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风墙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29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挡风墙安装结构,属于建筑行业技术领域。它包括多个支撑柱(1),所述多个支撑柱(1)呈矩形排布组成主框架,每个支撑柱(1)之间通过多个梁一(11)相连接,并形成多个矩形框架(12),每个矩形框架(12)中间均设置有梁三(121),与梁一(11)相平行,所述矩形框架(12)四角分别通过支撑杆(14)与梁三(121)连接;顶部的梁三(121)后方均平行设置有梁二(3),通过多个连接杆一(2)进行连接,顶部的梁一(11)中间均通过两个连接杆二(4)与梁二(3)两端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挡风墙结构自承重,大大提高整体刚度和使用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挡风墙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行业
,特别涉及一种挡风墙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挡风墙是指遮挡风流的构筑物,直接空冷岛根据不同项目现场自然条件经过热工数模计算确定挡风墙高度,设置相应要求挡风墙后,热风回流和倒灌现象消失,有效改善了空冷岛周围的空气流场和空冷凝汽器换热效率。传统的挡风墙安装结构,上部通过连接杆件与蒸汽分配管相连,将部分风荷载直接传递给蒸汽分配管,影响设备的运行安全,各个部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节点刚度较弱,导致整体结构刚性较差。专利公开号为CN10605241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塔式直接空冷凝汽器,塔式挡风墙设置在空冷平台支架上,空冷平台支架设置在支撑柱上,并没有实现挡风墙结构的自承重,整体的稳固性并不好。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挡风墙安装结构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问题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挡风墙安装结构,实现挡风墙结构自承重,大大提高整体刚度和使用的安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挡风墙安装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柱呈矩形排布组成主框架,每个支撑柱之间通过多个梁一相连接,并形成多个矩形框架,每个矩形框架中间均设置有梁三,与梁一相平行,所述矩形框架四角分别通过支撑杆与梁三连接;顶部的梁三后方均平行设置有梁二,通过多个连接杆一进行连接,顶部的梁一中间均通过两个连接杆二与梁二两端进行连接;优选的,每个支撑柱均等距设置有三个梁一;优选的,所述矩形框架四角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梁三的中部设置有矩形连接板,所述支撑杆一端设置有斜槽口一,另一端设置有斜槽口二,分别与矩形连接板、连接板匹配连接;优选的,矩形主框架外侧设置有多个斜向支撑杆,所述斜向支撑杆的一端与顶部梁三和支撑柱的交叉处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和斜向支撑杆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件;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分别为H型连接杆和圆形连接杆;优选的,矩形主框架一侧底部开设有门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连接杆一、梁三、梁二和连接杆二之间的连接关系,实现了挡风墙结构的自承重;通过支撑柱和梁一组成的多个矩形框架、矩形框架中间设置的梁三,以及矩形框架中的连接板、支撑杆、矩形连接板,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柱和梁一之间的整体刚度,有利于结构的安全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布置图;图2为0/LA轴挡风墙立面布置图;图3为1/LC轴挡风墙立面布置图;图4为0/L1轴挡风墙立面布置图;图5为1/L3轴挡风墙立面布置图;图6为E-E方向视图;图7为F-F方向视图;图8为G-G方向视图;图9为H-H方向视图;图10为I-I方向视图;图11为J-J方向视图;图12为图3中的M部放大图;图13为图3中的K部放大图。图中:1、支撑柱;101、门洞;11、梁一;12、矩形框架;121、梁三;13、矩形连接板;131、斜槽口一;14、支撑杆;2、连接杆一;3、梁二;122、连接板;1221、斜槽口二;4、连接杆二;5、斜向支撑杆;6、支撑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加以说明:如图1~13所示,一种挡风墙安装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柱1,所述多个支撑柱1呈矩形排布组成主框架,每个支撑柱1之间通过多个梁一11相连接,并形成多个矩形框架12,每个矩形框架12中间均焊接有梁三121,与梁一11相平行,所述矩形框架12四角分别通过支撑杆14与梁三121连接,提高了矩形框架12的稳固性;顶部的梁三121后方均平行设置有梁二3,通过多个连接杆一2进行焊接,顶部的梁一11中间均通过两个连接杆二4与梁二3两端进行连接,大大提高了支撑柱1、梁一11和梁二3之间的稳固性;优选的,每个支撑柱1均等距设置有三个梁一11,提高了整体架构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矩形框架12四角均焊接有连接板122,所述梁三121的中部焊接有矩形连接板13,所述支撑杆14一端设置有斜槽口一131,另一端设置有斜槽口二1221,分别与矩形连接板13、连接板122匹配焊接,提高了连接板122、矩形连接板1和支撑杆14之间的刚性;优选的,主框架外侧焊接有多个斜向支撑杆5,所述斜向支撑杆5的一端与顶部梁三121和支撑柱1的交叉处相焊接,提高了支撑柱1的稳固性;优选的,所述支撑柱1和斜向支撑杆5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件6;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一2和连接杆二4分别为H型连接杆和圆形连接杆;优选的,主框架一侧底部开设有门洞101。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通过连接杆一2、梁三121、梁二3和连接杆二4之间的连接关系,实现了挡风墙结构的自承重;通过支撑柱1和梁一11组成的多个矩形框架12、矩形框架12中间设置的梁三121,以及矩形框架12中的连接板122、支撑杆14、矩形连接板13,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柱1和梁一11之间的整体刚度,有利于结构的安全使用。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挡风墙安装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柱(1)呈矩形排布组成主框架,每个支撑柱(1)之间通过多个梁一(11)相连接,并形成多个矩形框架(12),每个矩形框架(12)中间均设置有梁三(121),与梁一(11)相平行,所述矩形框架(12)四角分别通过支撑杆(14)与梁三(121)连接;/n顶部的梁三(121)后方均平行设置有梁二(3),通过多个连接杆一(2)进行连接,顶部的梁一(11)中间均通过两个连接杆二(4)与梁二(3)两端进行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风墙安装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柱(1)呈矩形排布组成主框架,每个支撑柱(1)之间通过多个梁一(11)相连接,并形成多个矩形框架(12),每个矩形框架(12)中间均设置有梁三(121),与梁一(11)相平行,所述矩形框架(12)四角分别通过支撑杆(14)与梁三(121)连接;
顶部的梁三(121)后方均平行设置有梁二(3),通过多个连接杆一(2)进行连接,顶部的梁一(11)中间均通过两个连接杆二(4)与梁二(3)两端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风墙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柱(1)均等距设置有三个梁一(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风墙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12)四角均设置有连接板(122),所述梁三(121)的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春阳王永新余喆左可新范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良冷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