一端与接触部连接,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焊接部的正上方,且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焊接部平行,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端与第二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端设有支撑弹性臂,所述支撑弹性臂接近所述焊接部设置;
所述接触部在受压时,与所述第一弹性部一起,沿所述接触部的高度方向来回运动,且所述支撑弹性臂与所述焊接部接触,所述支撑弹性臂在所述焊接部上、沿与所述焊接部平行的方向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连接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的两端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出第一预压臂和第二预压臂,所述第一预压臂和所述第二预压臂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部扣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性连接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压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白频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精睿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