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渣处理用生物质蒸汽锅炉用余热循环使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72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渣处理用生物质蒸汽锅炉用余热循环使用装置,涉及蒸汽锅炉余热利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锅炉本体和水箱,锅炉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水箱,锅炉本体的顶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水箱的顶面延伸至水箱的内部下端位置,进水管上串联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固定安装在锅炉本体的顶面上;锅炉本体的内部上端位置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固定连接在锅炉本体的内壁上,分隔板下方的锅炉本体中对齐设置有防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蛇形管、水箱、进水管、防护板和T形块的设置,使本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对余热进行有效的循环利用,且本装置便于内部的清理,提高了使用时的热传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渣处理用生物质蒸汽锅炉用余热循环使用装置
本技术属于蒸汽锅炉余热利用
,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渣处理用生物质蒸汽锅炉用余热循环使用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废渣的处理过程中,废渣中依然含有大量的可燃材质,生物质蒸汽锅炉可以对废渣进行再燃烧,以便于对废渣的再次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目前,现有的蒸汽锅炉在使用的过程中,伴随着废渣的燃烧会有大量的能量以热扩散的形式被浪费,能源的利用率较低,此外,现有的蒸汽锅炉炉底的清理较麻烦,大量的灰尘附着在炉底上,降低了热量的传导,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渣处理用生物质蒸汽锅炉用余热循环使用装置,通过蛇形管中水的不断流通设置,可以对扩散的热量进行传导,并加热蛇形管中的水,方便对余热的利用,通过防护板的设置,便于燃烧灰尘的辅助,同时工作人员能很方便将防护板取出进行清理,提高了热传导的效率,解决了现有的蒸汽锅炉在使用的过程中,伴随着废渣的燃烧会有大量的能量以热扩散的形式被浪费,能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和现有的蒸汽锅炉炉底的清理较麻烦,大量的灰尘附着在炉底上,降低了热量传导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废渣处理用生物质蒸汽锅炉用余热循环使用装置,包括锅炉本体和水箱,所述锅炉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锅炉本体的顶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水箱的顶面延伸至水箱的内部下端位置,所述进水管上串联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固定安装在锅炉本体的顶面上;所述锅炉本体的内部上端位置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固定连接在锅炉本体的内壁上,所述分隔板下方的锅炉本体中对齐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顶面中心线位置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防护板的两端均滑动卡合在锅炉本体两侧面上的限位槽中;所述锅炉本体外侧的限位板两端上对称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用于T形块的插合固定;所述分隔板下方的锅炉本体两对称侧板的外侧以及锅炉本体的下方均设置有蛇形管,且三个所述蛇形管串联构成一组蛇形管,一组所述蛇形管的外侧设置有竖直截面呈U形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固定连接在锅炉本体的外侧壁上;其中,一组所述蛇形管的进水端穿过密封板延伸至密封板的外侧通过第一输水管与水箱的底面连通连接,同时一组所述蛇形管的出水端穿过密封板延伸至密封板的外侧通过第二输水管与水箱的侧壁上端位置连通连接,所述第一输水管上串联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固定安装在密封板的外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锅炉本体的顶面中心位置连通设置有蒸汽管,所述插槽下方的锅炉本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密封板呈垂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锅炉本体的内底面上设置有U形管,所述U形管的一端穿过锅炉本体延伸至锅炉本体的外侧,所述锅炉本体内部的U形管上均布设置有出气孔。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的底面中心线位置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用于与限位板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顶面一侧连通设置有加水管,所述水箱的一侧面下端位置固定安装有水龙头。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一侧面上还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传导线分别于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电性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蛇形管、水箱和进水管的设置,使用时,通过第二水泵的工作可以使水箱中的水不断在蛇形管中流通,通过蛇形管中流通的水可以对锅炉本体燃烧时的余热进行收集,水箱中被加热的水一方面供人们生活中所用,同时也可以通过进水管输送到锅炉本体的上端位置用于产生蒸汽,因为通过进水管输入的水本身含有一定的热量,因此降低了锅炉本体直接加热的能量供给,对余热做到了有效的利用,解决了现有的蒸汽锅炉在使用的过程中,伴随着废渣的燃烧会有大量的能量以热扩散的形式被浪费,能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通过防护板和T形块的设置,使用时,通过分隔板下方防护板的设置,在不影响锅炉本体热传导的同时,防护板可以对废渣燃烧产生的烟灰进行拦截收集,在清理时,工作人员只需抽出防护板两端上的T形块,即可以将防护板从锅炉本体中抽出,便于工作人员对防护板上的烟灰进行清理,该设置解决了现有的蒸汽锅炉炉底的清理较麻烦,大量的灰尘附着在炉底上,降低了热量传导的问题。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密封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防护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锅炉本体;2、进水管;3、水箱;4、U形管;5、控制器;6、防护板;7、蛇形管;101、蒸汽管;102、限位槽;103、进料口;104、密封板;105、分隔板;106、导向槽;201、第一水泵;301、加水管;302、水龙头;401、出气孔;601、T形块;602、限位板;603、插槽;701、第二输水管;702、第二水泵;703、第一输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废渣处理用生物质蒸汽锅炉用余热循环使用装置,包括锅炉本体1和水箱3,锅炉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水箱3,锅炉本体1的顶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进水管2的另一端穿过水箱3的顶面延伸至水箱3的内部下端位置,进水管2上串联有第一水泵201,第一水泵201固定安装在锅炉本体1的顶面上,第一水泵201和进水管2的配合设置,可以将水箱3中的水抽入锅炉本体1中用于使用产生水蒸气;水箱3的顶面一侧连通设置有加水管301,加水管301的设置用于工作人员对水箱3中水的补充,水箱3的一侧面下端位置固定安装有水龙头302,水龙头302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水箱3中水的取用;水箱3的一侧面上还固定安装有控制器5,控制器5通过传导线分别于第一水泵201和第二水泵702电性连接,控制器5的设置用于对本装置中各电器元件进行控制;锅炉本体1的内部上端位置设置有分隔板105,分隔板105固定连接在锅炉本体1的内壁上,分隔板105下方的锅炉本体1中对齐设置有防护板6,分隔板105可以将锅炉本体1的内部分隔成上方的储水腔和下方的燃烧腔,储水腔用于蒸汽用水的储存,燃烧腔用于废渣的燃烧;锅炉本体1的顶面中心位置连通设置有蒸汽管101,蒸汽管10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渣处理用生物质蒸汽锅炉用余热循环使用装置,包括锅炉本体(1)和水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水箱(3),所述锅炉本体(1)的顶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的另一端穿过水箱(3)的顶面延伸至水箱(3)的内部下端位置,所述进水管(2)上串联有第一水泵(201),所述第一水泵(201)固定安装在锅炉本体(1)的顶面上;/n所述锅炉本体(1)的内部上端位置设置有分隔板(105),所述分隔板(105)固定连接在锅炉本体(1)的内壁上,所述分隔板(105)下方的锅炉本体(1)中对齐设置有防护板(6);/n所述防护板(6)的顶面中心线位置设置有限位板(602),所述防护板(6)的两端均滑动卡合在锅炉本体(1)两侧面上的限位槽(102)中;所述锅炉本体(1)外侧的限位板(602)两端上对称设置有插槽(603),所述插槽(603)用于T形块(601)的插合固定;/n所述分隔板(105)下方的锅炉本体(1)两对称侧板的外侧以及锅炉本体(1)的下方均设置有蛇形管(7),且三个所述蛇形管(7)串联构成一组蛇形管(7),一组所述蛇形管(7)的外侧设置有竖直截面呈U形的密封板(104),所述密封板(104)固定连接在锅炉本体(1)的外侧壁上;/n其中,一组所述蛇形管(7)的进水端穿过密封板(104)延伸至密封板(104)的外侧通过第一输水管(703)与水箱(3)的底面连通连接,同时一组所述蛇形管(7)的出水端穿过密封板(104)延伸至密封板(104)的外侧通过第二输水管(701)与水箱(3)的侧壁上端位置连通连接,所述第一输水管(703)上串联有第二水泵(702),所述第二水泵(702)固定安装在密封板(104)的外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渣处理用生物质蒸汽锅炉用余热循环使用装置,包括锅炉本体(1)和水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水箱(3),所述锅炉本体(1)的顶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的另一端穿过水箱(3)的顶面延伸至水箱(3)的内部下端位置,所述进水管(2)上串联有第一水泵(201),所述第一水泵(201)固定安装在锅炉本体(1)的顶面上;
所述锅炉本体(1)的内部上端位置设置有分隔板(105),所述分隔板(105)固定连接在锅炉本体(1)的内壁上,所述分隔板(105)下方的锅炉本体(1)中对齐设置有防护板(6);
所述防护板(6)的顶面中心线位置设置有限位板(602),所述防护板(6)的两端均滑动卡合在锅炉本体(1)两侧面上的限位槽(102)中;所述锅炉本体(1)外侧的限位板(602)两端上对称设置有插槽(603),所述插槽(603)用于T形块(601)的插合固定;
所述分隔板(105)下方的锅炉本体(1)两对称侧板的外侧以及锅炉本体(1)的下方均设置有蛇形管(7),且三个所述蛇形管(7)串联构成一组蛇形管(7),一组所述蛇形管(7)的外侧设置有竖直截面呈U形的密封板(104),所述密封板(104)固定连接在锅炉本体(1)的外侧壁上;
其中,一组所述蛇形管(7)的进水端穿过密封板(104)延伸至密封板(104)的外侧通过第一输水管(703)与水箱(3)的底面连通连接,同时一组所述蛇形管(7)的出水端穿过密封板(104)延伸至密封板(104)的外侧通过第二输水管(701)与水箱(3)的侧壁上端位置连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柏丁阳红林周水清
申请(专利权)人:宣威市榕城废渣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