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压过下降缓冲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97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压过下降缓冲电梯,包括设置在电梯井内的轿厢,所述轿厢的底部设置有滑动杆、滑块和缓冲杆,所述滑动杆的侧边安装有楔块,所述滑块位于滑动杆的侧边,且邻近楔块,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滑动杆,两根所述缓冲杆同轴铰接在轿厢的底部,两根所述缓冲杆的其中一端分别位于滑块的两侧,另外一端均设置有缓冲轮,所述电梯井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自上而下逐渐加宽,两个所述缓冲轮分别位于缓冲块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使电梯受到的重力越大,缓冲力度越大,进而减小电梯下降的高度,减少系统的负荷,提高了电梯的使用便捷性和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压过下降缓冲电梯
本技术涉及电梯,具体涉及一种重压过下降缓冲电梯。
技术介绍
电梯是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特种设备。电梯是通过电机拉动吊索使电梯井内的轿厢升降来实现人员或物品的提升或降低的。一般的电梯在进出人员或装卸货物时,仅靠着吊索来稳固电梯。但因为吊索通常很长,这种长度下会积累较多的弹性范围。在电梯重载时,会使电梯下降过多的距离,这会使轿厢和楼层之间产生高度差,如果想要将重物运出电梯,则需要克服该较高的“门槛”,费时费力,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压过下降缓冲电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使电梯受到的重力越大,缓冲力度越大,进而减小电梯下降的高度,减少系统的负荷,提高了电梯的使用便捷性和寿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压过下降缓冲电梯,包括设置在电梯井内的轿厢,所述轿厢的底部设置有滑动杆、滑块和缓冲杆,所述滑动杆的侧边安装有楔块,所述滑块位于滑动杆的侧边,且邻近楔块,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滑动杆,两根所述缓冲杆同轴铰接在轿厢的底部,两根所述缓冲杆的其中一端分别位于滑块的两侧,另外一端均设置有缓冲轮,所述电梯井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自上而下逐渐加宽,两个所述缓冲轮分别位于缓冲块的两侧。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缓冲块包括至少两种加宽的幅度,在上的加宽幅度小于在下的加宽幅度。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缓冲块包括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两个侧面的夹角为20~45°,所述第二缓冲部接续设置在第一缓冲部的末端,所述第二缓冲部两个侧面的夹角为90~135°。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缓冲杆包括转盘、前缓冲杆一、前缓冲杆二和后缓冲杆,两根所述缓冲杆的转盘同轴铰接在轿厢的底部,所述前缓冲杆一设置在转盘的其中一侧,且两个转盘上的前缓冲杆一逐渐远离,所述前缓冲杆二设置在前缓冲杆一的末端,且两个前缓冲杆一上的前缓冲杆二逐渐靠近,所述后缓冲杆设置在转盘的另外一侧,且两个转盘上的后缓冲杆逐渐远离,所述缓冲轮设置在后缓冲杆的末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前缓冲杆二的外侧设置有弹性件。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三角头,所述三角头的尖端部位位于两个前缓冲杆二之间。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滑块与三角头相对的端部上开设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位于楔块的来向侧。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楔块的楔面上设置有平行于其移动方向的保持面,所述保持面抵推在滑块的后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轿厢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和转轴,所述安装板包覆在缓冲杆的底部,所述转轴位于安装板内,所述缓冲杆通过转轴铰接在轿厢上。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轿厢的轿厢门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外一端铰接在滑动杆的端部,所述轿厢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动杆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重压过下降缓冲电梯,电梯的轿厢在到达相应的楼层后,移动滑动杆,使楔块抵推在滑块上;滑块则插入到两个缓冲杆之间,两根缓冲杆在该端相互远离,另外一端相互靠近,从而使缓冲轮夹持在缓冲块上;在缓冲杆的弹性范围内,轿厢的高度越低,缓冲轮夹持的越紧,缓冲效果越好,在电梯的承重范围内,能够极好的避免电梯过下降,减少吊索、驱动源的负荷,提高了电梯的使用寿命;同时,使用缓冲轮和缓冲块,能够避免硬接触,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重压过下降缓冲电梯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重压过下降缓冲电梯的仰视示意图;图3为A-A向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B-B向的剖视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电梯井,11-滑轨,20-轿厢,21-轿厢门,30-连接板,31-连杆,32-滑动杆,33-滑槽,34-楔块,35-保持面,40-滑块,41-三角头,42-导向面,50-安装板,51-转轴,52-转盘,53-前缓冲杆一,54-前缓冲杆二,55-后缓冲杆,56-缓冲轮,57-弹性件,60-缓冲块,61-第一缓冲部,62-第二缓冲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一种重压过下降缓冲电梯,参照图1~4所示,包括设置在电梯井10内的轿厢20。轿厢20的底部设置有滑动杆32、滑块40和缓冲杆。滑动杆32的侧边安装有楔块34。滑块40位于滑动杆32的侧边,且邻近楔块34。滑块40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滑动杆32。两根缓冲杆同轴铰接在轿厢20的底部。两根缓冲杆的其中一端分别位于滑块40的两侧,另外一端均设置有缓冲轮56。电梯井10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块60。缓冲块60自上而下逐渐加宽。两个缓冲轮56分别位于缓冲块60的两侧。以上优化的设计,电梯的轿厢20在到达相应的楼层后,移动滑动杆32,使楔块34抵推在滑块40上;滑块40则插入到两个缓冲杆之间,两根缓冲杆在该端相互远离,另外一端相互靠近,从而使缓冲轮56夹持在缓冲块60上;在缓冲杆的弹性范围内,轿厢20的高度越低,缓冲轮56夹持的越紧,缓冲效果越好,在电梯的承重范围内,能够极好的避免电梯过下降,减少吊索、驱动源的负荷,提高了电梯的使用寿命;同时,使用缓冲轮56和缓冲块60,能够避免硬接触,使用寿命长。上述缓冲块60包括至少两种加宽的幅度。在上的加宽幅度小于在下的加宽幅度。在上的较小的加宽幅度,能够适用小负荷;而负荷一旦超过一定程度,则在下的较大的加宽幅度,能够提高缓冲力度。分级式的缓冲,能够进一步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其中,上述缓冲块60包括第一缓冲部61和第二缓冲部62。第一缓冲部61两个侧面的夹角为20~45°。第二缓冲部62接续设置在第一缓冲部61的末端。第二缓冲部62两个侧面的夹角为90~135°。上述缓冲杆包括转盘52、前缓冲杆一53、前缓冲杆二54和后缓冲杆55。两根缓冲杆的转盘52同轴铰接在轿厢20的底部。前缓冲杆一53设置在转盘52的其中一侧,且两个转盘52上的前缓冲杆一53逐渐远离。前缓冲杆二54设置在前缓冲杆一53的末端,且两个前缓冲杆一53上的前缓冲杆二54逐渐靠近。后缓冲杆55设置在转盘52的另外一侧,且两个转盘52上的后缓冲杆55逐渐远离。缓冲轮56设置在后缓冲杆55的末端。在移动滑动杆32时,会使滑块40插入到两个前缓冲杆二54之间,使前缓冲杆二54钳制在滑块40上,提高了可靠性;同时,滑块40移出时,两个缓冲轮56则会在轿厢20重力的余下下,被缓冲块60分开,从而使轿厢20可以正常下落。上述前缓冲杆二54的外侧设置有弹性件57。弹性件57能够使两个前缓冲杆二54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提高了回弹的速度,保证电梯运行的稳定。...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压过下降缓冲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电梯井内的轿厢,所述轿厢的底部设置有滑动杆、滑块和缓冲杆,所述滑动杆的侧边安装有楔块,所述滑块位于滑动杆的侧边,且邻近楔块,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滑动杆,两根所述缓冲杆同轴铰接在轿厢的底部,两根所述缓冲杆的其中一端分别位于滑块的两侧,另外一端均设置有缓冲轮,所述电梯井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自上而下逐渐加宽,两个所述缓冲轮分别位于缓冲块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压过下降缓冲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电梯井内的轿厢,所述轿厢的底部设置有滑动杆、滑块和缓冲杆,所述滑动杆的侧边安装有楔块,所述滑块位于滑动杆的侧边,且邻近楔块,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滑动杆,两根所述缓冲杆同轴铰接在轿厢的底部,两根所述缓冲杆的其中一端分别位于滑块的两侧,另外一端均设置有缓冲轮,所述电梯井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自上而下逐渐加宽,两个所述缓冲轮分别位于缓冲块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压过下降缓冲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包括至少两种加宽的幅度,在上的加宽幅度小于在下的加宽幅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压过下降缓冲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包括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两个侧面的夹角为20~45°,所述第二缓冲部接续设置在第一缓冲部的末端,所述第二缓冲部两个侧面的夹角为90~13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压过下降缓冲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包括转盘、前缓冲杆一、前缓冲杆二和后缓冲杆,两根所述缓冲杆的转盘同轴铰接在轿厢的底部,所述前缓冲杆一设置在转盘的其中一侧,且两个转盘上的前缓冲杆一逐渐远离,所述前缓冲杆二设置在前缓冲杆一的末端,且两个前缓冲杆一上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昱晨芦卯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台菱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