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交互系统、方法、存储介质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844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交互系统、方法、存储介质和车辆。车辆交互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设备,其配置成采集指示用户意图的第一数据;数据处理设备,其配置成基于第一数据来得出用户意图;以及执行设备,其配置成基于用户意图对车辆进行控制,其中,第一数据是关于用户视线的数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方案将对用户视线信息的处理与车辆控制相结合,可以使得用户无需通过手或口控制车辆上的装置,从而提供了更加自然便捷的人车交互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交互系统、方法、存储介质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驾驶
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交互系统、方法、存储介质和车辆。
技术介绍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汽车工业中,提高汽车用户的体验和汽车的用户友好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车辆配置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车辆上搭载有用于人机交互的各种设备,例如,语音助手、中控屏幕、人工智能(AI)交互装置等等。这些设备可以促进驾驶员对车辆方便地进行设置和交流(例如,导航、播放音乐、设置空调温度等)。然而,在上述设备及其相关功能的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用户执行某些动作(例如,说出某些词、触摸或按压按键等)来启用和停用这些设备或其功能,因而有可能影响驾驶操作并且响应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交互系统,其包括:数据采集设备,其配置成采集指示用户意图的第一数据;数据处理设备,其配置成基于第一数据来得出用户意图;以及执行设备,其配置成基于用户意图对车辆进行控制,其中,第一数据是关于用户视线的数据。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交互系统还包括:身份确认设备,其配置成确认用户身份。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交互系统中,身份确认设备还配置成:基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一个来确认所述用户身份。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交互系统中,数据采集设备是图像采集设备和视频采集设备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交互系统中,执行设备还配置成:基于与车载人工智能AI装置交互的用户意图,控制AI装置进入交互模式以对用户行为进行响应;以及基于停止与AI装置交互的用户意图,控制AI装置进入非交互模式。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交互系统中,执行设备还配置成:在无需持续通过车辆中控显示屏输出信息的情况下,基于使用车辆中控显示屏的用户意图,控制车辆中控显示屏点亮或退出屏幕保护模式;以及基于不继续使用车辆中控显示屏的用户意图,控制车辆中控显示屏变暗或进入屏幕保护模式。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交互系统中,执行设备还配置成:基于改变车辆行驶路径的用户意图,控制车辆对外指示设备的开启。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交互系统中,执行设备还配置成:基于采取特定消息处理方式的用户意图,以特定模式对消息进行处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交互方法,其包括:数据采集步骤:采集指示用户意图的第一数据;数据处理步骤:基于第一数据来得出用户意图;以及执行步骤:基于用户意图对车辆进行控制,其中,第一数据是关于用户视线的数据。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交互方法还包括:身份确认步骤:确认用户身份。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交互方法中,身份确认步骤还包括:基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一个来确认用户身份。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交互方法中,数据采集步骤使用图像采集设备和视频采集设备中的至少一种来进行。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交互方法中,执行步骤还包括:基于与车载人工智能AI装置交互的用户意图,控制AI装置进入交互模式以对用户行为进行响应;以及基于停止与AI装置交互的用户意图,控制AI装置进入非交互模式。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交互方法中,执行步骤还包括:在无需持续通过车辆中控显示屏输出信息的情况下,基于使用车辆中控显示屏的用户意图,控制车辆中控显示屏点亮或退出屏幕保护模式;以及基于不继续使用车辆中控显示屏的用户意图,控制车辆中控显示屏变暗或进入屏幕保护模式。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交互方法中,执行步骤还包括:基于改变车辆行驶路径的用户意图,控制车辆对外指示设备的开启。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交互方法中,执行步骤还包括:基于采取特定消息处理方式的用户意图,以特定模式对消息进行处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由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交互方法。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交互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方案将对用户视线信息的处理与车辆控制相结合,可以使得用户无需通过手或口控制车辆上的装置,从而提供了更加自然便捷的人车交互体验。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各个方面的描述变得更加清晰和更容易理解,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单元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附图包括: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交互系统100的示意性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交互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以及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对多个摄像头数据进行数据融合的过程的示意性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参照其中图示了本专利技术示意性实施例的附图更为全面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可以按不同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解读为仅限于本文给出的各实施例。给出的各实施例旨在使本文的披露全面完整,以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更为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诸如“包含”和“包括”之类的用语表示除了具有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有直接和明确表述的单元和步骤以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也不排除具有未被直接或明确表述的其他单元和步骤的情形。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并不表示单元在时间、空间、大小等方面的顺序而仅仅是作区分各单元之用。下文参考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和系统的流程图说明、框图和/或流程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将理解这些流程图说明和/或框图的每个框、以及流程图说明和/或框图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构成机器,以便由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指令创建用于实施这些流程图和/或框和/或一个或多个流程框图中指定的功能/操作的部件。还应该注意在一些备选实现中,框中所示的功能/操作可以不按流程图所示的次序来发生。例如,依次示出的两个框实际可以基本同时地执行或这些框有时可以按逆序执行,具体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操作。在可适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由本公开提供的各种实施例。另外,在可适用的情况下,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本文中阐述的各种硬件部件和/或软件部件可以组合成包括软件、硬件和/或两者的复合部件。在可适用的情况下,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本文中阐述的各种硬件部件和/或软件部件可以被分离成包括软件、硬件或两者的子部件。另外,在可适用的情况下,设想的是软件部件可以被实现为硬件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交互系统,包括:/n数据采集设备,其配置成采集指示用户意图的第一数据;/n数据处理设备,其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来得出所述用户意图;以及/n执行设备,其配置成基于所述用户意图对车辆进行控制,/n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是关于用户视线的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交互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设备,其配置成采集指示用户意图的第一数据;
数据处理设备,其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来得出所述用户意图;以及
执行设备,其配置成基于所述用户意图对车辆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是关于用户视线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身份确认设备,其配置成确认用户身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身份确认设备还配置成: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一个来确认所述用户身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数据采集设备是图像采集设备和视频采集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执行设备还配置成:
基于与车载人工智能AI装置交互的所述用户意图,控制所述AI装置进入交互模式以对用户行为进行响应;以及
基于停止与所述AI装置交互的所述用户意图,控制所述AI装置进入非交互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执行设备还配置成:
在无需持续通过车辆中控显示屏输出信息的情况下,
基于使用所述车辆中控显示屏的所述用户意图,控制所述车辆中控显示屏点亮或退出屏幕保护模式;以及
基于不继续使用所述车辆中控显示屏的所述用户意图,控制所述车辆中控显示屏变暗或进入屏幕保护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执行设备还配置成:
基于改变车辆行驶路径的用户意图,控制车辆对外指示设备的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执行设备还配置成:
基于采取特定消息处理方式的用户意图,以特定模式对所述消息进行处理。


9.一种车辆交互方法,包括:
数据采集步骤:采集指示用户意图的第一数据;
数据处理步骤:基于所述第一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超陈晓燕王世婷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