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浮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406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堵浮箍装置,属于井下套管技术领域,包括外套、内套及浮箍组件,外套的顶端用于连接上套管,底端用于连接下套管,侧壁设有第一循环孔;内套沿外套的轴向滑动穿设于外套内部,侧壁设有第二循环孔;浮箍组件设于内套的内部,用于自外套的顶端至外套的底端单向流通浆液;其中,内套与外套之间具有沿外套的轴向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第三连接位,在内套处于第二连接位时,第一循环孔与第二循环孔对齐,在内套处于第一连接位和第三连接位时,第一循环孔与第二循环孔错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堵浮箍装置,在浮球组件出现堵塞或卡死时无需拔管处理,能够降低经济损失,确保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浮箍装置
本技术属于井下套管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堵浮箍装置。
技术介绍
浮箍是套管的附件之一,在深井或特殊油井中可与套管浮鞋联合使用,能够提高注水泥的作业安全性,在下套管过程中,实现环空钻井液的单向流动,防止注水泥过程发生水泥浆倒流以及实现固井碰压后放压候凝,有助于提高水泥环与套管的胶结质量,同时,通过向套管柱内灌入钻井液调整其浮力,使套管悬重达到下套管作业的设计要求。目前,在实际作业中,若有尘砂或者落物落入浮箍,造成浮箍的单向流通口卡死或堵塞,在向套管内增压仍然无法打开浮箍单向流通口的情况下,需要将套管拔出,对浮箍进行修正或更换,这样操作不仅延误工期,还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浮箍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浮箍卡死或堵塞后需要拔出套管进行处理,从而延误工期,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堵浮箍装置,包括:外套,顶端用于连接上套管,底端用于连接下套管,侧壁设有第一循环孔;内套,沿外套的轴向滑动穿设于外套内部,侧壁设有第二循环孔;浮箍组件,设于内套的内部,用于自外套的顶端至外套的底端单向流通浆液;其中,内套与外套之间具有沿外套的轴向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第三连接位,在内套处于第二连接位时,第一循环孔与第二循环孔对齐,在内套处于第一连接位和第三连接位时,第一循环孔与第二循环孔错开。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外套的内壁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销钉,内套的侧壁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销孔,在内套处于第一连接位时,第一销钉与销孔插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外套的内壁还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销钉,内套的侧壁还设有多个沿其轴向延伸的滑槽,且多个滑槽与多个第二销钉一一对应滑动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内套处于第二连接位时,各个第二销钉分别与相应的滑槽的顶端抵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外套的内壁设有沿其周向延伸成环型的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内嵌装有弹性卡环,内套的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延伸成环型的第二卡槽,在内套处于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时,弹性卡环的内环面与内套的外周壁贴合,在内套处于第三连接位时,弹性卡环与第二卡槽卡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弹性卡环为开口环,且两开口端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搭接台,两个搭接台的台面相互贴合。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浮箍组件包括:限位板,周壁与内套的内壁贴合连接,中心设有流通孔;筛板,位于限位板的上方或下方,周壁与内套的内壁贴合连接,中心设有滑孔;浮子,沿内套的轴向滑动穿设于滑孔内,顶端或底端用于封堵流通孔;弹性元件,一端与筛板连接,另一端与浮子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筛板位于限位板的下方,浮子的顶端为锥型或半球型,且顶端与限位板的底面抵接,弹性元件一端与筛板的顶面抵接,另一端与浮子的顶端抵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筛板位于限位板的上方,浮子包括:浮球,与限位板的底面抵接;滑杆,底端与浮球连接,顶端向上依次穿过流通孔和滑孔,且顶端设有凸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凸台抵接,另一端与筛板的顶面抵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一循环孔沿外套的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循环孔沿内套的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在内套处于第二连接位时,多个第一循环孔与多个第二循环孔一一对应对齐。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堵浮箍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防堵浮箍装置,浮箍组件正常工作时,内套与外套处于第一连接位,浆液通过浮箍组件进行单向流通,当浮箍组件因堵塞或卡死而无法流通浆液时,通过套管内加压使内套在外套中滑动至第二连接位,从而使浆液由对齐的第一循环孔和第二循环孔向套管外的环空流通,进行正常作业,灌浆完成后,将套管内投重力球,利用重力球撞击内套,使内套在外套中下滑至第三连接位,从而使第二循环孔与第一循环孔错开,从而避免候凝过程中环空内的浆液倒流,从而解决了浮箍组件堵塞或卡死后需要拔出套管进行清理的问题,进而能够降低经济损失,保证施工进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堵浮箍装置在内套处于第一连接位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堵浮箍装置在内套处于第一连接位时的另个一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堵浮箍装置在内套处于第二连接位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堵浮箍装置在内套处于第三连接位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内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弹性卡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浮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外套;101、第一循环孔;102、第一销钉;103、第二销钉;104、第一卡槽;105、弹性卡环;1050、搭接台;200、内套;201、第二循环孔;202、销孔;203、滑槽;204、第二卡槽;300、浮箍组件;301、限位板;3010、流通孔;302、筛板;3020、滑孔;303、浮子;3031、浮球;3032、滑杆;3033、凸台;304、弹性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堵浮箍装置进行说明。所述一种防堵浮箍装置,包括外套100、内套200及浮箍组件300,外套100的顶端用于连接上套管,底端用于连接下套管,侧壁设有第一循环孔101;内套200沿外套100的轴向滑动穿设于外套100内部,侧壁设有第二循环孔201;浮箍组件300设于内套200的内部,用于自外套100的顶端至外套100的底端单向流通浆液;其中,内套200与外套100之间具有沿外套100的轴向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第三连接位,在内套200处于第二连接位时,第一循环孔101与第二循环孔201对齐,在内套200处于第一连接位和第三连接位时,第一循环孔101与第二循环孔201错开。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堵浮箍装置的使用方式:浮箍组件300处于正常状态时,内套200处在第一连接位于外套100进行连接,此时第一循环孔101和第二循环孔201错开,浆液经浮箍组件300进行单向流通,当浮箍组件300因尘砂或者大颗粒落物堵塞或卡死无法打开正常工作时,可以通过对套管内进行加压,从而使内套200带动浮箍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堵浮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套,顶端用于连接上套管,底端用于连接下套管,侧壁设有第一循环孔;/n内套,沿所述外套的轴向滑动穿设于所述外套内部,侧壁设有第二循环孔;/n浮箍组件,设于所述内套的内部,用于自所述外套的顶端至所述外套的底端单向流通浆液;/n其中,所述内套与所述外套之间具有沿所述外套的轴向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第三连接位,在所述内套处于所述第二连接位时,所述第一循环孔与所述第二循环孔对齐,在所述内套处于所述第一连接位和所述第三连接位时,所述第一循环孔与所述第二循环孔错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浮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套,顶端用于连接上套管,底端用于连接下套管,侧壁设有第一循环孔;
内套,沿所述外套的轴向滑动穿设于所述外套内部,侧壁设有第二循环孔;
浮箍组件,设于所述内套的内部,用于自所述外套的顶端至所述外套的底端单向流通浆液;
其中,所述内套与所述外套之间具有沿所述外套的轴向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第三连接位,在所述内套处于所述第二连接位时,所述第一循环孔与所述第二循环孔对齐,在所述内套处于所述第一连接位和所述第三连接位时,所述第一循环孔与所述第二循环孔错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浮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的内壁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销钉,所述内套的侧壁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销孔,在所述内套处于所述第一连接位时,所述第一销钉与所述销孔插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堵浮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的内壁还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销钉,所述内套的侧壁还设有多个沿其轴向延伸的滑槽,且多个所述滑槽与多个所述第二销钉一一对应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堵浮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套处于所述第二连接位时,各个所述第二销钉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滑槽的顶端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堵浮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的内壁设有沿其周向延伸成环型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内嵌装有弹性卡环,所述内套的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延伸成环型的第二卡槽,在所述内套处于所述第一连接位和所述第二连接位时,所述弹性卡环的内环面与所述内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合平刘东生吕新明袁振高文亮许兵林云鹏滑铭铭魏志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上善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