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的废水处理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004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的废水处理机构,包括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所述微动力生物转盘包括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垂直绿化系统包括若干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若干层引流管及连通若干引流管的导流组件;处在最上层的所述引流管端部与出水口相连,处在最下层的若干引流管端部连接有出水总管,若干所述引流管上端均布设置有种植槽;所述导流组件分别错开设置在上下相邻的引流管端部,包括上导流管、下导流管及若干分流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微动力生物转盘与垂直绿化系统进行组合,使经微动力生物转盘处理的废水能够进入垂直绿化系统进行进一步净化,再次利用植被的吸收作用,保证废水处理达标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的废水处理机构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的废水处理机构。
技术介绍
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是一种将废水中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成无害物质的过程;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环保设备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微动力生物转盘,微动力生物转盘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属于一种相对高效的废水净化设备,但是仍不能保证最终排出的废水能够百分之百达标,因此本技术研制了一种基于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的废水处理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的废水处理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废水处理效率仍存在无法达标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的废水处理机构,包括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所述微动力生物转盘包括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垂直绿化系统包括若干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若干层引流管及连通若干引流管的导流组件;处在最上层的所述引流管端部与出水口相连,处在最下层的若干引流管端部连接有出水总管,若干所述引流管上端均布设置有种植槽;所述导流组件分别错开设置在上下相邻的引流管端部,包括与上层引流管连通的上导流管、与下层引流管连通的下导流管、设置在上导流管及下导流管之间的若干分流支管。优选的,所述支架共设置四层,宽度由上至下逐级递增,若干所述引流管依次架设在支架上,共设置四层,数量由上至下逐级递增,第一层具有一根引流管;所述导流组件由上至下共设置三层,第一层导流组件设置在第一层引流管与第二层引流管远离出水口的一端,第二层导流组件设置在第二层引流管与第三层引流管偏向出水口的一端,第三层导流组件设置在第三层引流管与第四层引流管远离出水口的一端;所述出水总管设置在第四层引流管偏向出水口的一端。优选的,所述上导流管与下导流管沿中轴线方向的长度相同,并大于与之连接的下层若干引流管垂直于中轴线方向的宽度,所述上导流管与下导流管两端部均呈封闭状,并通过若干分流支管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引流管内部设置有植物填料及过滤填料,与种植槽对应的位置处种植有植被,所述引流管内侧两端设置有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将微动力生物转盘与垂直绿化系统进行组合,使经微动力生物转盘处理的废水能够进入垂直绿化系统进行进一步净化,再次利用植被的吸收作用,保证废水处理达标稳定;同时垂直绿化系统作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还能够美化环境。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的废水处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的废水处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垂直绿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支架与引流管的设置结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引流管的剖视图。其中:1、微动力生物转盘,2、进水口,3、出水口,4、垂直绿化系统,5、支架,6、引流管,7、种植槽,8、植被,9、植物填料,10、过滤填料,11、出水总管,12、导流组件,13、上导流管,14、下导流管,15、分流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基于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的废水处理机构,包括微动力生物转盘1及垂直绿化系统4。微动力生物转盘1是一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其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2及出水口3,由于微动力生物转盘1是现有技术,因此本实施例将不对其内部结构做详细赘述。如图3所示,垂直绿化系统4包括若干支架5、安装在支架5上的若干层引流管6及连通若干引流管6的导流组件12;如图4所示,支架5共设置四层,宽度由上至下逐级递增;若干引流管6依次架设在支架5上,共设置四层,数量由上至下逐级递增,第一层具有一根引流管6,该引流管6一侧端部与出水口3相连,处在最下层的若干引流管6端部连接有出水总管11,同时若干引流管6上端均布设置有种植槽7,如图5所示,内部设置有植物填料9及过滤填料10,与种植槽7对应的位置处种植有植被8,内侧两端设置有滤网,滤网的网孔小于植物填料9与过滤填料10的粒径大小,从而避免植物填料9与过滤填料10随水流流动,引起管道内部的堵塞。导流组件12分别错开设置在上下相邻的引流管6端部,包括与上层引流管6连通的上导流管13、与下层引流管6连通的下导流管14、设置在上导流管13及下导流管14之间的若干分流支管15;该导流组件12由上至下共设置三层,第一层导流组件12设置在第一层引流管6与第二层引流管6远离出水口3的一端,第二层导流组件12设置在第二层引流管6与第三层引流管6偏向出水口3的一端,第三层导流组件12设置在第三层引流管6与第四层引流管6远离出水口3的一端;出水总管11则设置在第四层引流管6偏向出水口3的一端,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上导流管13与下导流管14沿中轴线方向的长度相同,并大于与之连接的下层若干引流管6垂直于中轴线方向的宽度,上导流管13与下导流管14两端部均呈封闭状,并通过若干分流支管15相连通。本技术将微动力生物转盘1与垂直绿化系统4进行组合,废水从进水口2进入,经过微动力生物转盘1进行净化,并从出水口3排出,然后依次由上至下经过引流管6及导流管流动,利用植被8的吸收作用,保证废水处理达标稳定,并最终从出水总管11排出,水流方向如图3所示;同时垂直绿化系统4作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还能够美化环境。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的废水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所述微动力生物转盘包括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垂直绿化系统包括若干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若干层引流管及连通若干引流管的导流组件;处在最上层的所述引流管端部与出水口相连,处在最下层的若干引流管端部连接有出水总管,若干所述引流管上端均布设置有种植槽;所述导流组件分别错开设置在上下相邻的引流管端部,包括与上层引流管连通的上导流管、与下层引流管连通的下导流管、设置在上导流管及下导流管之间的若干分流支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的废水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所述微动力生物转盘包括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垂直绿化系统包括若干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若干层引流管及连通若干引流管的导流组件;处在最上层的所述引流管端部与出水口相连,处在最下层的若干引流管端部连接有出水总管,若干所述引流管上端均布设置有种植槽;所述导流组件分别错开设置在上下相邻的引流管端部,包括与上层引流管连通的上导流管、与下层引流管连通的下导流管、设置在上导流管及下导流管之间的若干分流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动力生物转盘及垂直绿化系统的废水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共设置四层,宽度由上至下逐级递增,若干所述引流管依次架设在支架上,共设置四层,数量由上至下逐级递增,第一层具有一根引流管;所述导流组件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俊杰吴长阳
申请(专利权)人:科蓝尔环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