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淮阴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泥石流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118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报警装置,包括承载箱,所述承载箱顶面开设有6个导流槽、2个一号滑槽,所述一号滑槽内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固定有弧形挡泥板。所述连接杆一侧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于连接杆一侧,另一端固定在承载箱内壁上。所述连接杆底端连接有一号转动板,所述一号转动板一端与连接杆相连,另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二号转动板,所述二号转动板上固定有轴杆,所述轴杆穿过二号转动板且两端活动卡合于承载箱内壁上,所述导电片固定在所述二号转动板的底端。所述承载箱内腔底面上固定有信号发射器,所述信号发射器顶面设有二号滑槽,所述导电片滑动连接于二号滑槽内,所述二号滑槽末端设有导电触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石流报警装置
本技术涉及泥石流报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石流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因为泥石流的这个特点,若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暴发,人们根本无法做到及时疏散与转移物资财产,继而造成非常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对泥石流的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提前观测到泥石流的发生并给出相应的警告提示,能够为人群疏散、转移物资财产等行为争取到非常宝贵的时间,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泥石流报警装置,能够对泥石流的暴发起到良好的预警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泥石流报警装置,包括承载箱,所述承载箱顶面设有至少一个一号滑槽,所述一号滑槽内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固定有挡泥板,底端设置有至少一套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底部连接有导电片。所述承载箱内腔底面上固定有信号发射器,所述信号发射器顶面设有二号滑槽,所述导电片滑动连接于二号滑槽内,所述二号滑槽末端设有导电触点。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号转动板,所述一号转动板一端与连接杆相连,另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二号转动板,所述二号转动板上固定有轴杆,所述轴杆穿过二号转动板且两端活动卡合于承载箱内壁上,所述导电片固定在所述二号转动板的底端。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一侧连接有复位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机构为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于连接杆一侧,另一端固定在承载箱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箱内腔中位于一号滑槽下方设有由侧板、底板以及承载箱内壁围成的隔离腔,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复位机构位于所述隔离腔内,所述隔离腔的侧板上设有通孔,所述一号转动板贯穿所述侧板上的通孔,所述底板向远离所述信号发射器的一侧下方倾斜,且与承载箱侧壁相交处开设有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挡泥板上贯穿设有若干导流孔。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箱顶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优选地,所述底板向远离所述信号发射器的一侧下方倾斜2~10°。优选地,所述挡泥板为弧形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一.本技术中,通过在承载箱内部设置隔离腔,使得通过一号滑槽流入的雨水能够收集在隔离腔的内部,避免其接触电路元件从而造成信号发射器损坏。隔离腔底板为倾斜设置,从而能够使得内部的雨水能够顺利地通过承载箱侧壁上的出水口向外排出。二.本技术中,通过在承载箱顶面开设有导流槽,能够顺利地对承载箱上的雨水进行导流,避免雨水的集聚,损坏设备。三.本技术中,挡泥板上设有导流孔,能够让雨水顺利通过挡泥板,避免集聚。同时也排除了较大的雨水对挡泥板的冲击,从而造成对非泥石流情况的误报。挡泥板设为弧形,使得泥石流中的泥沙石块能够停留在挡泥板上,使得装置保持在报警状态,若挡泥板为平板或凸起,则泥沙石块容易滑落,装置不容易保持在报警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泥石流报警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泥石流报警装置局部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泥石流报警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承载箱1,所述承载箱1顶面开设有6个导流槽2、2个一号滑槽3,所述一号滑槽3内均设置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顶端固定有弧形挡泥板5,所述挡泥板5上贯穿设有8个导流孔6。所述连接杆7一侧连接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为弹簧8,所述弹簧8一端连接于连接杆7一侧,另一端固定在承载箱1内壁上。所述连接杆7底端均设置有1套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号转动板10,所述一号转动板10一端与连接杆7相连,另一端通过转轴12活动连接有二号转动板11,所述二号转动板11上固定有轴杆13,所述轴杆13穿过二号转动板11且两端活动卡合于承载箱1内壁上,所述导电片14固定在所述二号转动板11的底端。所述承载箱1内腔底面上固定有信号发射器15,所述信号发射器15顶面设有二号滑槽16,所述导电片14滑动连接于二号滑槽16内,所述二号滑槽16末端设有导电触点。所述承载箱1内腔中位于一号滑槽3下方设有由侧板、底板以及承载箱内壁围成的隔离腔,所述连接杆7和弹簧8位于隔离腔内,所述隔离腔的侧板上设有通孔,所述一号转动板10贯穿所述侧板上的通孔,所述底板向远离所述信号发射器15的一侧下方倾斜6°,且与承载箱1侧壁相交处开设有出水口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使用人员在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山中,使用工具挖出一个能够容纳承载箱1的坑,将承载箱1放入其中进行固定,然后在发生泥石流时,大量石块对挡泥板5表面进行冲击,使得挡泥板5通过连接杆7带动一号转动板10向远离信号发射器15的方向移动。在较强的雨水或偶尔的落石冲击下,挡泥板5也会发生移动,但是在复位机构如弹簧8的作用下会很快地恢复到初始位置,避免误报警。在一号转动板10移动的过程中,二号转动板11围绕轴杆13转动,这使得二号转动板11的底端向靠近信号发射器15的方向移动,在二号转动板11移动的过程中,底端的导电片14向二号滑槽16的末端移动,当导电片14接触到二号滑槽16末端的导电触点时,信号发射器15的电路得以连通,从而向观测站发出警报,减少泥石流带来的财产以及人员损失。在通常雨水天气下,在承载箱1顶面集聚的雨水可通过导流槽2进行导流,而通过一号滑槽3进入承载箱1内部的雨水则会被收集在隔离腔内,并通过隔离腔底板与承载箱1侧壁相交处开设的出水口4排出,避免雨水接触承载箱1内部的电路元件而造成设备损坏。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石流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箱(1),所述承载箱(1)顶面设有至少一个一号滑槽(3),所述一号滑槽(3)内设置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顶端固定有挡泥板(5),底端设置有至少一套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底部连接有导电片(14);所述承载箱(1)内腔底面上固定有信号发射器(15),所述信号发射器(15)顶面设有二号滑槽(16), 所述导电片(14)滑动连接于二号滑槽(16)内,所述二号滑槽(16)末端设有导电触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石流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箱(1),所述承载箱(1)顶面设有至少一个一号滑槽(3),所述一号滑槽(3)内设置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顶端固定有挡泥板(5),底端设置有至少一套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底部连接有导电片(14);所述承载箱(1)内腔底面上固定有信号发射器(15),所述信号发射器(15)顶面设有二号滑槽(16),所述导电片(14)滑动连接于二号滑槽(16)内,所述二号滑槽(16)末端设有导电触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石流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号转动板(10),所述一号转动板(10)一端与连接杆(7)相连,另一端通过转轴(12)活动连接有二号转动板(11),所述二号转动板(11)上固定有轴杆(13),所述轴杆(13)穿过二号转动板(11)且两端活动卡合于承载箱(1)内壁上,所述导电片(14)固定在所述二号转动板(11)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泥石流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7)一侧连接有复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泥石流报警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梦圆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