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866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人脸识别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该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用于目标追踪,包括:人脸识别前端,所述人脸识别前端集成在可穿戴式设备上;定位模块;分析识别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供电模块;云存储器端。通过将人脸识别系统集成在可穿戴式设备上,能够随着用户的移动而移动,在使用时不受限制,能够采集较为广泛的人物信息;通过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之间能够互联的方式,使得附近的用户之间能够互相交流数据信息,从而能够互相协助;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能够快速通知警务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脸识别应用
,具体为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
技术介绍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视频监控摄像头为了可见范围广,一般是部署在高处,由高往低监控,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当监控对象只是简单的头戴帽子,低头行走,监控摄像头将无法拍摄到其人脸,或者只是拍摄到了一小部分脸部,这个缺陷将使监控对象得以逃过监控。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434028.X提出了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其在使用时,只能够数据上传,而周围人员难以互联,这样,用户见义勇为时,周围人员难以及时给与帮助,且易影响周围人员的正确判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穿戴设备人脸识别系统在使用时,只能够数据上传,而周围人员难以互联,这样,用户见义勇为时,周围人员难以及时给与帮助,且容易影响周围人员的正确判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该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用于目标追踪,包括:人脸识别前端,所述人脸识别前端集成在可穿戴式设备上,所述人脸识别前端用于对穿戴者以外、识别距离范围内且有登记信息的人进行人脸识别,获取人脸轮廓信息;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集成在可穿戴式设备上,所述定位模块对可穿戴式设备的位置进行定位;分析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前端的输出端与分析识别模块建立连接,所述分析识别模块对人脸识别前端获取的人脸轮廓信息分析识别,能够通过人脸轮廓信息对该人物的信息获取;数据传输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分析识别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数据传输模块建立连接,所述定位模块、分析识别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数据上传,上传的数据包括定位模块对可穿戴式设备的位置定位数据、分析识别模块通过人脸轮廓信息获取的人物信息数据;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与人脸识别前端、定位模块、分析识别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电性连接;云存储器端,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云存储器端建立连接,所述云存储器端与监察部门建立数据传输连接;该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在设定的距离值内进行互联,互联后,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的数据能够共享;该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的应用流程如下:S1:对进入识别范围的人进行识别:设定人脸识别前端的识别范围为直径a的圆,在该范围内均在人脸识别前端的识别范围,通过对可穿戴式设备转动角度会带动人脸识别前端的转动方向,从而对识别范围内不同人物进行识别、获取人脸轮廓信息,通过分析识别模块获取该人物的身份信息;S2:识别结果网络上传至云端共享:将步骤S1中人物的身份信息上传至云存储器端,云存储器端与各个智能设备共享;S3:对于识别后的对象进行追踪:不同用户的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对识别的人物信息上传,使得该人物的移动方向、路径能够被获取。优选的,所述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穿戴眼镜、智能手环或者帽子。优选的,还包括网络数据库,所述网络数据库与分析识别模块建立连接,所述网络数据库存储登记的人物信息。优选的,所述所述供电模块为可穿戴式设备的供电端或者为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的单独供电端。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为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且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包括WIFI传输模块、蓝牙传输模块和ZigBee传输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人脸识别系统集成在可穿戴式设备上,能够随着用户的移动而移动,在使用时不受限制,能够采集较为广泛的人物信息;2)通过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之间能够互联的方式,使得附近的用户之间能够互相交流数据信息,从而能够互相协助;3)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能够快速通知警务人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逻辑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该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用于目标追踪,包括:人脸识别前端,所述人脸识别前端集成在可穿戴式设备上,所述人脸识别前端用于对穿戴者以外、识别距离范围内且有登记信息的人进行人脸识别,获取人脸轮廓信息;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集成在可穿戴式设备上,所述定位模块对可穿戴式设备的位置进行定位;分析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前端的输出端与分析识别模块建立连接,所述分析识别模块对人脸识别前端获取的人脸轮廓信息分析识别,能够通过人脸轮廓信息对该人物的信息获取;数据传输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分析识别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数据传输模块建立连接,所述定位模块、分析识别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数据上传,上传的数据包括定位模块对可穿戴式设备的位置定位数据、分析识别模块通过人脸轮廓信息获取的人物信息数据;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与人脸识别前端、定位模块、分析识别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电性连接;云存储器端,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云存储器端建立连接,所述云存储器端与监察部门建立数据传输连接;该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在设定的距离值内进行互联,互联后,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的数据能够共享;该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的应用流程如下:S1:对进入识别范围的人进行识别:设定人脸识别前端的识别范围为直径a的圆,在该范围内均在人脸识别前端的识别范围,通过对可穿戴式设备转动角度会带动人脸识别前端的转动方向,从而对识别范围内不同人物进行识别、获取人脸轮廓信息,通过分析识别模块获取该人物的身份信息;S2:识别结果网络上传至云端共享:将步骤S1中人物的身份信息上传至云存储器端,云存储器端与各个智能设备共享;S3:对于识别后的对象进行追踪:不同用户的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对识别的人物信息上传,使得该人物的移动方向、路径能够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用于目标追踪,包括:/n人脸识别前端,所述人脸识别前端集成在可穿戴式设备上,所述人脸识别前端用于对穿戴者以外、识别距离范围内且有登记信息的人进行人脸识别,获取人脸轮廓信息;/n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集成在可穿戴式设备上,所述定位模块对可穿戴式设备的位置进行定位;/n分析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前端的输出端与分析识别模块建立连接,所述分析识别模块对人脸识别前端获取的人脸轮廓信息分析识别,能够通过人脸轮廓信息对该人物的信息获取;/n数据传输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分析识别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数据传输模块建立连接,所述定位模块、分析识别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数据上传,上传的数据包括定位模块对可穿戴式设备的位置定位数据、分析识别模块通过人脸轮廓信息获取的人物信息数据;/n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与人脸识别前端、定位模块、分析识别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电性连接;/n云存储器端,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云存储器端建立连接,所述云存储器端与监察部门建立数据传输连接;/n该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在设定的距离值内进行互联,互联后,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的数据能够共享;/n该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的应用流程如下:/nS1:对进入识别范围的人进行识别:设定人脸识别前端的识别范围为直径a的圆,在该范围内均在人脸识别前端的识别范围,通过对可穿戴式设备转动角度会带动人脸识别前端的转动方向,从而对识别范围内不同人物进行识别、获取人脸轮廓信息,通过分析识别模块获取该人物的身份信息;/nS2:识别结果网络上传至云端共享:将步骤S1中人物的身份信息上传至云存储器端,云存储器端与各个智能设备共享;/nS3:对于识别后的对象进行追踪:不同用户的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对识别的人物信息上传,使得该人物的移动方向、路径能够被获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用于目标追踪,包括:
人脸识别前端,所述人脸识别前端集成在可穿戴式设备上,所述人脸识别前端用于对穿戴者以外、识别距离范围内且有登记信息的人进行人脸识别,获取人脸轮廓信息;
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集成在可穿戴式设备上,所述定位模块对可穿戴式设备的位置进行定位;
分析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前端的输出端与分析识别模块建立连接,所述分析识别模块对人脸识别前端获取的人脸轮廓信息分析识别,能够通过人脸轮廓信息对该人物的信息获取;
数据传输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分析识别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数据传输模块建立连接,所述定位模块、分析识别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数据上传,上传的数据包括定位模块对可穿戴式设备的位置定位数据、分析识别模块通过人脸轮廓信息获取的人物信息数据;
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与人脸识别前端、定位模块、分析识别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电性连接;
云存储器端,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云存储器端建立连接,所述云存储器端与监察部门建立数据传输连接;
该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在设定的距离值内进行互联,互联后,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的数据能够共享;
该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的应用流程如下:
S1:对进入识别范围的人进行识别:设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瑞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智能仿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