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绝缘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829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绝缘支架,该装置包括可收缩底座和可调节绝缘伸缩杆;所述可调节绝缘伸缩杆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段基于所述第一通孔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段上;所述第二支撑段设置有高压绝缘挂线支架;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底端设置在所述可收缩底座上,所述可收缩底座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的支撑装置。通过对可调节绝缘伸缩杆调节角度、伸缩、折叠、平移等,满足了对不同的复杂的试验现场环境的实现对导线的变向,既保证电压互感器现场检验时一次接线安全、可靠,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可收缩底座,有利于保持装置的稳定且不易跌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绝缘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科学实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绝缘支架。
技术介绍
高压互感器在进行误差、耐压等高电压试验时,需要有升压器通过导线向互感器施加一次试验电压。在高电压或超高电压试验环境下试验设备之间需要考虑安全距离因此一次导线距离较长。根据公司电压互感器现场检验作业指导书要求,220kV、500kV电压互感器开展现场检验时,需要满足2个条件:一次导线对周围物体的绝缘距离应分别大于1.2米、1.5米,同时要求一次侧试验导线与被测CVT夹角大于45°。当标准器与被试CVT之间通道存在较多障碍物时,上述条件不易实现,传统的解决方式是,一次导线通过2~3次变向绕开障碍物,即通过采用绝缘胶带(或绝缘绳)的一端缠绑一次导线的某个变向点,再将另一端缠绑到附近物体上,实现变向,接线过程耗时偏长。且由于现场试验现场环境复杂,大风无常、无专用支架,导致试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次导线掉落、距离不足对地放电等危险因素,会存在一定的作业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设置了一种高压绝缘支架,通过对可调节绝缘伸缩杆调节角度、伸缩、折叠、平移等,满足了对不同的复杂的试验现场环境的实现对导线的变向,既保证电压互感器现场检验时一次接线安全、可靠,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可收缩底座,有利于保持装置的稳定且不易跌倒,提高作业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高压绝缘支架,该装置所述高压绝缘支架包括可收缩底座和可调节绝缘伸缩杆;所述可调节绝缘伸缩杆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段基于所述第一通孔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段上;所述第二支撑段设置有高压绝缘挂线支架;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底端设置在所述可收缩底座上,所述可收缩底座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的支撑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段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圆套,所述固定圆套设置有塑柄紧固螺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离所述绝缘支撑杆5cm处设置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之间的夹角为90°;离所述绝缘支撑杆15cm处设置有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之间的夹角为9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支撑装置设置包括有主体、第一环形套、第二环形套、若干支撑脚和若干连杆;所述第一环形套和所述第二环形套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处,且所述第一环形套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套的上方;每一个所述支撑脚的首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环形套;每一个所述连接杆的首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套,所述连接杆的末端设置在对应所述支撑脚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装置的底端设置有用于降低所述高压绝缘支架重心的配重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脚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六通孔,所述连杆的末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处,所述连杆和支撑脚基于螺栓穿过所述第六通孔和连杆连接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脚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大小与所述连杆的大小相匹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调节绝缘伸缩杆采用的材料为环氧树脂制作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高压绝缘挂线支架设置为承载部和固定部;所述承载部设置为“E”形,所述固定部的首端连接所述承载部,所述固定部的末端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对应大小一致。综上所述,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对可调节绝缘伸缩杆调节角度、伸缩、折叠、平移等,满足了对不同的复杂的试验现场环境的实现对导线的变向,既保证电压互感器现场检验时一次接线安全、可靠,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可收缩底座,有利于保持装置的稳定而且不易跌倒。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高压绝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高压绝缘挂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使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使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4,图1示出的本专利技术的高压绝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的本专利技术的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的本专利技术的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高压绝缘挂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本实验新型实施例所示的高压绝缘支架包括可收缩底座1和可调节绝缘伸缩杆2;所述可调节绝缘伸缩杆2包括第一支撑段21和第二支撑段22,所述第一支撑段21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段22基于所述第一通孔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段21上;所述第二支撑段22设置有高压绝缘挂线支架24;所述第一支撑段21的底端设置在所述可收缩底座1上,所述可收缩底座1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的支撑装置3。通过对可调节绝缘伸缩杆2调节角度、伸缩、折叠、平移等,满足了对不同的复杂的试验现场环境的实现对导线的变向,既保证电压互感器现场检验时一次接线安全、可靠,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可收缩底座1,有利于保持装置的稳定且不易跌倒。具体的,离所述绝缘支撑杆5cm处设置有第二通孔41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41和第三通孔之间的夹角为90°;离所述绝缘支撑杆15cm处设置有第四通孔42和第五通孔,所述第四通孔42和所述第五通孔之间的夹角为90°。通过设置90°,有利于改变电线的方向。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段21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圆套23,所述固定圆套23设置有塑柄紧固螺杆。进一步的,固定圆套23内衬为橡胶材料,固定圆套23的外衬为硬塑料材质,基于塑柄紧固螺杆的扭动从而控制固定圆套23的整体的半径大小。从而实现对第二支撑段22的固定。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绝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绝缘支架包括可收缩底座和可调节绝缘伸缩杆;/n所述可调节绝缘伸缩杆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段基于所述第一通孔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段上;所述第二支撑段设置有高压绝缘挂线支架;/n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底端设置在所述可收缩底座上,所述可收缩底座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的支撑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绝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绝缘支架包括可收缩底座和可调节绝缘伸缩杆;
所述可调节绝缘伸缩杆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段基于所述第一通孔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段上;所述第二支撑段设置有高压绝缘挂线支架;
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底端设置在所述可收缩底座上,所述可收缩底座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的支撑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绝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段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圆套,所述固定圆套设置有塑柄紧固螺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绝缘支架,其特征在于:离所述绝缘支撑杆5cm处设置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之间的夹角为90°;
离所述绝缘支撑杆15cm处设置有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之间的夹角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绝缘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撑装置设置包括有主体、第一环形套、第二环形套、若干支撑脚和若干连杆;
所述第一环形套和所述第二环形套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处,且所述第一环形套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丹丹程万旭黄柯颖陈珏羽林秀清唐志涛包岱远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