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433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炭无纺布,无纺布纤维层上表面设置弹性纤维层、改性活性炭吸附层和耐磨层,无纺布纤维层下表面设置炭粉层,无纺布纤维层采用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纵横交叉编织而成,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上布有活性炭细颗粒,弹性纤维层采用弹性纤维编织而成,一根银丝纤维往复穿插于纳米纤维丝、粘胶纤维丝和弹性纤维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活性炭无纺布,集结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的优点,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上布有活性炭细颗粒,可过滤粉尘、酸性气体或碱性气体等,综合过滤效果好,提高产品的弹性、强度、耐磨性、标识性等功能,功能多样化,制备工艺简单、便捷,成本低廉,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炭无纺布
本技术属于无纺布过滤
,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炭无纺布。
技术介绍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和大的内部比表面积的材料,活性炭由于其大比表面积、微孔结构、高吸附能力和高表面活性,成为独特的多功能吸附剂。目前工业生产的含有活性炭的无纺布大多数都需要对复合后的无纺布进行烘干处理等,工艺步骤繁琐、复杂,成本高,活性炭对酸性、碱性等气体的吸附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炭无纺布。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活性炭无纺布,包括无纺布纤维层,无纺布纤维层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弹性纤维层、改性活性炭吸附层和耐磨层,无纺布纤维层下表面设置炭粉层,无纺布纤维层上布有活性炭细颗粒,一根银丝纤维往复穿插于无纺布纤维层和弹性纤维层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无纺布纤维层为采用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纵横交叉编织而成的空间蓬松结构,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上布有活性炭细颗粒,一根银丝纤维往复穿插于纳米纤维丝、粘胶纤维丝和弹性纤维层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无纺布纤维层的孔径为18.0-30.0nm,厚度为1.0-3.0mm。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细颗粒的直径为5.0-10.0μm。进一步的,所述改性活性炭吸附层为碱性改性活性炭吸附层或酸性改性活性炭吸附层。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纤维层采用聚氨酯弹性纤维或氨纶弹性纤维编织而成,厚度为1.2-3.5mm。进一步的,所述银丝纤维的直径为0.5-1.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炭无纺布,包括无纺布纤维层,所述无纺布纤维层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弹性纤维层、改性活性炭吸附层和耐磨层,无纺布纤维层下表面设置炭粉层,无纺布纤维层采用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纵横交叉编织而成空间蓬松结构,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上布有活性炭细颗粒,弹性纤维层采用弹性纤维编织而成,一根银丝纤维往复穿插于纳米纤维丝、粘胶纤维丝和弹性纤维之间。本技术提供的活性炭无纺布,无纺布纤维层采用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纵横交叉编织而成,采用两种纤维交织编制,集结了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的优点,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上布有直径为5.0-10.0μm的活性炭细颗粒,提高吸附能力,设置改性活性炭吸附层和炭粉层,可过滤粉尘、酸性气体或碱性气体等,综合过滤效果好,满足特殊防护要求,设置弹性纤维层,提高产品的弹性、强度、耐磨性、标识性等功能,功能多样化,制备工艺简单、便捷,成本低廉,应用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所示,一种活性炭无纺布,包括无纺布纤维层1,无纺布纤维层1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弹性纤维层2、改性活性炭吸附层3和耐磨层4,无纺布纤维层1下表面设置炭粉层5,无纺布纤维层1为采用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纵横交叉编织而成的空间蓬松结构,无纺布纤维层1上即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上布有活性炭细颗粒,活性炭细颗粒的直径为5.0-10.0μm,弹性纤维层2采用弹性纤维编织而成,一根银丝纤维往复穿插于纳米纤维丝、粘胶纤维丝和弹性纤维之间,所述各类纤维的直径不超过1.0mm,最小直径不小于4.0μm。无纺布纤维层1的孔径为18.0-30.0nm,厚度为1.0-3.0mm,实现无纺布对颗粒物、有毒气体等的拦截。弹性纤维层2采用聚氨酯弹性纤维或氨纶弹性纤维编织而成,厚度为1.2-3.5mm,具有较好的弹性,不易扯坏、压坏,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改性活性炭吸附层3为碱性改性活性炭吸附层或酸性改性活性炭吸附层,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使其能够对酸性气体、碱性气体等气体进行吸附处理,提高吸附应用范围。耐磨层4的厚度为0.3-2.0mm,提高产品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还可在耐磨层4上表面合适位置处设置图案印刷层,可设置各种图标、LOGO、花纹等,增强其标识性和趣味性。还可在炭粉层5上且远离无纺布纤维层1的一面选择设置隔热层,不会影响产品的过滤性能,提高产品的隔热性,且整体质量轻盈,不厚重。银丝纤维的直径为0.5-1.0mm,银丝纤维先从无纺布纤维层1底面穿过,再穿过无纺布纤维层1顶面,穿过弹性纤维层2,再穿过无纺布纤维层1侧面进入弹性纤维层2顶面,再穿过无纺布纤维层1进入其底面,再穿过无纺布纤维层1顶面,穿过弹性纤维层2,再穿过无纺布纤维层1侧面进入弹性纤维层2顶面,再穿过无纺布纤维层1进入其底面,按照以上规律将一整根银丝纤维往复穿插于纳米纤维丝、粘胶纤维丝和弹性纤维之间,通过银丝纤维提高产品的抗菌性。本技术的活性炭细颗粒可直接喷涂于无纺布纤维层1的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上,炭粉层5采用炭粉直接喷涂于无纺布纤维层1下表面制成,制备工艺简单,可快速实现活性炭细颗粒、炭粉与无纺布纤维层1的复合,再在无纺布纤维层1上表面复合弹性纤维层2,再将银丝纤维往复穿插于纳米纤维丝、粘胶纤维丝和弹性纤维之间,随后依次复合改性活性炭吸附层3和耐磨层4,炭粉和活性炭细颗粒不会轻易剥落,过滤效果好且长久。本技术未详细说明的部分采用现有产品或现有技术即可,在此不做赘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活性炭无纺布,包括无纺布纤维层1,无纺布纤维层1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弹性纤维层2、改性活性炭吸附层3和耐磨层4,无纺布纤维层1下表面设置炭粉层5,无纺布纤维层1为采用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纵横交叉编织而成的空间蓬松结构,无纺布纤维层1上即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上布有活性炭细颗粒,活性炭细颗粒的直径为5.0μm,弹性纤维层2采用弹性纤维编织而成,一根银丝纤维往复穿插于纳米纤维丝、粘胶纤维丝和弹性纤维之间,所述各类纤维的直径不超过1.0mm,最小直径不小于4.0μm。无纺布纤维层1的孔径为18.0nm,厚度为1.0mm,实现无纺布对颗粒物、有毒气体等的拦截。弹性纤维层2采用聚氨酯弹性纤维编织而成,厚度为2.0mm,具有较好的弹性,不易扯坏、压坏,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改性活性炭吸附层3为碱性改性活性炭吸附层,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使其能够对碱性气体等气体进行吸附处理,提高吸附应用范围。耐磨层4的厚度为2.0mm,提高产品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还可在耐磨层4上表面合适位置处设置图案印刷层,可设置各种图标、LOGO、花纹等,增强其标识性和趣味性。在炭粉层5上且远离无纺布纤维层1的一面选择设置隔热层,不会影响产品的过滤性能,提高产品的隔热性,且整体质量轻盈,不厚重。银丝纤维的直径为0.5mm,银丝纤维先从无纺布纤维层1底面穿过,再穿过无纺布纤维层1顶面,穿过弹性纤维层2,再穿过无纺布纤维层1侧面进入弹性纤维层2顶面,再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炭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纺布纤维层,所述无纺布纤维层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弹性纤维层、改性活性炭吸附层和耐磨层,无纺布纤维层下表面设置炭粉层,无纺布纤维层上布有活性炭细颗粒,一根银丝纤维往复穿插于无纺布纤维层和弹性纤维层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纺布纤维层,所述无纺布纤维层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弹性纤维层、改性活性炭吸附层和耐磨层,无纺布纤维层下表面设置炭粉层,无纺布纤维层上布有活性炭细颗粒,一根银丝纤维往复穿插于无纺布纤维层和弹性纤维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纤维层为采用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纵横交叉编织而成的空间蓬松结构,纳米纤维丝与粘胶纤维丝上布有活性炭细颗粒,一根银丝纤维往复穿插于纳米纤维丝、粘胶纤维丝和弹性纤维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纤维层的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炳杨金杯安元培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浦士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