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34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包括,三角框,所述三角框上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脚,三个所述支撑脚对称分布在所述三角框的三个角的底部,所述三角框由三个圆钢焊接而成,还包括,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开设有固定槽,并且转动盘上固定连接有圆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具有楼面混凝土摊铺完成后可取出重复利用,其成本投入小无需反复投入,能够自动充填其三支撑脚的孔洞,有效避免楼面渗漏,放置此装置对建筑施工楼层板面控制能够达到无死角全方位控制,减少楼板厚度控制的人力成本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专业主要负责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管理,主要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指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统称。现有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设计的楼层板面混凝土厚度控制措施,一般有拉线及预埋板厚控制器两种;拉线控制主要使用浇筑前,楼层墙柱钢筋上预留的水平控制点进行拉线测量,其缺点是施工操作困难,需要不断的拉线测量进行控制,且控制测量有盲区;现有的楼层板厚控制器多为塑料/水泥制品预埋方式,虽可起到有效的板厚控制效果,但由于其为一次性产品,经济成本投入较大,且易导致预埋处渗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解决了楼层板厚控制器为一次性产品,经济成本投入较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包括:三角框,所述三角框上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脚,三个所述支撑脚对称分布在所述三角框的三个角的底部,所述三角框由三个圆钢焊接而成。优选的,还包括,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开设有固定槽,并且转动盘上固定连接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内部固定连接L型杆;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固定于所述圆筒的内部,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螺纹块,所述螺纹块上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圆筒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支撑脚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螺纹块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卡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固定于所述三角框上,所述卡接装置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并且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盘,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并且转动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盘,所述三角框上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上开设有多个卡接槽,所述转动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滑动盘上固定连接有卡接杆。优选的,所述螺纹块固定于所述支撑脚的一端,所述滑动杆与所述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与所述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并且螺纹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圆筒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块与所述三角框转动连接。优选的,多个所述卡接槽均匀分布在所述卡接块的表面,并且多个卡接槽与所述卡接杆的一端相适配,所述转动杆与所述三角框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齿轮的表面啮合,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定位盘和滑动盘之间。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此装置因其支撑脚高既为板厚,其控制精度可达2mm以内,楼面混凝土摊铺完成后可取出重复利用,其成本投入小无需反复投入,能够自动充填其三支撑脚的孔洞,有效避免楼面渗漏,放置此装置对建筑施工楼层板面控制能够达到无死角全方位控制,减少楼板厚度控制的人力成本投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三角框的左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三角框的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的三角框的侧视图;图5为为本技术提供的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5所示的C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三角框,2、支撑脚,3、转动装置,31、转动块,32、转动槽,33、转动盘,34、固定槽,35、圆筒,36、L型杆,4、升降装置,41、螺纹块,42、滑动杆,43、第一滑动槽,44、第二滑动槽,45、螺纹杆,5、卡接装置,51、转动杆,52、第一齿轮,53、定位盘,54、第二弹簧,55、滑动盘,56、卡接块,57、卡接槽,58、第二齿轮,59、卡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三角框的左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三角框的等轴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三角框的立体图。一种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包括:三角框1,所述三角框1上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脚2,三个所述支撑脚2对称分布在所述三角框1的三个角的底部,所述三角框1由三个圆钢焊接而成。本装置由主体三角框1、三个支撑脚2组成,三角框1使用Φ10圆钢打弯焊接成边长500mm的等边三角形,支撑脚2使用Φ10圆钢切割同混凝土板厚高的钢条一段磨圆,一端使用电焊与三角框1的三个角焊接,支撑脚2高即为板厚(装置材质可使用铝合金条,能够做到更为轻质,但成本相应增加)本技术提供的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如下:楼面混凝土摊铺完成后可取出三角框1重复利用,在其取出后摊铺的混凝土并未初凝,能够自动充填其三支撑脚2的孔洞。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此装置因其支撑脚2高即为板厚,其控制精度可达2mm以内,楼面混凝土摊铺完成后可取出重复利用,其成本投入小无需反复投入,能够自动充填其三支撑脚2的孔洞,有效避免楼面渗漏,放置此装置对建筑施工楼层板面控制能够达到无死角全方位控制,减少楼板厚度控制的人力成本投入。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5、图6、图7和图8,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还包括,转动装置3,所述转动装置3包括转动块31,所述转动块31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32,所述转动槽3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盘33,所述转动盘33上开设有固定槽34,并且转动盘33上固定连接有圆筒35,所述圆筒35的内部固定连接L型杆36;升降装置4,所述升降装置4固定于所述圆筒35的内部,所述升降装置4包括螺纹块41,所述螺纹块41上固定连接有滑动杆42,所述圆筒35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43,所述支撑脚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44,所述螺纹块41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5;卡接装置5,所述卡接装置5固定于所述三角框1上,所述卡接装置5包括转动杆51,所述转动杆5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52,并且转动杆5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盘53,所述转动杆51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54,并且转动杆51的表面滑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三角框,所述三角框上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脚,三个所述支撑脚对称分布在所述三角框的三个角的底部,所述三角框由三个圆钢焊接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三角框,所述三角框上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脚,三个所述支撑脚对称分布在所述三角框的三个角的底部,所述三角框由三个圆钢焊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取出式建筑施工楼层板厚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开设有固定槽,并且转动盘上固定连接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内部固定连接L型杆;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固定于所述圆筒的内部,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螺纹块,所述螺纹块上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圆筒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支撑脚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螺纹块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卡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固定于所述三角框上,所述卡接装置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并且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盘,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并且转动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盘,所述三角框上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上开设有多个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马德萌刘小龙吴港平徐祁卫李亚虎冯泽
申请(专利权)人:远洋国际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