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71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了一种婴儿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车架,所述婴儿车支架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婴儿车支架包括前脚、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交叉枢接,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一连接件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枢接于后脚,另一侧枢接于前脚,且所述前脚、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构成为一四连杆结构;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从而在收合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各组件联动非常顺畅,从而收合操作非常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车架
本技术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车架。
技术介绍
婴儿车车架主要用于婴儿车,婴儿车作为承载婴幼儿的工具,为了满足消费者所需要的实用性以及携带、存放的方便,其一般都会被设计成可收合的结构,即在使用时,可以展开,不使用时可收合,从而体积较小而方便携带、存放。在只有一个人照顾婴幼儿时,当不需要使用婴儿车时,该照顾者一方面要抱着婴幼儿,另一方面又要去进行收合操作。对于这种消费者来说,婴儿车的收合操作越省力越好,因为若要太费力气去收合,则会影响到另一只手抱孩子的安全性。为达成婴儿车的上述收合功能需要,婴儿车车架被设计成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且婴儿车车架上再铺设座布供婴幼儿坐/卧,为保证婴幼儿坐/卧的舒适性,座布一般是柔性材料,所以对于婴儿车而言,收合操作是否省力,主要还是取决于车架的结构。有些车架在收合时,各组件联动特别不顺畅,从而收合操作非常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婴儿车支架及设置有该支架的婴儿车车架,其收合操作省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车支架,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婴儿车支架包括前脚、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交叉枢接,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一连接件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枢接于前脚,另一侧枢接于后脚,且所述前脚、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构成为一四连杆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前侧枢接于所述前脚,后侧枢接于所述后脚前侧;较佳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前下侧枢接于所述前脚,后上侧枢接于所述后脚前侧。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一第一转轴与后脚枢接,所述前脚后侧通过一第二转轴与第一连接件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一第三转轴与后脚枢接,通过一第四转轴与前脚枢接。在所述婴儿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四转轴位于第一转轴的前侧,且所述第二转轴与第四枢轴位于后脚的同一侧;较佳的,在所述婴儿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四转轴位于第二转轴前侧;较佳的,在所述婴儿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与第四转轴之间。在所述婴儿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三转轴位于第一转轴前侧。在所述婴儿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三转轴位于第四转轴后上侧。所述第一连接件自上端到与后脚枢接位置的长度大于其自与后脚枢接位置到与前脚后侧枢接位置的长度。所述前脚前下部连接有前轮,后脚后下部连接有后轮。一种婴儿车车架,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婴儿车车架包括上述婴儿车支架。所述婴儿车车架还包括推把、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上侧分别枢接于所述推把不同的位置,所述第三连接件下侧枢接于后脚,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下侧分别枢接于所述后脚不同的位置,从而所述推把、第一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以及后脚构成为一四连杆结构;较佳的,所述第三连接件下侧通过一第五转轴枢接于所述后脚,所述第五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后侧;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侧通过一第六转轴与推把枢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上侧通过一第七枢轴与推把枢接,在所述婴儿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七枢轴位于所述第六转轴下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婴儿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车架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从而在收合,各组件联动非常顺畅,从而收合操作非常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处于收合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处于收合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处于收合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处于收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6所示,本技术婴儿车支架A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婴儿车支架A包括前脚1、后脚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所述第一连接件3与后脚2交叉枢接,所述前脚1后侧与第一连接件3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一侧枢接于前脚1,另一侧枢接于后脚2,且所述前脚1、后脚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构成为一四连杆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4前侧枢接于所述前脚1,后侧枢接于所述后脚2前侧。较佳的,所述第二连接件4前下侧枢接于所述前脚1,后上侧枢接于所述后脚2前侧。所述第一连接件3通过一第一转轴31与后脚2枢接,所述前脚1后侧通过一第二转轴11与第一连接件3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通过一第三转轴41与后脚2枢接,通过一第四转轴42与前脚1枢接。在所述婴儿车支架A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四转轴42位于第一转轴31的前侧,且所述第二转轴11与第四枢轴42位于后脚2的同一侧。较佳的,所述第四转轴42位于第二转轴11的前侧。从而所述前脚1可以以所述第四转轴42为旋转轴而旋转。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在所述婴儿车支架A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二枢轴11位于所述第一枢轴31与第四枢轴42之间。如此,使得整个婴儿车支架A结构更简洁。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婴儿车支架A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三转轴41位于第一转轴31前侧;具体的说,所述所述第三转轴41位于第一转轴31的前上侧。在所述婴儿车支架A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三转轴41位于第四转轴42后上侧。由于本技术婴儿车支架A采用了如上结构,从而当要收合本技术婴儿车支架A时,只需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3上侧往后下方旋转,所以第一连接件3下侧即会往上旋转移动,而前脚1后侧则会被第一连接件3下侧带动一起往上旋转移动,从而前脚1前侧会往朝向后脚2的方向旋转移动,第二连接件4也被拉动一起往后脚2的方向旋转(如图3、4所示);直至各组件不能再相对旋转靠近,本技术婴儿车支架A收合,此时,前脚1、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均相对靠拢于后脚2(如图5、6所示),故本技术婴儿车支架A收合后整体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存放。如上所述,因为本技术婴儿车支架A各组件构成了四连杆结构,由于四连杆结构的特性,从而收合时,各组件联动非常顺畅,从而收合操作非常省力,而且收合后各组件会相对靠拢,从而体积也小,携带、存放方便;再加上本技术的各组件具体枢接位置的相对关系,即所述第一连接件3与后脚2交叉枢接,而连接前脚1后侧与第一连接件3的第二转轴11又位于后脚2前侧,从而相对第一连接件3与后脚2的枢接位置,第一连接件3的两端即形成为一跷跷板的两端,形成杠杆原理,再加上第二连接件4与前脚1以及后脚2的相对枢接位置关系,使得往后下方旋转第一连接件3上侧时,其下侧会很容易带动支架其他组件旋转移动,从而使得本技术婴儿车支架A的收合操作更省力。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件3自上端到与后脚2枢接位置的长度大于其自与后脚2枢接位置到与前脚1后侧枢接位置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车支架,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支架包括前脚、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交叉枢接,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一连接件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枢接于前脚,另一侧枢接于后脚,且所述前脚、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构成为一四连杆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车支架,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支架包括前脚、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交叉枢接,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一连接件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枢接于前脚,另一侧枢接于后脚,且所述前脚、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构成为一四连杆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前侧枢接于所述前脚,后侧枢接于所述后脚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前下侧枢接于所述前脚,后上侧枢接于所述后脚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婴儿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一第一转轴与后脚枢接,所述前脚后侧通过一第二转轴与第一连接件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一第三转轴与后脚枢接,通过一第四转轴与前脚枢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婴儿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四转轴位于第一转轴的前侧,且所述第二转轴与第四枢轴位于后脚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转轴位于第二转轴前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与第四转轴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婴儿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轴位于第一转轴前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轴位于第四转轴后上侧。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婴儿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轴位于第四转轴后上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轴位于第四转轴后上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自上端到与后脚枢接位置的长度大于其自与后脚枢接位置到与前脚后侧枢接位置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5至7、9、11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自上端到与后脚枢接位置的长度大于其自与后脚枢接位置到与前脚后侧枢接位置的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自上端到与后脚枢接位置的长度大于其自与后脚枢接位置到与前脚后侧枢接位置的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自上端到与后脚枢接位置的长度大于其自与后脚枢接位置到与前脚后侧枢接位置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方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爱果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