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毕堂龙专利>正文

胎胚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9372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胎胚转移装置,其中,导轨C上设置有齿条A,导轨C卡入卡槽,卡槽固定连接变速箱,变速箱侧面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齿轮与齿条A啮合,变速箱上面输出轴连接转动柱,转动柱设置的固定板上分别固定连接固定支点、气缸D,气缸D铰接杠杆,杠杆铰接固定支点,杠杆一端头卡入转动柱上端头,另一端头固定连接活动环,活动环铰接撑头轴,撑头轴穿过转动柱设置的固定板固定连接撑块座上面,撑块座侧面铰接若干撑块上端,若干撑块中部铰接若干撑条,若干撑条铰接撑条底座侧面,撑条底座上面连接气缸C下端,气缸C上端固定连接撑块座下面,导轨C连接脚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间短,速度快,效率高,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胎胚转移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胎胚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全钢丝载重子午胎的生产是通过两次成型后得到成品,第一次成型是在成型车间用成型机把各种半部件,根据工艺组合后型成胎胚是第一次成型,再将胎胚转运至硫化车间,再人工转移至硫化机灶前放胎器上进行第二次成型后产出成品轮胎。现有技术中为了确保质量,运至硫化车间的胎胚都要经硫化工检查,如有不合格的胎胚就需要判反修,任何一台硫化机都有可能接到转运来的不合格胎胚。当有需要返修的胎胚时,是靠人工将胎胚从硫化机前的放胎器上搬起来。转至布兜车上推向反修区,且返修好的胎胚也是人工搬起来转运至硫化车间,再放在硫化机前的放胎器上,从成型车间转运到硫化车间的胎胚也是人工转移至硫化机灶前放胎器上,导致时间长,速度慢,效率低,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时间短,速度快,效率高,使用方便的胎胚转移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胎胚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C上设置有齿条A,导轨C卡入卡槽,卡槽固定连接变速箱,变速箱连接电机C,变速箱侧面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齿轮与齿条A啮合,变速箱上面输出轴连接转动柱,转动柱设置的固定板上分别固定连接固定支点下端、气缸D下端,气缸D上端铰接杠杆,杠杆铰接固定支点上端,杠杆一端头卡入转动柱上端头,另一端头固定连接活动环,活动环铰接撑头轴,撑头轴穿过转动柱设置的固定板固定连接撑块座上面,撑块座侧面铰接若干撑块上端,若干撑块中部铰接若干撑条,若干撑条铰接撑条底座侧面,撑条底座上面连接气缸C下端,气缸C上端固定连接撑块座下面,导轨C连接脚架,脚架上安装有传送带架,传送带架侧面设置的导轨D卡入变速箱侧面设置的卡槽(14)内。所述变速箱可在导轨C上移动。所述转动柱可旋转。所述撑头轴可上下移动。所述撑块可在撑块座上转动。所述传送带架上安装有传送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通过电机C带动齿轮B在齿轮条上沿着导轨C移动,移动到胎胚处,电机C带动变速箱15、转动柱3转动,使转移器转动180度,气缸D伸出顶起绕着固定支点活动的杠杆,撑头轴落下使撑块伸入胎胚里,气缸C伸出撑条打开使撑块撑开卡住胎胚,气缸D缩回使杠杆绕固定支点转动,使固定在杠杆另一端的活动环上升,将胎胚从灶前放胎器上提起,电机C带动变速箱15、转动柱3转动,使转移器转回180度,气缸D伸出使撑头轴落下,将胎胚放下,气缸C缩回使撑块并拢放开胎胚,气缸D缩回拉下杠杆提起撑块待指令,完成需要返修胎胚从硫化机灶前转离。成型车间运送到硫化车间的胎胚,电机C带动齿轮B在齿轮条上沿着导轨C移动至胎胚处,气缸D伸出顶起绕着固定支点活动的杠杆,撑头轴落下使撑块伸入胎胚里,气缸C伸出撑条打开使撑块撑开卡住胎胚,气缸D缩回使杠杆绕着固定支点转动,使固定在杠杆另一端的活动环上升提起胎胚,电机C带动变速箱15、转动柱3转动,使转移器转动180度,气缸D伸出使撑头轴落下,将胎胚放置在硫化机灶前的放胎器上,气缸C缩回使撑块并拢放开胎胚,气缸D缩回拉下杠杆提起撑块,电机C带动变速箱15、转动柱3转动,使转移器转回180度待指令,完成成型供给胎胚的转移。实现了时间短,速度快,效率高,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图3为图2a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5为图4b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撑块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撑条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撑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导轨C,2、传送带架,3、转动柱,4、杠杆,5、固定支点,6、活动环,7、撑头轴,8、撑块座,9、撑块,10、气缸C,11、撑条底座,12、撑条,13、气缸D,14、卡槽,15、变速箱,16、电机C,17、齿轮条A,18、齿轮B,19、脚架,20、传送带,21、导轨D。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一种胎胚转移装置,其中,导轨C1上设置有齿条A17,导轨C1卡入卡槽14,卡槽14固定连接变速箱15,变速箱15连接电机C16,变速箱15侧面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18,齿轮18与齿条A17啮合,变速箱15上面输出轴连接转动柱3,转动柱3设置的固定板上分别固定连接固定支点5下端、气缸D13下端,气缸D13上端铰接杠杆4,杠杆4铰接固定支点5上端,杠杆4一端头卡入转动柱3上端头,另一端头固定连接活动环6,活动环6铰接撑头轴7,撑头轴7穿过转动柱3设置的固定板固定连接撑块座8上面,撑块座8侧面铰接若干撑块9上端,若干撑块9中部铰接若干撑条12,若干撑条12铰接撑条底座11侧面,撑条底座11上面连接气缸C10下端,气缸C10上端固定连接撑块座8下面,导轨C1连接脚架19,脚架19上安装有传送带架2,传送带架2侧面设置的导轨D21卡入变速箱15侧面设置的卡槽14内。所述变速箱15可在导轨C1上移动。所述转动柱3可旋转。所述撑头轴7可上下移动。所述撑块9可在撑块座8上转动。所述传送带架2上安装有传送带20。使用时,胎肧转移器电机C16启动带动带动齿轮19在齿轮条18上沿着导轨C1移动,移动到传送带20上的胎胚处,气缸D13伸出,顶起绕着固定支点5活动的杠杆4使撑头轴7下落使撑块9伸入胎胚里,气缸C10伸出撑条12打开,使撑块9撑开卡住胎胚,气缸D13缩回使杠杆4绕固定支点5转动,使固定在杠杆4的另一端的活动环6上升提起胎胚,变速箱15换挡,电机C16带动变速箱15使转动柱3转动180度,气缸D13,将胎胚放置在硫化机灶前放胎器上,气缸C10缩回使撑块9并拢放开胎胚,气缸D13缩回拉下杠杆4提起撑块9,电机C16带动变速箱15、使转动柱3转回180度,完成供给胎胚的转移。有胎胚需要返修时,启动电机C16,电机C16带动齿轮B19在齿轮条18上沿着导轨C1移动,当变速箱15移动到需要返修胎胚灶前放胎器处停止,电机C16换挡,电机C16带动变速箱15使转动柱3转动180度,气缸D13伸出顶起绕着固定支点5活动的杠杆4,撑头轴7落下使撑块9伸入胎胚里,气缸C10伸出撑条12打开使撑块9撑开卡住胎胚,气缸D13缩回使杠杆4绕固定支点5转动,使固定在杠杆4另一端的活动环6上升,将返修胎胚从灶前放胎器上提起,电机C16带动变速箱15、使转动柱3转回180度,气缸D13伸出使撑头轴7一端落下,将返修胎胚放置在传送带20上,气缸C10缩回使撑块9并拢放开胎胚,气缸D13缩回拉下杠杆4提起撑块9,完成需要返修的胎胚从硫化机灶前转移。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胎胚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C(1)上设置有齿条A(17),导轨C(1)卡入卡槽(14),卡槽(14)固定连接变速箱(15),变速箱(15)连接电机C(16),变速箱(15)侧面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18),齿轮(18)与齿条A(17)啮合,变速箱(15)上面输出轴连接转动柱(3),转动柱(3)设置的固定板上分别固定连接固定支点(5)下端、气缸D(13)下端,气缸D(13)上端铰接杠杆(4),杠杆(4)铰接固定支点(5)上端,杠杆(4)一端头卡入转动柱(3)上端头,另一端头固定连接活动环(6),活动环(6)铰接撑头轴(7),撑头轴(7)穿过转动柱(3)设置的固定板固定连接撑块座(8)上面,撑块座(8)侧面铰接若干撑块(9)上端,若干撑块(9)中部铰接若干撑条(12),若干撑条(12)铰接撑条底座(11)侧面,撑条底座(11)上面连接气缸C(10)下端,气缸C(10)上端固定连接撑块座(8)下面,导轨C(1)连接脚架(19),脚架(19)上安装有传送带架(2),传送带架(2)侧面设置的导轨D(21)卡入变速箱(15)侧面设置的卡槽(1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胎胚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C(1)上设置有齿条A(17),导轨C(1)卡入卡槽(14),卡槽(14)固定连接变速箱(15),变速箱(15)连接电机C(16),变速箱(15)侧面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18),齿轮(18)与齿条A(17)啮合,变速箱(15)上面输出轴连接转动柱(3),转动柱(3)设置的固定板上分别固定连接固定支点(5)下端、气缸D(13)下端,气缸D(13)上端铰接杠杆(4),杠杆(4)铰接固定支点(5)上端,杠杆(4)一端头卡入转动柱(3)上端头,另一端头固定连接活动环(6),活动环(6)铰接撑头轴(7),撑头轴(7)穿过转动柱(3)设置的固定板固定连接撑块座(8)上面,撑块座(8)侧面铰接若干撑块(9)上端,若干撑块(9)中部铰接若干撑条(12),若干撑条(12)铰接撑条底座(11)侧面,撑条底座(11)上面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堂龙
申请(专利权)人:毕堂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