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的门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37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机的门锁结构,包括门体,门体设置有锁舌通道及旋钮腔,锁舌通道一端延伸至门体开合处的侧壁,另一端与旋钮腔联通,锁舌通道滑移设置有锁舌,锁舌设置有延伸至旋钮腔的联动部分及延伸至门体外与罩壳构成锁定配合的锁定部分,旋钮腔转动设置有旋钮及位于门体前方并用于手动旋转旋钮的操作口,旋钮与联动部分联动配合并在旋钮被手动旋转时将位于门体外侧的锁定部分回缩于锁舌通道内,旋钮腔还设置有复位件,该复位件在旋转未被旋转时将锁舌回位至锁定部分位于门体外的位置。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的3D打印机的门锁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打印机的门锁结构
本技术涉及3D打印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机的门锁结构。
技术介绍
三维立体打印机,也称3D打印机,是快速成型的一种工艺,采用层层堆积的方式分层制作出三维模型,其运行过程类似于传统打印机,只不过传统打印机是把墨水打印到纸质上形成二维的平面图纸,而三维打印机是把液态光敏树脂材料、熔融的塑料丝、石膏粉等材料通过喷射粘结剂或挤出等方式实现层层堆积叠加形成三维实体。现有的3D打印机通常包括打印平台及位于打印平台上方的打印头,为了保证打印头的打印效果,避免受到气流的影响,往往会在打印平台设置于罩于打印头及打印平台的罩壳,而为了便于取放打印成品,往往会在罩壳上开设取放口及封闭该取放口的门体,而传统门体往往通过自身重力保持封闭取放口的状态,其封闭状态下的稳定性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的3D打印机的门锁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体设置有锁舌通道及旋钮腔,所述的锁舌通道一端延伸至门体开合处的侧壁,另一端与旋钮腔联通,所述的锁舌通道滑移设置有锁舌,所述的锁舌设置有延伸至旋钮腔的联动部分及延伸至门体外与罩壳构成锁定配合的锁定部分,所述的旋钮腔转动设置有旋钮及位于门体前方并用于手动旋转旋钮的操作口,所述的旋钮与联动部分联动配合并在旋钮被手动旋转时将位于门体外侧的锁定部分回缩于锁舌通道内,所述的旋钮腔还设置有复位件,该复位件在旋转未被旋转时将锁舌回位至锁定部分位于门体外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锁定装置,使门体能够长时间稳定封闭罩壳,保证3D打印的质量,采用手动旋转旋钮的方式驱动锁舌运动,操作更为直观、便捷,同时,配合复位件,只需在开启时旋转旋钮,松开旋钮时会自动回位锁定,操作更为便捷,还能够避免遗忘锁定的情况发生,提高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旋钮设置有与门体转动配合的转轴,所述的转轴设置有与旋钮同步转动的拨块,所述的联动部分设置有拨槽,所述的拨块从锁舌侧面伸入拨槽内,所述的旋钮被手动旋转时拨块与拨槽的槽壁相抵构成旋钮与锁舌的联动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拨块伸入拨槽并与拨槽槽壁相抵的方式构成旋钮与锁舌的联动配合,将旋转的扭矩转化为直线推动力,同时使组装更为便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旋钮腔设置有位于拨块移动轨迹上设置有旋钮限位块,所述的复位件将锁舌回位到位后,拨块与旋钮限位块相抵,拨块通过拨槽的槽壁限制锁舌继续回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理利用拨块,限位旋钮旋转实现限位锁舌的目的,操作更为准确,同时使旋钮腔的内部布局更为合理,合理利用旋钮腔各处的空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钮腔位于联动部分相对锁定部分的另一侧设置有锁舌限位块,所述的锁舌限位块位于锁舌的移动轨迹上,所述的锁定部分回缩至锁舌通道后联动部分与锁舌限位块相抵,所述的锁舌朝向锁舌限位块设置有复位孔,所述的锁舌限位块设置有延伸至复位孔内的复位柱,所述的复位件为圆柱压缩弹簧,所述的圆柱压缩弹簧套于复位柱并压缩于锁舌限位块与锁舌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舌限位块用于限制锁舌回缩深度,避免越程操作影响正常使用,同时,锁舌限位块还作为复位件的安装位置,将压缩弹簧压缩于锁舌限位块与锁舌之间,使旋钮腔内部结构更为精简,此外,压缩弹簧套于复位柱提高压缩弹簧的安装稳定性及复位力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旋钮朝向门体外侧的端面上沿径向设置有延伸至旋钮两端并用于手部施力的施力凸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贯穿的施力凸条,为手指提供稳定且足够的施力面积,使操作更为省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锁舌设置有在受到罩壳挤压时将锁舌向锁舌通道内回缩的挤压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关门过程中,锁舌的施力斜面受到罩壳挤压,会自动引导锁舌向锁舌通道内回缩,无需旋钮配合,进一步提高操作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门体呈中空状,所述的门体环绕旋钮腔外周设置有环形壁,所述的环形壁将门体的中空部分分隔为旋钮腔和将罩壳与外界隔热的隔热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门体设置成中空结构,既有利于内部打印工作的稳定实施,也能避免热量外散,引起工作环境的不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一;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二;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三;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复位件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的门锁结构,包括门体1,门体1设置有锁舌通道2及旋钮腔3,锁舌通道2一端延伸至门体1开合处的侧壁,另一端与旋钮腔3联通,锁舌通道2滑移设置有锁舌4,锁舌4设置有延伸至旋钮腔3的联动部分41及延伸至门体1外与罩壳构成锁定配合的锁定部分42,旋钮腔3转动设置有旋钮5及位于门体1前方并用于手动旋转旋钮5的操作口31,旋钮5与联动部分41联动配合并在旋钮5被手动旋转时将位于门体1外侧的锁定部分42回缩于锁舌通道2内,旋钮腔3还设置有复位件,该复位件在旋转未被旋转时将锁舌4回位至锁定部分42位于门体1外的位置,增设锁定装置,使门体1能够长时间稳定封闭罩壳,保证3D打印的质量,采用手动旋转旋钮5的方式驱动锁舌4运动,操作更为直观、便捷,同时,配合复位件,只需在开启时旋转旋钮5,松开旋钮5时会自动回位锁定,操作更为便捷,还能够避免遗忘锁定的情况发生,提高实用性。旋钮5设置有与门体1转动配合的转轴51,转轴51设置有与旋钮5同步转动的拨块52,联动部分41设置有拨槽411,拨块52从锁舌4侧面伸入拨槽411内,旋钮5被手动旋转时拨块52与拨槽411的槽壁相抵构成旋钮5与锁舌4的联动配合,由拨块52伸入拨槽411并与拨槽411槽壁相抵的方式构成旋钮5与锁舌4的联动配合,将旋转的扭矩转化为直线推动力,同时使组装更为便利。旋钮腔3设置有位于拨块52移动轨迹上设置有旋钮限位块32,复位件将锁舌4回位到位后,拨块52与旋钮限位块32相抵,拨块52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机的门锁结构,包括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体设置有锁舌通道及旋钮腔,所述的锁舌通道一端延伸至门体开合处的侧壁,另一端与旋钮腔联通,所述的锁舌通道滑移设置有锁舌,所述的锁舌设置有延伸至旋钮腔的联动部分及延伸至门体外与罩壳构成锁定配合的锁定部分,所述的旋钮腔转动设置有旋钮及位于门体前方并用于手动旋转旋钮的操作口,所述的旋钮与联动部分联动配合并在旋钮被手动旋转时将位于门体外侧的锁定部分回缩于锁舌通道内,所述的旋钮腔还设置有复位件,该复位件在旋转未被旋转时将锁舌回位至锁定部分位于门体外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的门锁结构,包括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体设置有锁舌通道及旋钮腔,所述的锁舌通道一端延伸至门体开合处的侧壁,另一端与旋钮腔联通,所述的锁舌通道滑移设置有锁舌,所述的锁舌设置有延伸至旋钮腔的联动部分及延伸至门体外与罩壳构成锁定配合的锁定部分,所述的旋钮腔转动设置有旋钮及位于门体前方并用于手动旋转旋钮的操作口,所述的旋钮与联动部分联动配合并在旋钮被手动旋转时将位于门体外侧的锁定部分回缩于锁舌通道内,所述的旋钮腔还设置有复位件,该复位件在旋转未被旋转时将锁舌回位至锁定部分位于门体外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的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钮设置有与门体转动配合的转轴,所述的转轴设置有与旋钮同步转动的拨块,所述的联动部分设置有拨槽,所述的拨块从锁舌侧面伸入拨槽内,所述的旋钮被手动旋转时拨块与拨槽的槽壁相抵构成旋钮与锁舌的联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机的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钮腔设置有位于拨块移动轨迹上设置有旋钮限位块,所述的复位件将锁舌回位到位后,拨块与旋钮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健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祥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