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体的防水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297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体的防水连接结构,设在设有第一外层墙板、第一内层墙板和模腔的第一墙体与设有第二外层墙板、第二内层墙板和模腔的第二墙体之间,装配式墙体的防水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挑耳和第二挑耳,第一挑耳设在第一外层墙板的外侧面的边沿,第二挑耳设在第二外层墙板的外侧面的边沿,第一挑耳与第二挑耳之间形成由外至内设有耐候胶、靠条和空腔的第一防水缝隙,第一外层墙板与第二外层墙板之间形成设有高强灌浆封堵料的第二防水缝隙,第一内层墙板与第二内层墙板之间设有高强灌浆封堵料;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能提高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的外侧的防水效果且不削减结构计算墙厚,而且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的连接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墙体的防水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的防水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预制空腔墙体因其自身重量轻、构件运输效率高、构件吊装方便,因而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得到了更多的应用。然而,现有的预制空腔墙体往往为结构构件,连接部位全部为灌浆连接,没有建筑防水构造,仅靠结构自防水,在浇筑、灌浆不密实的情况下,会存在一定防水隐患。但如果仅在现有墙厚构造内设置建筑打胶进行防水,则可能会消耗结构理论计算墙厚,会对原有结构计算截面产生削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的防水连接结构,其提高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的外侧的防水效果且不削减结构计算墙厚,而且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的连接稳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体的防水连接结构,其设置在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所述第一墙体包括第一外层墙板和第一内层墙板,所述第一外层墙板与所述第一内层墙板之间设有用于容置现浇混凝土层的模腔,所述第二墙体包括第二外层墙板和第二内层墙板,所述第二外层墙板与所述第二内层墙板之间设有用于容置现浇混凝土层的模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墙体的防水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所述第一墙体包括第一外层墙板和第一内层墙板,所述第一外层墙板与所述第一内层墙板之间设有用于容置现浇混凝土层的模腔,所述第二墙体包括第二外层墙板和第二内层墙板,所述第二外层墙板与所述第二内层墙板之间设有用于容置现浇混凝土层的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墙体的防水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挑耳和第二挑耳,所述第一挑耳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层墙板的外侧面的边沿上且沿边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挑耳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层墙板的外侧面的边沿上且沿边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挑耳与所述第二挑耳之间形成第一防水缝隙,所述第一防水缝隙由外至内依次设有耐候胶、靠条和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墙体的防水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所述第一墙体包括第一外层墙板和第一内层墙板,所述第一外层墙板与所述第一内层墙板之间设有用于容置现浇混凝土层的模腔,所述第二墙体包括第二外层墙板和第二内层墙板,所述第二外层墙板与所述第二内层墙板之间设有用于容置现浇混凝土层的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墙体的防水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挑耳和第二挑耳,所述第一挑耳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层墙板的外侧面的边沿上且沿边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挑耳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层墙板的外侧面的边沿上且沿边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挑耳与所述第二挑耳之间形成第一防水缝隙,所述第一防水缝隙由外至内依次设有耐候胶、靠条和空腔,所述第一外层墙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外层墙板的侧边之间形成第二防水缝隙,所述第二防水缝隙内设有高强灌浆封堵料,所述第一内层墙板与所述第二内层墙板之间设有高强灌浆封堵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的防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灌浆封堵料均与所述第一墙体的现浇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墙体的现浇混凝土层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的防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挑耳或/和所述第二挑耳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品李焕端张艾荣欧阳健邓宝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