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加热单元及热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078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加热单元及热水系统,当加热装置能够正常工作时,通过控制组件,控制换热器一端与其中一个辅热出水管路连通,冷水流经辅热进水管路、换热器、辅热出水管路及主热进水管路,最终进入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当加热装置受气候影响无法正常工作时,通过控制组件,控制换热器一端与另一个辅热出水管路连通,启动水泵,冷水会流经辅热进水管路、换热器、辅热出水管路及水箱进水管路,最终进入蓄热水箱中,以供用户使用,维持热水系统稳定、持续运行,提升水系统运行的安全与可靠性。由于本方案将换热器、控制组件及加热器均集成在机箱内,因此,在对加热装置的改装过程中,只需相应连接机箱上的端口,即可实现相应辅助加热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辅助加热单元及热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水设备
,特别是涉及辅助加热单元及热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低碳技术的发展,利用新能源供热水方式也逐渐被开发,比如: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等。然而,这些加热装置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较大,气候一旦发生变化,这些加热装置则无法正常供热,导致热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由于燃气加热装置的运行基本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因此,燃气加热装置作为辅助热源,对于改善热水加热的负荷响应特性和优化热水系统经济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热水系统通常采用燃气热水器对加热装置进行改装,在改装过程中,需要对燃气热水器进行拆除,拆除后,再将各个部件重新安装在加热装置上。然而这种方式导致系统的安装变得复杂,现场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长,对热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造成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辅助加热单元,简化热水系统安装工序,缩短施工周期,使得热水系统的安装变得便捷;同时,也提高热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本技术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热水系统,简化热水系统安装工序,缩短施工周期,使得热水系统的安装变得便捷;同时,也提高热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一种辅助加热单元,所述辅助加热单元用于与加热装置、蓄热水箱水路连接,所述蓄热水箱设有出水口,所述辅助加热单元包括:机箱;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机箱内;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加热器相对设置;辅热进水管路,所述辅热进水管路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上游,所述辅热进水管路用于与所述蓄热水箱的水箱出水管路连通;水泵,所述水泵用于为所述换热器内通水提供动力;两个辅热出水管路,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并联在所述换热器的下游,当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换热器连通时,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中的另一个与所述换热器断开,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中的一个用于与所述蓄热水箱的水箱进水管路连通,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加热装置的主热进水管路连通;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机箱内,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换热器与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的通断。本技术所述的辅助加热单元,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分别将辅热进水管路与蓄热水箱的水箱出水管路连通,其中一个辅热出水管路与蓄热水箱的水箱进水管路连通以及另一个辅热出水管路与加热装置的主热进水管路连通。当加热装置能够正常工作时,通过控制组件,控制换热器一端与其中一个辅热出水管路连通,启动水泵,此时,蓄热水箱中的冷水在水泵的作用下,流经辅热进水管路、换热器、辅热出水管路及主热进水管路,最终进入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当加热装置受气候影响无法正常工作时,通过控制组件,控制换热器一端与另一个第一辅热出水管路连通,启动水泵,此时,蓄热水箱中的冷水会流经辅热进水管路、换热器、辅热出水管路及水箱进水管路,最终进入蓄热水箱中,以供用户使用,如此,通过辅助加热单元,辅助加热装置工作,维持热水系统稳定、持续运行,提升水系统运行的安全与可靠性。由于本方案将换热器、控制组件及加热器均集成在机箱内,因此,在对加热装置的改装过程中,只需相应连接机箱上的端口,即可实现相应辅助加热工作,如此,简化热水系统安装工序,缩短施工周期,使得热水系统的安装变得便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为三通阀,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分为第一辅热出水管路与第二辅热出水管路,所述三通阀一端与所述换热器一端连通,所述三通阀一端与所述第一辅热出水管路连通,所述三通阀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辅热出水管路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加热单元还包括第一控制阀与排水管路,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排水管路上,所述排水管路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管路之间的通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加热单元还包括流量检测器,所述流量检测器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流量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水泵上的水流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加热单元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加热单元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水泵连接在所述辅热进水管路与所述换热器之间时,所述水泵、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换热器依次水路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加热单元还包括冷凝换热器,所述冷凝换热器上设有相对设置的冷凝换热管路和烟气通道,所述冷凝换热管路连通在所述辅热进水管路和所述换热器之间,所述烟气通道包括冷凝水排放口,所述冷凝水排放口与所述机箱外相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加热单元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装设在所述机箱内,所述风机用于将所述加热器产生的烟气或者水汽排出机箱外。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一种热水系统,包括加热装置、蓄热水箱及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辅助加热单元,所述加热装置上设有主热进水管路与主热出水管路,所述蓄热水箱上设有出水口水箱进水管路及水箱出水管路,所述主热进水管路与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中任意一个连通,另一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和所述主热出水管路均与所述水箱进水管路连通,所述水箱出水管路与所述辅热进水管路连通。本技术所述的热水系统,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分别将辅热进水管路与蓄热水箱的水箱出水管路连通,其中一个辅热出水管路与蓄热水箱的水箱进水管路连通以及另一个辅热出水管路与加热装置的主热进水管路连通。当加热装置能够正常工作时,通过控制组件,控制换热器一端与其中一个辅热出水管路连通,启动水泵,此时,蓄热水箱中的冷水在水泵的作用下,流经辅热进水管路、换热器、辅热出水管路及主热进水管路,最终进入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当加热装置受气候影响无法正常工作时,通过控制组件,控制换热器一端与另一个辅热出水管路连通,启动水泵,此时,蓄热水箱中的冷水会流经辅热进水管路、换热器、辅热出水管路及水箱进水管路,最终进入蓄热水箱中,以供用户使用,如此,通过辅助加热单元,辅助加热装置工作,维持热水系统稳定、持续运行,提升水系统运行的安全与可靠性。由于本方案将换热器、控制组件及加热器均集成在机箱内,因此,在对加热装置的改装过程中,只需相应连接机箱上的端口,即可实现相应辅助加热工作,如此,简化热水系统安装工序,缩短施工周期,使得热水系统的安装变得便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太阳能集热器或者空气源热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水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与补水管,所述补水管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辅热进水管路或者所述水箱出水管路连接。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加热单元(100),所述辅助加热单元(100)用于与加热装置(200)、蓄热水箱(300)水路连接,所述蓄热水箱(300)设有出水口(33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热单元(100)包括:/n机箱(110);/n加热器(150),所述加热器(150)设置在所述机箱(110)内;/n换热器(120),所述换热器(120)与所述加热器(150)相对设置;/n辅热进水管路(111),所述辅热进水管路(111)位于所述换热器(120)的上游,所述辅热进水管路(111)用于与所述蓄热水箱(300)的水箱出水管路(320)连通;/n水泵(140),所述水泵(140)用于为所述换热器(120)内通水提供动力;/n两个辅热出水管路(112),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112)并联在所述换热器(120)的下游,当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112)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换热器(120)连通时,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112)中的另一个与所述换热器(120)断开,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112)中的一个用于与所述蓄热水箱(300)的水箱进水管路(310)连通,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112)中的另一个用于与所述加热装置(200)的主热进水管路(230)连通;/n控制组件(130),所述控制组件(130)位于所述机箱(110)内,所述控制组件(130)用于控制所述换热器(120)与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112)的通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加热单元(100),所述辅助加热单元(100)用于与加热装置(200)、蓄热水箱(300)水路连接,所述蓄热水箱(300)设有出水口(33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热单元(100)包括:
机箱(110);
加热器(150),所述加热器(150)设置在所述机箱(110)内;
换热器(120),所述换热器(120)与所述加热器(150)相对设置;
辅热进水管路(111),所述辅热进水管路(111)位于所述换热器(120)的上游,所述辅热进水管路(111)用于与所述蓄热水箱(300)的水箱出水管路(320)连通;
水泵(140),所述水泵(140)用于为所述换热器(120)内通水提供动力;
两个辅热出水管路(112),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112)并联在所述换热器(120)的下游,当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112)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换热器(120)连通时,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112)中的另一个与所述换热器(120)断开,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112)中的一个用于与所述蓄热水箱(300)的水箱进水管路(310)连通,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112)中的另一个用于与所述加热装置(200)的主热进水管路(230)连通;
控制组件(130),所述控制组件(130)位于所述机箱(110)内,所述控制组件(130)用于控制所述换热器(120)与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112)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加热单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130)为三通阀,两个所述辅热出水管路(112)分为第一辅热出水管路(1121)与第二辅热出水管路(1122),所述三通阀一端与所述换热器(120)一端连通,所述三通阀一端与所述第一辅热出水管路(1121)连通,所述三通阀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辅热出水管路(112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加热单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热单元(100)还包括第一控制阀(170)与排水管路(113),所述第一控制阀(170)位于所述排水管路(113)上,所述排水管路(113)与所述水泵(140)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170)用于控制所述水泵(140)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管路(113)之间的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加热单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热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宇聪黄逊青刘家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