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片、镜头模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838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遮光片、镜头模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所述遮光片包括均呈中空环状结构的固定部、第一抵持部及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一抵持部的一开口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一抵持部的另一开口端向镜头模组的物侧延伸,所述第二抵持部的一开口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二抵持部的另一开口端向镜头模组的像侧延伸,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二抵持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趋势相反。通过改善遮光片的内径结构,能最大限度地遮挡镜片周边的杂光,限制镜片有效半径以外的光线对镜头模组成像所造成的干扰,能有效避免镜片有效半径以外的光线对镜头模组杂光性能的影响,提升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遮光片、镜头模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镜头
,具体涉及一种遮光片、镜头模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镜头模组通常是将镜片与遮光片堆叠在一起,成像过程中,镜片通过遮光片阻挡边缘光线的传递,以使中心光线顺利地通过镜片。现有遮光片的内径通常为倒角结构或直角结构。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实际成像的过程中,遮光片并不能完全保证阻挡边缘光线的传递,镜头模组的杂光特性对于光线很敏感,光线的微小差异,都会对成像产生很大的影响。在镜头模组的成像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到光线的微小差异,会严重影响到镜头模组的杂光特性,从而影响镜头模组的良率和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遮光片、镜头模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遮光片,用于镜头模组中相邻镜片之间的遮光,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环绕一中心轴线呈中空环状结构;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抵持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轴呈中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抵持部的一开口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一抵持部的另一开口端向镜头模组的物侧延伸;及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抵持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轴呈中空环状结构,所述第二抵持部的一开口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二抵持部的另一开口端向镜头模组的像侧延伸,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二抵持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趋势相反。上述遮光片通过改善遮光片的内径结构,在固定部的物侧的内周缘设置第一抵持部,在固定部的像侧的内周缘设置第二抵持部,第一抵持部与第二抵持部相对于中心轴线的延伸趋势相反,且固定部不会凸伸于第一抵持部与第二抵持部所位于的平面;遮光片被用于镜头模组中时,能最大限度地遮挡镜片周边的杂光,限制了镜片有效半径以外的光线对镜头模组成像所造成的干扰,能有效避免镜片有效半径以外的光线对镜头模组杂光性能的影响,提升了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确保镜头模组成像的良率及品质,满足客户对镜头模组的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片还包括;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物侧与所述第一抵持部之间,和/或,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像侧与所述第二抵持部之间。如此,遮光片通过满足上述结构,能够增强遮光片的稳固性,在安装遮光片于镜头模组中时,遮光片不易被损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片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轴呈中空环状结构;所述延伸部设于所述固定部的物侧且朝向所述中心轴线延伸,所述第一抵持部的一开口端连接于所述延伸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一抵持部的另一开口端向镜头模组的物侧延伸,所述第二抵持部的一开口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二抵持部的另一开口端向镜头模组的像侧延伸;或,所述延伸部设于所述固定部的像侧且朝向所述中心轴线延伸,所述第一抵持部的一开口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一抵持部的另一开口端向镜头模组的物侧延伸,所述第二抵持部的一开口端连接于所述延伸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二抵持部的另一开口端向镜头模组的像侧延伸。如此,遮光片通过满足上述结构,延伸部与固定部之间具有夹角,能够减少遮光件上用于直接反射光线的面积,入射至遮光件上的光线部分打在夹角内,有利于消除杂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持部靠近所述中心轴线的环状表面与所述第二抵持部靠近所述中心轴线的环状表面位于同一环状表面内。如此,第一抵持部与第二抵持部通过满足上述结构,能够确保在具有延伸部的情况下,第一抵持部与第二抵持部的环状表面位于同一环状表面内,即第一抵持部与第二抵持部的环状内壁面位于同一环状内壁面内,保证延伸部不会影响镜片有效半径内的光线的传递。本申请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具有通光孔;成像单元,设于所述镜筒的通光孔内,所述成像单元包括沿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两枚镜片;及如上所述的遮光片,设于相邻的两枚所述镜片之间,所述第一抵持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开口端紧贴于两枚所述镜片中一者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的边缘,所述第二抵持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开口端紧贴于两枚所述镜片中另一者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的边缘。上述镜头模组通过改善遮光片的内径结构,在固定部的物侧的内周缘设置第一抵持部,在固定部的像侧的内周缘设置第二抵持部,第一抵持部与第二抵持部相对于中心轴线的延伸趋势相反,且固定部不会凸伸于第一抵持部与第二抵持部所位于的平面;遮光片能最大限度地遮挡镜片周边的杂光,限制了镜片有效半径以外的光线对镜头模组成像所造成的干扰,能有效避免镜片有效半径以外的光线对镜头模组杂光性能的影响,提升了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确保镜头模组成像的良率及品质,满足客户对镜头模组的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持部满足以下关系式:H1=R1,其中,H1为所述第一抵持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开口端的内径,R1为两枚所述镜片中一者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所述第二抵持部满足以下关系式:H2=R2,其中,H2为所述第二抵持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开口端的内径,R2为两枚所述镜片中另一者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如此,镜头模组中的遮光片通过满足上述关系式,遮光片的内径与相对应抵持的镜片的有效半径相同,遮光片不会遮挡镜片有效半径以内的光线,避免对进入镜头模组中的中心光线产生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或所述第二抵持部满足以下关系式:tanα=(R1-R2)/D1,其中,α为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或所述第二抵持部与光轴之间的夹角,D1为两枚所述镜片中一者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的边缘与两枚所述镜片中另一者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的边缘之间沿光轴方向的距离;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还满足以下关系式:D2=D1,其中,D2为所述第一抵持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抵持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开口端之间沿光轴方向的距离。如此,镜头模组中的遮光片通过满足上述关系式,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能够紧密抵持镜片的有效半径的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持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开口端具有与被紧贴的所述镜片相适配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抵持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开口端具有与被紧贴的所述镜片相适配的第二表面。如此,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通过满足上述结构,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能够更好的紧贴于镜片的有效半径的边缘,有利于增强遮光片与镜片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本申请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镜头模组。上述摄像模组通过改善遮光片的内径结构,在固定部的物侧的内周缘设置第一抵持部,在固定部的像侧的内周缘设置第二抵持部,第一抵持部与第二抵持部的相对于中心轴线延伸趋势相反,且固定部不会凸伸于第一抵持部与第二抵持部所位于的平面;遮光片能最大限度地遮挡镜片周边的杂光,限制了镜片有效半径以外的光线对摄像模组成像所造成的干扰,能有效避免镜片有效半径以外的光线对镜头模组杂光性能的影响,提升了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确保摄像模组成像的良率及品质,满足客户对摄像模组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遮光片,用于镜头模组中相邻镜片之间的遮光,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环绕一中心轴线呈中空环状结构;/n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抵持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轴呈中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抵持部的一开口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一抵持部的另一开口端向镜头模组的物侧延伸;及/n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抵持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轴呈中空环状结构,所述第二抵持部的一开口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二抵持部的另一开口端向镜头模组的像侧延伸,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二抵持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趋势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光片,用于镜头模组中相邻镜片之间的遮光,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环绕一中心轴线呈中空环状结构;
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抵持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轴呈中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抵持部的一开口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一抵持部的另一开口端向镜头模组的物侧延伸;及
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抵持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轴呈中空环状结构,所述第二抵持部的一开口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二抵持部的另一开口端向镜头模组的像侧延伸,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二抵持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趋势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还包括;
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物侧与所述第一抵持部之间,和/或,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像侧与所述第二抵持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还包括:
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轴呈中空环状结构;
所述延伸部设于所述固定部的物侧且朝向所述中心轴线延伸,所述第一抵持部的一开口端连接于所述延伸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一抵持部的另一开口端向镜头模组的物侧延伸,所述第二抵持部的一开口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二抵持部的另一开口端向镜头模组的像侧延伸;
或,所述延伸部设于所述固定部的像侧且朝向所述中心轴线延伸,所述第一抵持部的一开口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一抵持部的另一开口端向镜头模组的物侧延伸,所述第二抵持部的一开口端连接于所述延伸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二抵持部的另一开口端向镜头模组的像侧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部靠近所述中心轴线的环状表面与所述第二抵持部靠近所述中心轴线的环状表面位于同一环状表面内。


5.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具有通光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二飞王丽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