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经编机的辅助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62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经编机的辅助减振装置,其包括对称安装于经编机的底座的任意两个相对侧上的两个减振单元,每个减振单元包括两个减振支架,两个减振支架之间安装有一阻尼系数可调的液压阻尼器,每个减振支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一端铰接安装于床身底部背面,第一连杆另一端为与底座的上表面滑动连接的自由端,第二连杆一端铰接安装于底座的上表面,第二连杆另一端为与床身底部背面滑动连接的自由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交叉点分别铰接于一销轴上,液压阻尼器的活塞杆的前端以及油缸的后端分别铰接于两个销轴上。其通过调节液压阻尼器的阻尼系数,改变辅助减振装置的振动频率,规避了共振速度范围内的织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经编机的辅助减振装置
本技术涉及经编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经编机的辅助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经编机在纺织过程中会产生剧烈的振动,因此经编机不能直接放置于地面上,常规的方案是在每台经编机的床身下的底座上设置主减振系统以改善床身的振动问题,使经编机持续稳定运行。所述主减振系统通常由安装于床身底部的若干组弹簧减振装置组成,但生产实践中发现在某些速度范围区间床身仍然会出现共振现象,导致在某些速度区间不能正常开机,而如果这些速度区间处于需要的速度区间,又会出现开机异常现象,不能正常织造。由于制造过程存在制造误差,因此每台经编机的实际共振速度范围都不相同,很难用改变主减振系统的振动频率来有效改变,因此一旦机器制造完成,则该机的共振速度范围就被确定下来,而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预先知道该共振速度范围,只有遇到共振发生时才能知道,影响了生产效率,并且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经编机的辅助减振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经编机的辅助减振装置,其包括对称安装于经编机的底座的任意两个相对侧上的两个减振单元,每个减振单元包括两个减振支架,两个减振支架之间安装有一阻尼系数可调的液压阻尼器,两个减振支架分别水平安装于该减振单元所在侧两个主减振装置的内侧,每个减振支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铰接安装于床身底部背面,第一连杆另一端为与底座的上表面滑动连接的自由端,第二连杆一端铰接安装于底座的上表面,第二连杆另一端为与床身底部背面滑动连接的自由端,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交叉点分别铰接于一销轴上,所述液压阻尼器的活塞杆的前端以及油缸的后端分别铰接于两个销轴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通过安装于其自由端的第一滑轮与底座的上表面滑动连接,第二连杆通过安装于其自由端额第二滑轮与床身底部背面滑动连接。本技术实现的辅助减振装置,可以在减振支架对液压阻尼器施压时通过调节液压阻尼器的阻尼系数,改变辅助减振装置的振动频率,进而调节机器运行时的共振速度范围,达到改善整机共振频率的目的,其与主减振装置配合,有效规避了在共振速度范围内的织造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经编机的辅助减振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经编机的辅助减振装置,其包括对称安装于经编机的底座10的任意两个相对侧上的两个减振单元1,每个减振单元1包括两个减振支架11,两个减振支架11之间安装有一阻尼系数可调的液压阻尼器12,两个减振支架11分别水平安装于该减振单元1所在侧两个主减振装置20的内侧;每个减振支架11包括于底座10和床身底部30背面的垂直面上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111和第二连杆112,所述第一连杆111一端铰接安装于床身底部30的背面,第一连杆111的另一端的自由端1111,第二连杆112一端铰接安装于底座10的上表面,第二连杆11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1121,所述第一连杆通过安装于自由端1111的第一滑轮13与底座10的上表面滑动连接,第二连杆112通过安装于自由端1121的第二滑轮14与床身底部30的背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11和第二连杆112的交叉点分别铰接于一销轴15上,所述液压阻尼器12包括油缸121、活塞122、活塞杆123和回油管124,油缸121内装有极压油,所述活塞122滑动设置于油缸121内部,活塞杆123一端固定于活塞122上,活塞杆123另一端伸出油缸121与该侧的销轴15铰接,所述回油管124安装于油缸121外侧并分别与活塞122的前、后两端连通,回油管124上安装有调节阀125,所述液压阻尼器12的活塞杆123的前端以及油缸的后端122分别铰接于两个销轴15上。当床身振动时,每个减振单元的两个减振支架反向运动,从而拉动或挤压液压阻尼器的活塞杆,进而带动活塞在缸体内移动,此时极压油经回油管在缸体内流动,通过调节阀可以改变回油管内极压油的回流速度,从而改变阻尼器的阻尼系数,改变床身的振动频率。本技术所述液压阻尼器结构不限于实施例所示,还可以为例如中国专利号2015204513995所示的可变阻尼单出杆阀门阻尼器等机械领域常见的可变阻尼液压阻尼器;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自由端的滑轮可根据需要安装,以减小连杆与接触面的摩擦力;辅助减振装置的安装位置不限于实施例所示,还可以安装于床身底部四周两两对称设置,但仅需安装于经编机的底座的任意两个相对侧上即可实现改变床身振动频率的需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经编机的辅助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对称安装于经编机的底座的任意两个相对侧上的两个减振单元,每个减振单元包括两个减振支架,两个减振支架之间安装有一阻尼系数可调的液压阻尼器,两个减振支架分别水平安装于该减振单元所在侧两个主减振装置的内侧,每个减振支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铰接安装于床身底部背面,第一连杆另一端为与底座的上表面滑动连接的自由端,第二连杆一端铰接安装于底座的上表面,第二连杆另一端为与床身底部背面滑动连接的自由端,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交叉点分别铰接于一销轴上,所述液压阻尼器的活塞杆的前端以及油缸的后端分别铰接于两个销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经编机的辅助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对称安装于经编机的底座的任意两个相对侧上的两个减振单元,每个减振单元包括两个减振支架,两个减振支架之间安装有一阻尼系数可调的液压阻尼器,两个减振支架分别水平安装于该减振单元所在侧两个主减振装置的内侧,每个减振支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铰接安装于床身底部背面,第一连杆另一端为与底座的上表面滑动连接的自由端,第二连杆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佶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