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操纵杆的电路转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12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操纵杆的电路转换板,所述工业操纵杆的电路转换板包括电源装置、电位器、比较装置、放大装置、PWM调制装置和反馈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分别与所述电位器、所述比较装置、所述放大装置、所述PWM调制装置和所述反馈装置;所述电位器、所述比较装置、所述放大装置、所述PWM调制装置和所述反馈装置依次电连接,具有无需外接转换电路板,简化安装流程,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操纵杆的电路转换板
本技术涉及操纵杆电路转换板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操纵杆的电路转换板。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上类似的操纵杆大部分都是使用电压等级作为电压输入,但是很多的终端控制器,或者在使用工况的情况下,有部分设备(比如电磁阀)需要使用恒流源控制。因此,需要操纵杆有稳定的恒流源输出,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业操纵杆的电路转换板,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操纵杆恒流源输出,使得客户在使用时无需外接转换电路,便于简化安装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一种工业操纵杆的电路转换板,所述工业操纵杆的电路转换板包括:电源装置、电位器、比较装置、放大装置、PWM调制装置和反馈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分别与所述电位器、所述比较装置、所述放大装置、所述PWM调制装置和所述反馈装置;所述电位器、所述比较装置、所述放大装置、所述PWM调制装置和所述反馈装置依次电连接;所述比较装置包括第一比较电路模块和第二比较电路模块,所述第一比较电路模块和所述第二比较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电位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比较电路模块和所述第二比较电路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放大装置电连接;所述放大装置包括第一放大电路模块和第二放大电路模块,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第一比较电路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比较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模块与所述PWM调制装置电连接;所述PWM调制装置还包括固定电平生成模块、固定锯齿三角波生成模块和电平比较模块,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模块、所述固定电平生成模块、所述电平比较模块和所述固定锯齿三角波生成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固定锯齿三角波生成模块与反馈装置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第一非极性电容、第二非极性电容、第一极性电容、第二极性电容、第三极性电容、稳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稳压器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引脚同时与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二极性电容和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引脚同时与第三极性电容、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二非极性电容电连接,所述第三引脚同时与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一极性电容、第一非极性电容电连接,第一非极性电容同时与所述电位器、所述比较装置、所述放大装置、所述PWM调制装置和反馈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极性电容、所述第二极性电容、所述第三极性电容、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一非极性电容和所述第二非极性电容均与一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三极性电容、所述第二非极性电容、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引脚均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电位器包括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所述第四引脚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四引脚和所述外部电源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电阻,所述第五引脚同时与第一比较电路模块和第二比较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六引脚与所述第一非极性电容电连接,所述第一非极性电容和所述第六引脚之间还设置有第四电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比较电路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六电阻、第五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固态继电器、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MOS管、第三二极管和第七二极管;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包括第一反相输入端、第一同相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一电源端和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一反相输入端与第七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一同相输入端同时与第六电阻和第五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第八电阻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还同时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第一非极性电容电连接;所述第一固态继电器包括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和第十引脚,所述第七引脚同时与第九电阻和第一MOS管的第一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八引脚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九引脚和所述第十引脚均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一源极和所述第七二极管电连接,第一漏极同时与第五电阻和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比较电路模块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第十电阻、第六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二固态继电器、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二MOS管、第四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包括第二反相输入端、第二同相输入端、第二输出端、第二电源端和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二反相输入端同时与第六电阻和第十一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二同相输入端同时与第十电阻、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电位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第十二电阻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端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端与所述第一非极性电容电连接;所述第二固态继电器包括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和第十四引脚,所述第十一引脚同时与第十三电阻和第二MOS管的第二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十二引脚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十三引脚和所述第十四引脚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二源极与第八二极管电连接,第二漏极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放大装置还包括开关电路模块和快慢切回电路模块,所述快慢切回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五引脚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模块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PWM调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模块包括第三运算放大器、第一滑动变阻器、第二滑动变阻器、第十五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和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包括第三反相输入端、第三同相输入端、第三输出端、第三电源端和第三接地端;所述第三反相输入端同时与第十八电阻和第二十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三同相输入端与第十九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同时与第二十电阻、第五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放大电路模块电连接,第十八电阻与第一滑动变阻器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源端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三接地端与所述第一非极性电容电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变阻器与所述快慢切换回路模块电连接;所述快慢切换回路包括第四固态继电器、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六和第二十七电阻;所述第四固态继电器包括第十五引脚、第十六引脚、第十七引脚和第十八引脚,所述第十五引脚与第二十七电阻电连接,所述第十六引脚与所述第一非极性电容电连接,所述第十七引脚同时与第二十三电阻和第二十六电阻电连接,所述第十八引脚同时与第二十六电阻和第一滑动变阻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模块包括第四运算放大器、第三滑动变阻器、第十六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和第六二极管;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包括第四反相输入端、第四同相输入端、第四输出端、第四电源端和第四接地端;所述第四反相输入端同时与第二十一电阻和第二十二电阻电连接,所述第四同相输入端同时与第十九电阻、第一滑动变阻器和所述固定电平生成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端同时与第二十二电阻和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电源端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四接地端与所述第一非极性电容电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操纵杆的电路转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装置、电位器、比较装置、放大装置、PWM调制装置和反馈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分别与所述电位器、所述比较装置、所述放大装置、所述PWM调制装置和所述反馈装置;所述电位器、所述比较装置、所述放大装置、所述PWM调制装置和所述反馈装置依次电连接;/n所述比较装置包括第一比较电路模块和第二比较电路模块,所述第一比较电路模块和所述第二比较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电位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比较电路模块和所述第二比较电路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放大装置电连接;/n所述放大装置包括第一放大电路模块和第二放大电路模块,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第一比较电路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比较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模块与所述PWM调制装置电连接;/n所述PWM调制装置还包括固定电平生成模块、固定锯齿三角波生成模块和电平比较模块,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模块、所述固定电平生成模块、所述电平比较模块和所述固定锯齿三角波生成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固定锯齿三角波生成模块与反馈装置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操纵杆的电路转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装置、电位器、比较装置、放大装置、PWM调制装置和反馈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分别与所述电位器、所述比较装置、所述放大装置、所述PWM调制装置和所述反馈装置;所述电位器、所述比较装置、所述放大装置、所述PWM调制装置和所述反馈装置依次电连接;
所述比较装置包括第一比较电路模块和第二比较电路模块,所述第一比较电路模块和所述第二比较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电位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比较电路模块和所述第二比较电路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放大装置电连接;
所述放大装置包括第一放大电路模块和第二放大电路模块,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第一比较电路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比较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模块与所述PWM调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PWM调制装置还包括固定电平生成模块、固定锯齿三角波生成模块和电平比较模块,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模块、所述固定电平生成模块、所述电平比较模块和所述固定锯齿三角波生成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固定锯齿三角波生成模块与反馈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操纵杆的电路转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第一非极性电容(101)、第二非极性电容(110)、第一极性电容(102)、第二极性电容(104)、第三极性电容(109)、稳压器(107)、第一二极管(103)、第二二极管(108)、第一电阻(105)和第二电阻(106);所述稳压器(107)包括第一引脚(1071)、第二引脚(1072)和第三引脚(1073),所述第一引脚(1071)同时与第一电阻(105)、第二电阻(106)、第二极性电容(104)和第一二极管(103)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引脚(1072)同时与第三极性电容(109)、第二二极管(108)的正极和第二非极性电容(110)电连接,所述第三引脚(1073)同时与第一电阻(105)、第一二极管(103)的正极、第二二极管(108)的负极、第一极性电容(102)、第一非极性电容(101)电连接,第一非极性电容(101)同时与所述电位器、所述比较装置、所述放大装置、所述PWM调制装置和反馈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极性电容(102)、所述第二极性电容(104)、所述第三极性电容(109)、所述第二电阻(106)、所述第一非极性电容(101)和所述第二非极性电容(110)均与一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三极性电容(109)、所述第二非极性电容(110)、所述第二二极管(108)的正极和所述第二引脚(1072)均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操纵杆的电路转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位器(601)包括第四引脚(6011)、第五引脚(6012)和第六引脚(6013),所述第四引脚(6011)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四引脚(6011)和所述外部电源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电阻(602),所述第五引脚(6012)同时与第一比较电路模块和第二比较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六引脚(6013)与所述第一非极性电容(101)电连接,所述第一非极性电容(101)和所述第六引脚之间还设置有第四电阻(6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操纵杆的电路转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电路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204)、第六电阻(201)、第五电阻(202)、第七电阻(203)、第八电阻(205)、第九电阻(207)、第一固态继电器(206)、第一发光二极管(208)、第一MOS管(209)、第三二极管(218)和第七二极管(608);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204)包括第一反相输入端、第一同相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一电源端和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一反相输入端与第七电阻(203)电连接,所述第一同相输入端同时与第六电阻(201)和第五电阻(202)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第八电阻(205)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205)还同时与第一发光二极管(208)的负极和第三二极管(218)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第一非极性电容(101)电连接;
所述第一固态继电器(206)包括第七引脚(2061)、第八引脚(2062)、第九引脚(2063)和第十引脚(2064),所述第七引脚(2061)同时与第九电阻(207)和第一MOS管(209)的第一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八引脚(2062)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208)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九引脚(2063)和所述第十引脚(2064)均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MOS管(209)的第一源极和所述第七二极管(608)电连接,第一漏极同时与第五电阻(202)和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
所述第二比较电路模块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212)、第十电阻(210)、第六电阻(201)、第十一电阻(211)、第十二电阻(213)、第二固态继电器(214)、第二发光二极管(216)、第二MOS管(217)、第四二极管(219)和第八二极管(609);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212)包括第二反相输入端、第二同相输入端、第二输出端、第二电源端和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二反相输入端同时与第六电阻(201)和第十一电阻(211)电连接,所述第二同相输入端同时与第十电阻(210)、第七电阻(203)的另一端和电位器(60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第十二电阻(213)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213)还同时与第二发光二极管(216)的负极和第四二极管(219)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端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端与所述第一非极性电容(101)电连接;
所述第二固态继电器(214)包括第十一引脚(2141)、第十二引脚(2142)、第十三引脚(2143)和第十四引脚(2144),所述第十一引脚(2141)同时与第十三电阻(215)和第二MOS管的第二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十二引脚(2142)与第二发光二极管(216)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十三引脚(2143)和所述第十四引脚(2144)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二源极与第八二极管(609)电连接,第二漏极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操纵杆的电路转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装置还包括开关电路模块和快慢切回电路模块,所述快慢切回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五引脚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模块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PWM调制装置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坚陈社东王道康顾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陈工电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