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喷活性炭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436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熔喷活性炭无纺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无纺布防水层、活性炭层、第一熔喷纤维层、抗菌透气层、第二熔喷纤维层和棉柔亲肤层,第一熔喷纤维层的孔径小于第二熔喷纤维层的孔径,活性炭层和第一熔喷纤维层之间设置抗静电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熔喷活性炭无纺布,通过活性炭层、第一熔喷纤维层、抗菌透气层和第二熔喷纤维层实现高效层层过滤的目的,对各类气体、粉尘等的吸附过滤能力高,同时具有较好的防水性、抗菌性、透气性和抗静电性,亲肤、柔软,可在不同直径的熔喷纤维上涂覆活性炭超细颗粒、香料颗粒或其他功能性颗粒,可根据实际需求加以选择,实用性强,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熔喷活性炭无纺布
本技术属于无纺布过滤
,具体涉及熔喷活性炭无纺布。
技术介绍
活性炭具有微孔结构、大比表面积、高吸附能力和高表面活性等优势,成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吸附剂。目前工业生产的熔喷活性炭无纺布一般只有三到四层结构,功能较为单一,一般只具有吸附过滤能力,实用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喷活性炭无纺布。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熔喷活性炭无纺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无纺布防水层、活性炭层、第一熔喷纤维层、抗菌透气层、第二熔喷纤维层和棉柔亲肤层,所述第一熔喷纤维层的孔径小于第二熔喷纤维层的孔径,活性炭层和第一熔喷纤维层之间设置抗静电层。进一步的,所述无纺布防水层外层表面开有若干个菱形结构的透气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熔喷纤维层和第二熔喷纤维层分别为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熔喷纤维混合编织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熔喷纤维上涂覆活性炭超细颗粒或香料颗粒。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超细颗粒的直径为5-15μm。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超细颗粒中央位置开有圆形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熔喷纤维层的孔径为10-50nm,第一熔喷纤维层的孔径小于第二熔喷纤维层的孔径0.5-1nm。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层为活性炭无纺布层,厚度为0.1-0.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了熔喷活性炭无纺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无纺布防水层、活性炭层、第一熔喷纤维层、抗菌透气层、第二熔喷纤维层和棉柔亲肤层,所述第一熔喷纤维层的孔径小于第二熔喷纤维层的孔径,活性炭层和第一熔喷纤维层之间设置抗静电层。本技术提供的熔喷活性炭无纺布,通过无纺布防水层实现防水作用,其上设置透气孔,通过活性炭层、第一熔喷纤维层、抗菌透气层和第二熔喷纤维层实现高效层层过滤的目的,对各类气体、粉尘等的吸附过滤能力高,同时具有较好的抗菌性、透气性和抗静电性,亲肤、柔软,可在不同直径的熔喷纤维上涂覆活性炭超细颗粒,也可在熔喷纤维上涂覆香料颗粒,散发清新怡人的香气,也可在熔喷纤维上涂覆其他功能性颗粒,增加相应的功能,可根据实际需求加以选择,能够灵活操作,实用性强,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所示,熔喷活性炭无纺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无纺布防水层1、活性炭层2、第一熔喷纤维层3、抗菌透气层4、第二熔喷纤维层5和棉柔亲肤层6,所述第一熔喷纤维层3的孔径小于第二熔喷纤维层5的孔径,形成梯度过滤结构,活性炭层2和第一熔喷纤维层3之间设置抗静电层7,通过活性炭层2、第一熔喷纤维层3、抗菌透气层4和第二熔喷纤维层5实现高效过滤的目的,而且具有较好的抗菌性、透气性和抗静电性。无纺布防水层1厚度为0.2-1mm,无纺布防水层1外层表面开有若干个菱形结构的透气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气孔沿无纺布防水层1外侧表面圆周均匀排布若干圈。活性炭层2为活性炭无纺布层,厚度为0.1-0.5mm。第一熔喷纤维层3和第二熔喷纤维层5分别为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熔喷纤维混合编织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不同直径的熔喷纤维上均涂覆活性炭超细颗粒,活性炭超细颗粒的直径为5-15μm,活性炭细颗粒优选圆形、方形结构,也可在熔喷纤维上涂覆香料颗粒,散发清新怡人的香气,也可在熔喷纤维上涂覆其他功能性颗粒,可根据实际需求加以选择,能够灵活操作,实用性强。作为更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活性炭超细颗粒中央位置开有圆形通孔,在保证高效吸附的基础上降低成本。第一熔喷纤维层3的孔径为10-50nm,第一熔喷纤维层3的孔径小于第二熔喷纤维层5的孔径0.5-1nm。抗菌透气层4的厚度为0.5-1.5mm。棉柔亲肤层6采用棉纤维制成,亲肤柔软,不刺激皮肤。抗静电层7的厚度为0.2-1.2mm。实施例1如图1所示,熔喷活性炭无纺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无纺布防水层1、活性炭层2、第一熔喷纤维层3、抗菌透气层4、第二熔喷纤维层5和棉柔亲肤层6,所述第一熔喷纤维层3的孔径小于第二熔喷纤维层5的孔径,形成梯度过滤结构,活性炭层2和第一熔喷纤维层3之间设置抗静电层7,通过活性炭层2、第一熔喷纤维层3、抗菌透气层4和第二熔喷纤维层5实现高效过滤的目的,而且具有较好的抗菌性、透气性和抗静电性。无纺布防水层1厚度为1mm,无纺布防水层1外层表面开有若干个菱形结构的透气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气孔沿无纺布防水层1外侧表面圆周均匀排布若干圈。活性炭层2为活性炭无纺布层,厚度为0.1mm。第一熔喷纤维层3和第二熔喷纤维层5分别为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熔喷纤维混合编织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不同直径的熔喷纤维上均涂覆活性炭超细颗粒,活性炭超细颗粒的直径为15μm,活性炭细颗粒优选圆形,在熔喷纤维上涂覆香料颗粒,散发清新怡人的香气,也可在熔喷纤维上涂覆其他功能性颗粒,可根据实际需求加以选择,能够灵活操作,实用性强。活性炭超细颗粒中央位置开有圆形通孔,在保证高效吸附的基础上降低成本。第一熔喷纤维层3的孔径为50nm,第一熔喷纤维层3的孔径小于第二熔喷纤维层5的孔径0.5nm。抗菌透气层4的厚度为0.5mm。棉柔亲肤层6采用棉纤维制成,亲肤柔软,不刺激皮肤。抗静电层7的厚度为1.2mm。本技术未详细说明的部分采用现有产品或现有技术即可,在此不做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熔喷活性炭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无纺布防水层、活性炭层、第一熔喷纤维层、抗菌透气层、第二熔喷纤维层和棉柔亲肤层,所述第一熔喷纤维层的孔径小于第二熔喷纤维层的孔径,活性炭层和第一熔喷纤维层之间设置抗静电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熔喷活性炭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无纺布防水层、活性炭层、第一熔喷纤维层、抗菌透气层、第二熔喷纤维层和棉柔亲肤层,所述第一熔喷纤维层的孔径小于第二熔喷纤维层的孔径,活性炭层和第一熔喷纤维层之间设置抗静电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活性炭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防水层外层表面开有若干个菱形结构的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活性炭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熔喷纤维层和第二熔喷纤维层分别为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熔喷纤维混合编织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熔喷纤维上涂覆活性炭超细颗粒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炳杨金杯安元培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浦士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