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75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顶部开设有进风口的机壳、设置于机壳内并配置为自进风口吸入空气的送风风机、以及设置于进风口处的进风栅。进风栅包括形成有多个开口的主体和相对于主体向上拱起的多个遮挡部,每个遮挡部设置为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覆盖一个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多个遮挡部设置为沿空气向对应的开口流动的方向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高度逐渐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的空调器通过在机壳的上进风口处设置进风栅,并为进风栅的每个开口设置至少部分遮挡该开口的遮挡部,可在不增加占用空间的同时,减少自上进风口落入机壳内部的灰尘,进而缩短了空调器的清洁周期,提高了用户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空调器中存在在机壳顶部开设进风口来进风的方案,虽减少了占用空间,但灰尘会从顶部的进风口落入到机壳内部,并随时间积聚在换热器和风机叶轮上,容易滋生细菌,影响用户健康。为减少落入到机壳内部的灰尘,现有技术在上进风口处设置过滤网来阻挡灰尘,但过滤网不易拆卸清洁。综合考虑,在设计上需要一种可减少自上进风口落入到机壳内部的灰尘并便于清洁的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空调器。本技术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减少落入到机壳内部的灰尘。本技术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空调器的进风量。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顶部开设有上进风口;送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配置为自所述上进风口吸入空气;以及上进风栅,设置于所述上进风口处,其包括形成有多个开口的主体和相对于所述主体向上拱起的多个遮挡部;其中每个所述遮挡部设置为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覆盖一个所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多个所述遮挡部设置为沿空气向对应的开口流动的方向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高度逐渐升高。可选地,所述多个遮挡部设置为使空气向多个所述开口流动的方向均相同。可选地,每个所述遮挡部包括:连接段,设置为自一个所述开口的一个宽度方向上的侧向边缘向上延伸;和遮挡段,设置为自所述连接段的上侧端部向靠近该开口的另一个宽度方向上的侧向边缘的方向延伸。可选地,所述遮挡段设置为水平延伸。可选地,每个所述遮挡部设置为自一个所述开口的一个宽度方向上的侧向边缘向上并向靠近该开口的另一个宽度方向上的侧向边缘的方向平滑延伸。可选地,所述多个遮挡部均设置为自后向前延伸。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开口的间距大于所述遮挡部的厚度。可选地,所述遮挡部设置为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一个所述开口;且相邻两个所述开口的间距为所述开口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3/5~1;和/或所述遮挡部的延伸末端与所述开口的最小间距为所述开口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1/5~1/2;和/或所述遮挡部与其相邻遮挡部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的高度差为所述开口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1/5~2/5。可选地,所述机壳的底部还开设有下进风口;所述送风风机为双吸式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且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两个换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上进风口和所述下进风口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路径上。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下进风栅,包括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格栅板,每个所述格栅板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栅条,每相邻两个所述栅条之间形成有开口,以供空气流过;且每个所述格栅板的开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落入其他所述格栅板的多个栅条的投影中。本技术的的空调器通过在机壳的上进风口处设置进风栅,并为进风栅的每个开口设置至少部分遮挡该开口的遮挡部,可在不增加占用空间的同时,减少自上进风口落入机壳内部的灰尘,进而缩短了空调器的清洁周期,提高了用户便利性。进一步地,本技术通过将多个遮挡部设置为沿空气向对应开口流动的方向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高度逐渐升高,使得流经多个开口的空气流量均匀,提高了空调器的进风量,延长了送风风机的使用寿命,避免了换热器换热不均匀、造成冷量或热量的浪费,保证了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性能。进一步地,本技术的遮挡部设置为自开口的一个宽度方向上的侧向边缘向上并向靠近该开口的另一个宽度方向上的侧向边缘弯折延伸,可在保证进风风量的同时,防止灰尘随气流运动至机壳的内部,进一步地减少了自顶部进风口落入机壳内部的灰尘。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进风栅设置为从其前侧吸入室内空气,相比于进风栅从其他方向吸入室内空气,保证了空调器的进风量,避免了空调器的性能下降。进一步地,本技术的下进风栅包括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格栅板,每个格栅板的开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可均落入其他格栅板的多个栅条的投影中,使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在栅条上,而不会通过格栅板任意一个开口滴落在机壳的外部,在不影响下进风口的进风量的同时使下进风栅复合了接水盘的功能,且结构简单,不会增加额外的生产成本。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性轴测视图;图2是图1所示空调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图2中区域A的示意性放大视图,其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上进风栅结构;图4是图2中区域A的示意性放大视图,其示出了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上进风栅结构;图5是图2中区域A的示意性放大视图,其示出了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上进风栅结构;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下进风栅的示意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示意性轴测视图;图2是图1所示空调器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和图2,空调器100可包括机壳110、送风风机120和换热器。机壳110的顶部可开设有上进风口111,以吸入室内空气,减小空调器100的占空空间。机壳110的底部还可开设有下进风口112,以吸入室内空气,提高空调器100的进风量。空调器100可悬挂于墙壁,以便于由下进风口112吸入空气。送风风机120可设置于机壳110内,并配置为自上进风口111和下进风口112吸入空气。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风机120可为双吸式离心风机,且其转动轴线可竖直设置,即其两个吸风口分别朝向上方和朝向下方。机壳110的前部可开设有出风口113,以向室内环境送风。换热器131和换热器132可分别设置于上进风口111和下进风口112与送风风机120的进风路径上,以与流经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上进风口111处可设置有上进风栅140。特别地,上进风栅140可包括形成有供空气流过的多个上开口142的主体141和相对于主体141向上拱起的多个遮挡部143。每个遮挡部143可设置为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覆盖一个上开口142的至少一部分。本技术的空调器100通过在机壳110的顶部进风口处设置上进风栅140,并为上进风栅140的每个上开口142设置至少部分遮挡该上开口142的遮挡部143,可在不增加占用空间的同时,减少自顶部进风口落入机壳110内部的灰尘,进而缩短了空调器100的清洁周期,提高了用户便利性。图3是图2中区域A的示意性放大视图,其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上进风栅140结构。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壳,顶部开设有上进风口;/n送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配置为自所述上进风口吸入空气;以及/n上进风栅,设置于所述上进风口处,其包括形成有多个开口的主体和相对于所述主体向上拱起的多个遮挡部;其中/n每个所述遮挡部设置为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覆盖一个所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n多个所述遮挡部设置为沿空气向对应的开口流动的方向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高度逐渐升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顶部开设有上进风口;
送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配置为自所述上进风口吸入空气;以及
上进风栅,设置于所述上进风口处,其包括形成有多个开口的主体和相对于所述主体向上拱起的多个遮挡部;其中
每个所述遮挡部设置为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覆盖一个所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
多个所述遮挡部设置为沿空气向对应的开口流动的方向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高度逐渐升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遮挡部设置为使空气向多个所述开口流动的方向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遮挡部包括:
连接段,设置为自一个所述开口的一个宽度方向上的侧向边缘向上延伸;和
遮挡段,设置为自所述连接段的上侧端部向靠近该开口的另一个宽度方向上的侧向边缘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挡段设置为水平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遮挡部设置为自一个所述开口的一个宽度方向上的侧向边缘向上并向靠近该开口的另一个宽度方向上的侧向边缘的方向平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婷郝本华樊明敬王宪强侯延慧辛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