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相机及3D探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8385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38
本申请涉及3D探测领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维相机及3D探测设备,所述三维相机包括:镜头元件、感光元件及滤光元件,所示滤光元件的半带宽大于0nm且小于30nm,所述滤光元件、所述镜头元件及所述感光元件依次布置,或者,所述镜头元件、所述滤光元件及所述感光元件依次布置。本申请通过设置滤光元件,滤光元件的半带宽大于0nm且小于30nm,滤光元件、镜头元件及感光元件依次设置,或者,镜头元件、滤光元件及感光元件依次设置,以降低自然光干扰,大幅提高信噪比,从而提高三维相机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相机及3D探测设备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3D探测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三维相机及3D探测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的2D成像装置,例如摄像机,只能获取物体的平面信息;而3D成像装置还可以获取物体的深度信息,构建一个立体的3D模型,因此3D成像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测量,零件建模,医疗诊断,安防监控,机器视觉,生物识别,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在相关技术中,非接触式光学主动3D成像装置所用相机为红外相机,虽然可以过滤掉可见光,但是由于其半带宽(一般为30nm以上)与发射光半带宽(一般为1nm以内)相比仍然很广,因此在户外的情况下,仍然会有大量杂散干扰光进入相机内导致成像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三维相机及3D探测设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维相机,包括:镜头元件、感光元件及滤光元件,所示滤光元件的半带宽大于0nm且小于30nm,所述滤光元件、所述镜头元件及所述感光元件依次布置,或者,所述镜头元件、所述滤光元件及所述感光元件依次布置。作为可实现的最优方式,所述滤光元件、所述镜头元件及所述感光元件依次布置,所述滤光元件连接至所述镜头元件。作为可实现的最优方式,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滤光元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至所述镜头元件。作为可实现的最优方式,所述镜头元件为平凸透镜,所述平凸透镜的平面部分朝向所述滤光元件,所述滤光元件连接至所述平面部分。作为可实现的最优方式,还包括凸透镜元件,所述凸透镜元件设置于所述镜头元件与所述感光元件之间。作为可实现的最优方式,所述镜头元件、所述滤光元件及所述感光元件依次布置,所述滤光元件连接至所述感光元件。作为可实现的最优方式,还包括凸透镜元件,所述凸透镜元件设置于所述镜头元件与所述滤光元件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3D探测设备,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相机。作为可实现的最优方式,还包括光源发射装置,所述光源发射装置包括若干个部分,各个所述部分依次发射光。作为可实现的最优方式,所述光源发射装置发射偏振光或者部分偏振光,所述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为一种或者多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设置滤光元件,滤光元件的半带宽大于0nm且小于30nm,滤光元件、镜头元件及感光元件依次设置,或者,镜头元件、滤光元件及感光元件依次设置,以降低自然光干扰,大幅提高信噪比,从而提高三维相机的成像质量;滤光元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镜头元件上,镜头元件为平凸透镜,滤光元件粘贴于平凸透镜的平面部分,或者,滤光元件连接至感光元件,均实现滤光元件的固定;凸透镜元件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三维相机的成像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一种TOF探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结构光探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第一种三维相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第二种三维相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第三种三维相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第四种三维相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第五种三维相机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第六种三维相机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第七种三维相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第八种三维相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一种三维相机包括镜头元件11、感光元件12及滤光元件13。感光元件12用于将镜头元件11生成的光学图像转化为电信号,经过A/D(模数转换)转换后变为数字图像信息。滤光元件13用于在特定的波段允许光信号通过,而偏离这个波段以外的两侧光信号被阻止,滤光元件13的半带宽大于0nm且小于30nm。三维相机可以是结构光相机10B,也可以是TOF(TimeofFight)相机,例如,dTOF相机10A、pulseTOF相机10A、iTOF相机10A或者spotTOF相机10A。结构光相机10B对应的感光元件12为第一感光元件,TOF相机10A对应的感光元件12为第二感光元件。在一实施例中,滤光元件13、镜头元件11及感光元件12依次设置,以降低自然光干扰,大幅提高信噪比,从而提高三维相机的成像质量;在另一实施例中,镜头元件11、滤光元件13及感光元件12依次设置,以降低自然光干扰,大幅提高信噪比,从而提高三维相机的成像质量。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滤光元件13、镜头元件11及感光元件12依次布置,滤光元件13连接至镜头元件11。在本实施例中,三维相机包括壳体15、镜头元件11、感光元件12及滤光元件13。滤光元件13、镜头元件11及感光元件12依次布置,滤光元件13设置于壳体15外,镜头元件11卡接于壳体15,感光元件12设置于壳体15内,滤光元件13连接在镜头元件11上。滤光元件13连接在镜头元件11上,具体地:如图3所示,三维相机还包括连接组件14,滤光元件13通过连接组件14连接在镜头元件11上。该连接组件14设置于壳体15外位于壳体15卡接镜头元件11的一侧。连接组件14包括连接架141和连接元件142,连接元件142连接至连接架141,连接元件142为透明玻璃,连接架141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在镜头元件11上。镜头元件11为双凸透镜,滤光元件13为滤光薄膜,滤光元件13粘贴于连接元件142上,实现滤光元件13固定连接在镜头元件11上。或者,如图5所示,镜头元件11为平凸透镜,平凸透镜的平面部分朝向滤光元件13。滤光元件13为滤光薄膜,滤光元件13粘贴于上述的平面部分,实现滤光元件13固定连接在镜头元件11上,同时缩小了三维相机的整体体积。进一步地,三维相机还包括凸透镜元件16,凸透镜元件16设置于镜头元件11与感光元件12之间。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三维相机包括壳体15、镜头元件11、感光元件12、滤光元件13、连接组件14及凸透镜元件16。滤光元件13、镜头元件11、凸透镜元件16及感光元件12依次布置,滤光元件13和连接组件14设置于壳体15外,镜头元件11卡接于壳体15,感光元件12设置于壳体15内,滤光元件13通过连接组件14连接在镜头元件11上。镜头元件11为双凸透镜,凸透镜元件16为双凸透镜,镜头元件11的类型与凸透镜元件16的类型相同。如图6所示,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元件、感光元件及滤光元件,所示滤光元件的半带宽大于0nm且小于30nm,/n所述滤光元件、所述镜头元件及所述感光元件依次布置,或者,所述镜头元件、所述滤光元件及所述感光元件依次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元件、感光元件及滤光元件,所示滤光元件的半带宽大于0nm且小于30nm,
所述滤光元件、所述镜头元件及所述感光元件依次布置,或者,所述镜头元件、所述滤光元件及所述感光元件依次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元件、所述镜头元件及所述感光元件依次布置,所述滤光元件连接至所述镜头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滤光元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至所述镜头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元件为平凸透镜,所述平凸透镜的平面部分朝向所述滤光元件,所述滤光元件连接至所述平面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尧沈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博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