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润滑孔的非标铜螺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50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有润滑孔的非标铜螺丝,包括储油腔、吸油毡条、过油腔、密封橡胶套、丁基胶塞、密封垫以及入油腔,非标铜螺丝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储油腔,非标铜螺丝内部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过油腔,过油腔内部塞入有吸油毡条,六角卡头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入油腔,六角卡头左端面中间位置塞入有丁基胶塞,丁基胶塞环形侧面卡套有密封橡胶套,丁基胶塞右端面贴合有密封垫,该设计解决了原有非标铜螺丝没设有润滑孔,导致在拧紧后不方便进行润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方便对非标铜螺丝进行润滑,构造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有润滑孔的非标铜螺丝
本技术是一种设有润滑孔的非标铜螺丝,属于铜螺丝

技术介绍
螺丝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业必需品:如照相机、眼镜、钟表、电子等使用之极小螺丝;电视、电气制品、乐器、家具等之一般螺丝;至于工程、建筑、桥梁则使用大型螺丝、螺帽;交通器具、飞机、电车、汽车等则为大小螺丝并用。螺丝在工业上负有重要任务,只要地球上存在着工业,则螺丝之功能永远重要。而非标铜螺丝则螺丝材质为铜制,并且在国标之外的螺丝零件,与一般公英制标准件不同,它的螺距,直径需要特殊加工和绘图,所用刀具也需要特殊刃磨才能做出来。在非标铜螺丝使用过程中,当非标铜螺丝拧紧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灰尘会进入非标铜螺丝与螺母之间,导致拆卸较为费力,此时就需要用到润滑油对非标铜螺丝进行润滑,但传统的非标铜螺丝没有设有润滑孔,润滑油只能喷射在非标铜螺丝外部,不能对非标铜螺丝与螺母之间缝隙处进行有效润滑,在实用性方面有所欠缺,现在急需一种设有润滑孔的非标铜螺丝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润滑孔的非标铜螺丝,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方便对非标铜螺丝进行润滑,构造简单,实用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设有润滑孔的非标铜螺丝,包括非标铜螺丝、六角卡头以及润滑机构,所述非标铜螺丝左端面设置有六角卡头,所述六角卡头内部设置有润滑机构,所述非标铜螺丝内部设置有润滑机构,所述润滑机构包括储油腔、吸油毡条、过油腔、密封橡胶套、丁基胶塞、密封垫以及入油腔,所述非标铜螺丝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储油腔,所述非标铜螺丝内部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过油腔,所述过油腔内部塞入有吸油毡条,所述六角卡头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入油腔,所述六角卡头左端面中间位置塞入有丁基胶塞,所述丁基胶塞环形侧面卡套有密封橡胶套,所述丁基胶塞右端面贴合有密封垫。进一步地,所述六角卡头内部左侧开设有圆形卡槽,且圆形卡槽与密封橡胶套相匹配,所述圆形卡槽右端面与入油腔左端面相贯通。进一步地,所述过油腔开设有多组,且多组过油腔规格相同,多组所述过油腔均与吸油毡条相匹配,所述过油腔与储油腔相贯通。进一步地,所述入油腔为圆锥形结构,所述入油腔右端面与储油腔左端面相贯通。进一步地,所述吸油毡条塞入有多组,且多组吸油毡条规格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设有润滑孔的非标铜螺丝,因本技术添加了储油腔、吸油毡条、过油腔、密封橡胶套、丁基胶塞、密封垫以及入油腔,该设计使非标铜螺丝在润滑时更加便捷,进而使非标铜螺丝拆装更加省力,解决了原有非标铜螺丝没设有润滑孔,导致在拧紧后不方便进行润滑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润滑效果。因六角卡头内部左侧开设有圆形卡槽,且圆形卡槽与密封橡胶套相匹配,圆形卡槽右端面与入油腔左端面相贯通,圆形卡槽方便丁基胶塞对入油腔进行封堵,因过油腔开设有多组,且多组过油腔规格相同,多组过油腔均与吸油毡条相匹配,过油腔与储油腔相贯通,该设计方便储油腔中润滑油流入过油腔中,并通过吸油毡条对非标铜螺丝环形侧面进行润滑,本技术结构合理,方便对非标铜螺丝进行润滑,构造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设有润滑孔的非标铜螺丝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设有润滑孔的非标铜螺丝中润滑机构的正视剖面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图中:1-非标铜螺丝、2-六角卡头、3-润滑机构、31-储油腔、32-吸油毡条、33-过油腔、34-密封橡胶套、35-丁基胶塞、36-密封垫、37-入油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设有润滑孔的非标铜螺丝,包括非标铜螺丝1、六角卡头2以及润滑机构3,非标铜螺丝1左端面设置有六角卡头2,六角卡头2内部设置有润滑机构3,非标铜螺丝1内部设置有润滑机构3。润滑机构3包括储油腔31、吸油毡条32、过油腔33、密封橡胶套34、丁基胶塞35、密封垫36以及入油腔37,非标铜螺丝1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储油腔31,非标铜螺丝1内部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过油腔33,过油腔33内部塞入有吸油毡条32,六角卡头2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入油腔37,六角卡头2左端面中间位置塞入有丁基胶塞35,丁基胶塞35环形侧面卡套有密封橡胶套34,丁基胶塞35右端面贴合有密封垫36,该设计解决了原有非标铜螺丝没设有润滑孔,导致在拧紧后不方便进行润滑的问题。六角卡头2内部左侧开设有圆形卡槽,且圆形卡槽与密封橡胶套34相匹配,圆形卡槽右端面与入油腔37左端面相贯通,圆形卡槽方便丁基胶塞35对入油腔37进行封堵,过油腔33开设有多组,且多组过油腔33规格相同,多组过油腔33均与吸油毡条32相匹配,过油腔33与储油腔31相贯通,该设计方便储油腔31中润滑油流入过油腔33中,并通过吸油毡条32对非标铜螺丝1环形侧面进行润滑,入油腔37为圆锥形结构,入油腔37右端面与储油腔31左端面相贯通,该设计方便将润滑油通过入油腔37注入储油腔31中,吸油毡条32塞入有多组,且多组吸油毡条32规格相同,该设计方便吸油毡条32将润滑油吸附导流至非标铜螺丝1环形侧面进行润滑操作。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非标铜螺丝1使用之前,先借助外界平口螺丝刀将丁基胶塞35翘起,进而对丁基胶塞35打开并取出密封垫36,然后将非标铜螺丝1竖向握持,使六角卡头2朝上,此时便可以将适量润滑油倒入入油腔37中,而润滑油会通过入油腔37流入储油腔31中,而后通过储油腔31流入过油腔33中并被吸油毡条32吸附,而多组吸油毡条32会将润滑油吸附导流至非标铜螺丝1环形侧面,随后将密封垫36塞入至圆形卡槽内部并将丁基胶塞35塞入圆形卡槽中,进而对入油腔37进行封堵,避免入油腔37中润滑油溢出至外部,当对非标铜螺丝1拧紧旋转时会产生一定离心力,将吸油毡条32中的润滑油快速甩出至非标铜螺丝1环形侧面进行润滑,使非标铜螺丝1在拧紧安装时更加省力。而在非标铜螺丝1拧紧使用过程中,多组吸油毡条32会将润滑油不断吸附导流至非标铜螺丝1环形侧面进行润滑,以便后期对非标铜螺丝1进行拆卸时更加省力,当后期使用过程中需要对非标铜螺丝1内部润滑油进行补充添加时,再次借助外界平口螺丝刀将丁基胶塞35翘起,进而对丁基胶塞35打开并取出密封垫36,而后借助外界注射针筒将润滑油注入入油腔37中,最后将丁基胶塞35和密封垫36塞入至原位即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有润滑孔的非标铜螺丝,包括非标铜螺丝、六角卡头以及润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标铜螺丝左端面设置有六角卡头,所述六角卡头内部设置有润滑机构,所述非标铜螺丝内部设置有润滑机构;/n所述润滑机构包括储油腔、吸油毡条、过油腔、密封橡胶套、丁基胶塞、密封垫以及入油腔,所述非标铜螺丝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储油腔,所述非标铜螺丝内部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过油腔,所述过油腔内部塞入有吸油毡条,所述六角卡头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入油腔,所述六角卡头左端面中间位置塞入有丁基胶塞,所述丁基胶塞环形侧面卡套有密封橡胶套,所述丁基胶塞右端面贴合有密封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有润滑孔的非标铜螺丝,包括非标铜螺丝、六角卡头以及润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标铜螺丝左端面设置有六角卡头,所述六角卡头内部设置有润滑机构,所述非标铜螺丝内部设置有润滑机构;
所述润滑机构包括储油腔、吸油毡条、过油腔、密封橡胶套、丁基胶塞、密封垫以及入油腔,所述非标铜螺丝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储油腔,所述非标铜螺丝内部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过油腔,所述过油腔内部塞入有吸油毡条,所述六角卡头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入油腔,所述六角卡头左端面中间位置塞入有丁基胶塞,所述丁基胶塞环形侧面卡套有密封橡胶套,所述丁基胶塞右端面贴合有密封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润滑孔的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志亮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安诺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