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控阻抗顺应性线缆终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598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22
一种受控阻抗线缆组件,用于将受控阻抗线缆(20)可移除地附接至具有表面(1)的装置(2)。组件(1008)包括:受控阻抗线缆(20)其具有信号导体(22)、围绕每个信号导体(22)的电介质(24)以及围绕电介质(24)的接地屏蔽(26)。组件包括具有信号接触件主体(1036)的顺应性信号接触件(1030A),信号接触件主体(1036)具有垂直叉(1054),垂直叉(1054)将顺应性信号接触件(1030A)附接至信号导体(22)的端部。在尖端(1042)处具有信号接触点(1046)的信号弹簧指(1038)从信号接触件主体(1036)延伸离开信号导体(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受控阻抗顺应性线缆终端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终端头,更特别地,涉及通常用于在电子装置之间传输高频信号的受控阻抗线缆终端头。
技术介绍
线缆终端头的目的是提供从线缆到电气装置的互连,以及提供线缆与其工作环境之间可分离的电气互连。可分离的特性是指线缆不是通过永久的机械手段(例如焊接或粘结)而是通过临时的机械手段互连。目前,线缆使用同样是受控阻抗的传统型连接器进行端接,传统型连接器例如公/母对连接器,其具有焊接到工作环境(例如印刷电路板(PCB))的一个零件以及以焊接、压接或其他方式永久地固定到导线尖端的一个零件。在其他情况下,连接器或线缆被焊接到不同的PCB,然后PCB可分离地连接至诸如另一PCB的工作环境。然后,利用压缩互连插入器将两个PCB附接。虽然上述阻抗环境通常与线缆的阻抗环境相同,但是存在阻抗失配,阻抗失配会引起线缆与PCB、以及连接器与其工作环境(如PCB)之间的接口点处的高频衰减。另外,这些线缆终端头通常需要PCB中的通孔以用于安装,并且因此,可能难以设计出最佳可行的受控阻抗环境。这些类型的线缆终端头通常具有长的过渡,并且因此会引入更多的信号反射,这会抑制较高频信号。现有技术的另一形式是使用两个独立部件将若干线缆与其电气环境配合的系统。该系统使用通常焊接到印刷电路板的一个部件和通常与若干线缆配合的另一部件。这两个零件可以插在一起以形成受控阻抗互连。这些系统是被较好控制的阻抗环境,但是受到电气路径的信号完整性的限制,因为两个配合部件需要传输线的相对长的变化,这可能引起反射并且限制系统的带宽。<br>又一现有技术是如下连接器,该连接器将受控阻抗线缆端接到连接器,连接器使用顺应性“销”压入诸如PCB的平面装置的孔中。通常要求这些孔较大,这也可能限制系统的带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端接具有顺应性接触件的受控阻抗线缆的设备和方法,顺应性接触件可以与电气装置上的导电垫和连接盘直接配合。端接器用于与具有一个或更多个信号导体的受控阻抗线缆一起使用,每个信号导体被电介质围绕。具有可选引流线的接地屏蔽围绕电介质,并且护套覆盖接地屏蔽和引流线。本专利技术的终端头10具有两个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采用锚块、用于信号导体的顺应性信号接触件、用于接地屏蔽的顺应性接地接触件、以及安装到锚块和线缆的夹。顺应性接触件可以具有多个不同构造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构造。每种构造具有从接触件的主体向外延伸的弹簧指。非导电锚块保持顺应性接触件和夹。锚块具有线缆表面以及邻接该装置的表面中的信号接触通道和地接触通道,在线缆表面处线缆进入锚块。接触件被从通道前壁延伸到通道中的柄保留在通道中。夹将线缆保持到锚块,为线缆提供应变消除(strainrelief),并且为接触件与装置提供顺应性压力。夹有平坦主体、压缩臂、夹具和钩。夹具从夹主体的后部以相对于锚块离开约45°角延伸。夹具具有围绕线缆延伸并牢固地抓住线缆的翼。要将终端头组装到线缆,首先通过修剪护套、接地屏蔽和电介质以暴露信号导体和引流线(如果存在的话)来准备线缆。将顺应性信号接触件附接至被暴露的信号导体,并且将顺应性接地接触件附接至被暴露的引流线。将接触件插入适当的通道中并且推向鼻表面,直到接触件卡入柄中。通过将钩置于锚块唇上并向下枢转夹主体,将夹安装到锚块上。弯折线缆直到它触及夹具,并且将翼围绕线缆护套弯折并紧束到线缆护套。终端头组件通过包括格架和盖的框架可移除地附接至装置。格架的主体具有切口,终端头组件插入切口中。盖具有横跨终端头组件的主体。盖主体的一端枢转地附接至格架。另一端卡入接纳件中。将终端头置于切口中。向下枢转盖,直到端部卡入接纳件。盖在夹的压缩臂上向下推动,将终端头压靠至装置。第二实施方式有两种构造,这两种构造都采用壳体,该壳体包括锚块、用于将线缆固定到锚块的帽、以及用于将帽固定到锚块的套环。顺应性信号接触件在信号导体与装置之间形成电气连接,并且顺应性接地接触件在接地屏蔽与装置的地平面之间形成电气连接。描述了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的多个不同构造。这些构造适用于信号导体和引流线两者。在第一构造中,接触件是导体的与弹簧指形成接触的露出端。在第二构造中,接触件是与主体和从主体向外延伸的弹簧指形成线接触的圆柱。接触件直接结合到信号导体的端部。在第三构造中,接触件是与主体和从主体向外延伸的弹簧指形成线接触的圆柱。接触件通过套环附接至信号导体。在第四构造中,接触件具有矩形接触件主体,其中一对齿从主体弯折90°以形成叉,该叉通过将导线推入齿之间的间隙中而保持在信号导体上。弹簧指从主体向外延伸。在第五构造中,接触件具有矩形主体,该矩形主体具有从该主体的一个边缘向外延伸的弹簧指。主体的另一端与主体成一定角度,并且直接结合至信号导体的端部。如果不存在引流线,则接地接触件是围绕线缆屏蔽固定的夹具的元件。两种构造的壳体都包括锚块、帽和套环。锚块具有线缆托盘,该线缆托盘以线缆与装置表面的期望角度向后且向上延伸。锚块具有用于每个信号导体的凹口和用于每个引流线的凹口。每个凹口向下延伸到接触件孔径中,其是到装置表面的贯通开口。帽将线缆/接触件组件夹持到锚块。帽具有与线缆托盘互补的线缆夹具。组装时,将套环滑到线缆端部。将接触件插入凹口中,并且将线缆铺设在线缆托盘中。弹簧指沿孔径开口并从装置表面延伸。将帽安装在锚块上,并且然后将套环围绕线缆托盘和帽线缆夹具向下滑动,直到套环卡入线缆托盘的上边缘处的唇和帽线缆夹具的上边缘处的对应唇下方。在一种构造中,终端头组件通过包括格架和盖的框架可移除地附接至装置。格架经由通孔焊点或过盈配合附接至装置。格架主体具有用于每个终端头组件的矩形切口。盖横跨终端头组件并且具有弹簧组。对于每个终端头,弹簧组具有长形主体以及从主体延伸并在主体下方卷曲的悬臂弹簧。在将盖闭合到终端头组件上时,每个弹簧都会在压缩方向上将其对应的终端头组件推向装置表面。在另一构造中,终端头组件通过包括格架和盖的框架可移除地附接至装置。格架具有用于每个终端头组件的切口。盖将终端头组件固定在格架中。盖具有从底部延伸的立柱,每个立柱与切口对准。螺旋弹簧位于立柱上,并且当盖被安装在格架上时,将终端头组件推向装置。框架通过附接至装置的夹固定到装置。根据以下附图和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本质和目的,参照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终端头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等距图;图2是图1的终端头的仰视等距图;图3是图1的终端头的侧视图;图4是图1的终端头的仰视图;图5是图1的终端头的分解等距图;图6是图1的终端头的侧视截面图;图7是用于与图1的终端头一起使用的双轴线缆的端部的等距图;图8是用于图1的终端头的已安装的压接接触件的等距图;图9是用于图1的终端头的安装之前的圆柱形接触件的等距图;图10是用于图1的终端头的已安装的具有焊料开口的圆柱形接触件的等距图;图11是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受控阻抗线缆终端头,其用于将受控阻抗线缆(20)可移除地附接至装置(2),所述装置(2)具有表面(1),所述线缆(2)包括具有轴线(1060)的至少一个信号导体(22)、围绕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导体(22)的电介质(24)和围绕所述电介质(24)的接地屏蔽(26),所述终端头(1010)包括顺应性信号接触件(1030A),所述顺应性信号接触件(1030A)适于从所述信号导体(22)的端部延伸离开至信号弹簧指(1038),所述信号弹簧指(1038)在尖端(1042)处具有信号接触点(1046),所述弹簧指(1038)适于通过垂直于所述装置表面(1)的压缩运动(3)暂时附接至所述装置(2)。/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02 US 62/651,467;20190123 US 62/795,7881.一种受控阻抗线缆终端头,其用于将受控阻抗线缆(20)可移除地附接至装置(2),所述装置(2)具有表面(1),所述线缆(2)包括具有轴线(1060)的至少一个信号导体(22)、围绕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导体(22)的电介质(24)和围绕所述电介质(24)的接地屏蔽(26),所述终端头(1010)包括顺应性信号接触件(1030A),所述顺应性信号接触件(1030A)适于从所述信号导体(22)的端部延伸离开至信号弹簧指(1038),所述信号弹簧指(1038)在尖端(1042)处具有信号接触点(1046),所述弹簧指(1038)适于通过垂直于所述装置表面(1)的压缩运动(3)暂时附接至所述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阻抗线缆终端头,其中,所述信号接触点(1046)由所述信号弹簧指(1038)的所述尖端(1042)中的弯折(1044)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阻抗线缆终端头,其中,所述受控阻抗线缆(20)具有两个信号导体(22),并且所述线缆终端头(1010)包括适用于所述两个信号导体(22)中的每个信号导体的顺应性信号接触件(1030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阻抗线缆终端头,其中,所述顺应性信号接触件(1030A)还包括信号接触件主体(1036),所述信号弹簧指(1038)从所述信号接触件主体(1036)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控阻抗线缆终端头,其中,所述信号接触件主体(1036)包括适于附接到所述信号导体(22)的垂直叉(105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阻抗线缆终端头,其中,所述受控阻抗线缆(20)具有从所述接地屏蔽(26)延伸的至少一个引流线(30),并且所述线缆终端头(1010)还包括适于所述至少一个引流线(30)中的每个引流线的顺应性接地接触件(1030B),所述顺应性接地接触件(1030B)适于从所述引流线(30)的端部延伸离开以形成地弹簧指(1038),所述地弹簧指(1038)在尖端(1042)处具有接地接触点(104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阻抗线缆终端头,其中,所述受控阻抗线缆接地屏蔽(26)被暴露,并且所述线缆终端头(1010)还包括适于围绕所述接地屏蔽(26)夹合的接地夹具(1280),所述接地夹具(1280)包括具有翼(1284)的长形主体(1282),所述翼(1284)适于围绕所述接地屏蔽(26)弯折并夹合至所述接地屏蔽(26),至少一个顺应性接地接触件(1030B)从所述夹具主体(1282)延伸离开以形成地弹簧指(1038),所述地弹簧指(1038)在尖端(1042)处具有接地接触点(104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受控阻抗线缆终端头,其中,所述接地接触点(1046)由所述地弹簧指(1038)的所述尖端(1042)中的弯折(1044)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受控阻抗线缆终端头,其中,所述接地夹具(1280)包括两个顺应性接地接触件(1030B),从每个翼(1284)延伸一个顺应性接地接触件(1030B)。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阻抗线缆终端头,还包括壳体(1018),所述壳体(1018)适于在所述线缆(20)附接至所述装置(2)时保持所述线缆(20)与所述装置表面(1)成期望角度(108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受控阻抗线缆终端头,其中,所述壳体(1018)包括锚块(1012)和帽(1014),所述锚块(1012)具有装置表面(1070)和线缆托盘(1074),所述装置表面(1070)具有孔径(1110),所述信号弹簧指(1038)延伸通过所述孔径(1110),所述线缆托盘(1074)适于将所述线缆(22)保持在所述期望角度(1084),并且所述帽(1014)适于将所述线缆(20)夹合到所述锚块(1012)。


12.根据权利要求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塞尔希奥·迪亚斯戈登·A·温瑟约瑟夫·F·迪多娜
申请(专利权)人:安达概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