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酶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10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酶培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盖,顶盖的中线处转动连接有水管,水管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喷嘴,顶盖开设有入料口和螺槽,入料口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漏盆,螺槽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盖帽,顶盖的底部安装有发热灯管,装置主体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杆,装置主体底部的中线处活动连接有软塞,装置主体的正面安装有温湿监测器,温湿监测器的正上方嵌入有观察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漏盆、螺槽、盖帽、观察窗和温度监测器以及发热灯管,解决了不便倒入导致流落增加成本,盖帽和漏盆易丢,不便对生物培养温湿度监测和查看情况导致培养不利,且不能根据需要升温导致温度不易得到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酶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酶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酶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为蛋白质,也有极少部分为RNA,生物酶的制造和应用领域逐渐扩大,生物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也日臻成熟,由过去主要用于棉织物的退浆和蚕丝的脱胶,至现在在纺织染整的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体现了生物酶在染整工业中的优越性,酶在人体皮肤护理领域也于2016年获得了重要突破,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但现有的生物酶培养装置,在倾倒生物酶等材料时不便倒入,使得生物酶等材料流落而增加材料的成本,且盖帽和漏盆的容易丢失;不便对生物酶培养温湿度进行监测和生物酶培养情况进行查看,导致生物酶培养不利,且不够根据需要进行升温导致生物酶培养温度不易得到控制。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物酶培养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酶培养装置,解决了不便倒入导致流落增加成本,盖帽和漏盆易丢,不便对生物培养温湿度监测和查看情况导致培养不利,且不能根据需要升温导致温度不易得到控制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酶培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中线处转动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喷嘴,所述顶盖开设有入料口和螺槽,所述入料口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漏盆,所述螺槽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盖帽,所述顶盖的底部安装有发热灯管,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杆,所述装置主体底部的中线处活动连接有软塞,所述装置主体的正面安装有温湿监测器,所述温湿监测器的正上方嵌入有观察窗。优选的,所述入料口的尺寸与螺槽的尺寸相同,所述入料口和螺槽均开设于顶盖的顶部,所述入料口与盖帽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漏盆呈“漏斗状”,所述漏盆内壁光滑,所述漏盆与入料口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顶盖的底部设置有凸块,所述顶盖的凸块外径与装置主体的内径相适配,所述顶盖通过凸块与装置主体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设置有四根,四个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杆的直径小于支撑腿的直径。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由观察窗和温湿监测器组成,所述观察窗由钢化玻璃制成,所述观察窗嵌入于温湿监测器的正上方。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酶培养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酶培养装置,通过设置的漏盆和螺槽以及盖帽,在培养时,工作人员旋转入料口的盖帽,使得盖帽被打开,然后将漏盆从螺槽内旋转拿出,并将漏盆旋转进入料口内,而漏盆呈“漏斗状”,可以使得需要培养的生物酶能够更好的倒进入料口内,而后工作人员将盖帽旋转进空余的螺槽内,在倒入完后再将漏盆跟盖帽对换即可,这样能够避免在倾倒生物酶等材料时因入料口小导致材料不方便倒入,使得生物酶等材料流落而增加材料的成本,且还能防止盖帽和漏盆的丢失。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酶培养装置,通过设置的观察窗和温度监测器以及发热灯管,工作人员为装置主体接通电源使得装置主体启动,而装置主体正面的温湿监测器能够对装置主体内的生物酶培养进行温度湿度检测,而温湿监测器正上方的观察窗能够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进一步对装置主体内的生物酶进行观察,当温度不适生物酶的培养时,工作人员可以启动发热灯管,使得发热灯管进行慢速发热,对装置主体内进行升温,使得达到生物酶培养温度,这样能够对生物酶培养温湿度进行监测和生物酶培养情况进行查看,避免温度不适导致生物酶培养不利,且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升温,使得生物酶培养温度能够容易得到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酶培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主体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顶盖结构剖视图。图中标号:1、观察窗;2、温湿监测器;3、软塞;4、支撑杆;5、装置主体;6、盖帽;7、顶盖;701、发热灯管;702、螺槽;703、入料口;8、水管;801、喷嘴;9、漏盆。本技术中提及的仪器均可通过私人订制或者购买获得:温湿监测器:OHR-WS10G;发热灯管:XBL-2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结合参阅图1-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酶培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主体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顶盖结构剖视图。一种生物酶培养装置包括,包括装置主体5,装置主体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盖7,顶盖7的中线处转动连接有水管8,水管8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喷嘴801,顶盖7开设有入料口703和螺槽702,入料口703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漏盆9,螺槽70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盖帽6,顶盖7的底部安装有发热灯管701,装置主体5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杆4,装置主体5底部的中线处活动连接有软塞3,装置主体5的正面安装有温湿监测器2,温湿监测器2的正上方嵌入有观察窗1。进一步地,入料口703的尺寸与螺槽702的尺寸相同,入料口703和螺槽702均开设于顶盖7的顶部,入料口703与盖帽6转动连接,在培养时,工作人员旋转入料口703的盖帽6,使得盖帽6被打开,然后将漏盆9从螺槽702内旋转拿出,并将漏盆9旋转进入料口703内,而后工作人员将盖帽6旋转进空余的螺槽702内,在倒入完后再将漏盆9跟盖帽6对换即可,能够防止盖帽6和漏盆9的丢失。进一步地,漏盆9呈“漏斗状”,漏盆9内壁光滑,漏盆9与入料口703转动连接,可以使得需要培养的生物酶能够更好的倒进入料口703内,避免在倾倒生物酶等材料时因入料口703小导致材料不方便倒入,使得生物酶等材料流落而增加材料的成本。进一步地,顶盖7的底部设置有凸块,顶盖7的凸块外径与装置主体5的内径相适配,顶盖7通过凸块与装置主体5转动连接,在需要清理时,工作人员可以转动顶盖7,使得顶盖7与装置主体5脱离,从而使装置主体5在清理时能够更加方便和便捷。进一步地,支撑杆4设置有四根,四个支撑杆4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腿,支撑杆4的直径小于支撑腿的直径,支撑腿能够增加支撑杆4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和受力面积,从而使得装置主体5能够放置的更为平稳。进一步地,装置主体5由观察窗1和温湿监测器2组成,观察窗1由钢化玻璃制成,观察窗1嵌入于温湿监测器2的正上方,装置主体5正面的温湿监测器2能够对装置主体5内的生物酶培养进行温度湿度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酶培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盖(7),所述顶盖(7)的中线处转动连接有水管(8),所述水管(8)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喷嘴(801),所述顶盖(7)开设有入料口(703)和螺槽(702),所述入料口(703)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漏盆(9),所述螺槽(70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盖帽(6),所述顶盖(7)的底部安装有发热灯管(701),所述装置主体(5)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杆(4),所述装置主体(5)底部的中线处活动连接有软塞(3),所述装置主体(5)的正面安装有温湿监测器(2),所述温湿监测器(2)的正上方嵌入有观察窗(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酶培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盖(7),所述顶盖(7)的中线处转动连接有水管(8),所述水管(8)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喷嘴(801),所述顶盖(7)开设有入料口(703)和螺槽(702),所述入料口(703)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漏盆(9),所述螺槽(70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盖帽(6),所述顶盖(7)的底部安装有发热灯管(701),所述装置主体(5)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杆(4),所述装置主体(5)底部的中线处活动连接有软塞(3),所述装置主体(5)的正面安装有温湿监测器(2),所述温湿监测器(2)的正上方嵌入有观察窗(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酶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703)的尺寸与螺槽(702)的尺寸相同,所述入料口(703)和螺槽(702)均开设于顶盖(7)的顶部,所述入料口(703)与盖帽(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奥兹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