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渍轻薄面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450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渍轻薄面料结构,由内而外包括:面料本体层,交联层和低表面张力层,面料本体层由经纱和纬纱垂直交织而成;交联层分别与面料本体层和低表面张力层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轻薄面料微观结构的改进,使得面料具有持久拒水性能,有效的解决了轻薄面料沾水容易留下水印的问题,同时有效地改善了穿着轻薄面料服装在出汗时容易粘身的情况,具有防泼水的特点,可有效防止水、饮料等常见液体的粘附,使得轻薄面料具有更好的穿着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渍轻薄面料结构
本技术涉及轻薄面料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水渍轻薄面料结构。
技术介绍
轻薄面料质地轻薄滑爽、轻盈透明、柔软透气,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材质,是夏季最常穿着的一种面料,主要为一些克重低于100g/m2的低克重的面料,如雪纺面料、府绸面料、缎纹面料等,但是该类面料主要有两个缺点:丝质或仿丝质的薄料沾水后容易形成难以消除的水印或水晕,在日常穿着或熨烫过程中是比较容易遇到;(2)此类型的化纤面料如果直接近肤穿着,雨天遇水或出汗后会贴附在身体上,很不美观也不舒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防水渍轻薄面料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防水渍轻薄面料结构,解决轻薄面料容易产水渍,水晕,以及穿着舒适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渍轻薄面料结构,由内而外包括:面料本体层,交联层和低表面张力层,所述面料本体层由经纱和纬纱垂直交织而成;所述交联层分别与所述面料本体层和低表面张力层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交联层由一种含有羧基(-COOH)、羟基(-OH)、氨基(-NH2)、异氰酸酯(-NCO)活性基团的线状或网状高分子化合物组成。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交联层的作用是起到桥接的作用,热处理时活性基团通过氢键、范德华力以及化合键等方式分别与面料本体层和低表面张力层连接,使得低表面张力层更牢固地附着在面料本体层表面,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功能,类似“粘合剂”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低表面张力层由含有活性基团硅氧烷、含氟化合物的长链化合物构成。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低表面张力层是由含有活性基团硅氧烷、含氟化合物等长链化合物构成,活性基团在一定条件下,可在纤维表面发生相互聚合成三维空间结构,成网状薄膜,形成一个低表面张力的表面,使得在正常情况下水滴不能轻易润湿表面,部分活性基团与交联层的活性基团连接,使得低表面张力层更加牢固的铺在面料本体层表面。进一步的,所述低表面张力层的表面张力小于40dynes/cm。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低表面张力层是在面料的最外层,使其原来的面料本体层高能表面变为低能表面,在常温25℃下表面张力小于水,(25℃下,水的表面张力为72dynes/cm,水在低于自身表面张力的固体表面不容易浸润,表面张力越低,水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越大,水滴在其表面可滚动),优选低表面张力层的表面张力小于40dynes/cm。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防水渍轻薄面料结构,面料本体层即为面料本身,通过对轻薄面料微观结构的改进,使得面料具有持久拒水性能,有效的解决了轻薄面料沾水容易留下水印的问题,同时有效地改善了穿着轻薄面料服装在出汗时容易粘身的情况,具有防泼水的特点,可有效防止水、饮料等常见液体的粘附,使得轻薄面料具有更好的穿着体验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面料本体层;12-交联层;13-低表面张力层;14-低表面张力层侧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水渍轻薄面料结构,由内而外包括:面料本体层11,交联层12和低表面张力层13,面料本体层11由经纱和纬纱垂直交织而成;交联层12分别与面料本体层11和低表面张力层13连接。具体的,交联层12起到桥接的作用,交联层12由一种含有羧基(-COOH)、羟基(-OH)、氨基(-NH2)、异氰酸酯(-NCO)等活性基团的线状或网状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热处理时活性基团通过氢键、范德华力以及化合键等方式分别与面料本体层11和低表面张力层13连接,使得低表面张力层13更牢固地附着在面料本体层11表面,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功能,类似“粘合剂”的作用。进一步的,低表面张力层13由含有活性基团硅氧烷、含氟化合物等长链化合物构成;活性基团在一定条件下,可在纤维表面发生相互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结构,成为网状薄膜,形成一个低表面张力的表面,使得在正常情况下水滴不能轻易润湿表面,部分活性基团与交联层的活性基团连接,使得低表面张力层13更加牢固的铺在面料本体层11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低表面张力层13的表面张力小于40dynes/cm,由于低表面张力层13是在面料的最外层,使其原来的面料本体,11高能表面变为低能表面,在常温25℃下表面张力小于水,因为在25℃下,水的表面张力为72dynes/cm,水在低于自身表面张力的固体表面不容易浸润,表面张力越低,水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越大,水滴在其表面可滚动,所以优选低表面张力层的表面张力小于40dynes/cm。在一些实施例中,低表面张力层13网状结构的部分侧链会以“插入式”或“缠绕式”地分布在交联层12以及面料本体层11中,侧链上的活性基团与交联层12、面料本体层11以及侧链间自身的活性基团相互连接,这样使得低表面张力层13更加牢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面料本体层为50D涤纶雪纺面料,克重75g/m2,交联层12采用水性封闭型异氰酸酯交联剂,在与面料一同热处理时,分子量上会释放出活性基团异氰酸酯(-NCO)基团,起到将面料本体层11上的纤维与低表面张力层13连接的更牢固的作用,低表面张力层13为侧链含有活性基团的有机硅化合物,使得低表面张力层13在25℃下表面张力低于40dynes/cm,在此条件下,水滴在面料表面的静态接触角为150°,水滴不易浸润到面料本体层,可有效防止水渍,水晕的产生。本技术通过对轻薄面料微观结构的改进,使得面料具有持久拒水性能,有效的解决了轻薄面料沾水容易留下水印的问题,同时有效地改善了穿着轻薄面料服装在出汗时容易粘身的情况,具有防泼水的特点,可有效防止水、饮料等常见液体的粘附,且不影响面料本身的透气性能,使得轻薄面料具有更好的穿着体验效果。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渍轻薄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内而外包括:面料本体层(11)、交联层(12)和低表面张力层(13),所述面料本体层(11)由经纱和纬纱垂直交织而成;所述交联层(12)分别与所述面料本体层(11)和低表面张力层(1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渍轻薄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内而外包括:面料本体层(11)、交联层(12)和低表面张力层(13),所述面料本体层(11)由经纱和纬纱垂直交织而成;所述交联层(12)分别与所述面料本体层(11)和低表面张力层(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渍轻薄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层(12)由一种含有羧基(-COOH)、羟基(-O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杰赵素花黄政清陆海明周雯彩
申请(专利权)人:素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