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谈良知专利>正文

双防火盖、风窗炉头、双显面板、鼓风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801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09
本双防火盖、风窗炉头、双显面板、鼓风燃气灶,涉及燃气灶及其主要部件。现有火盖火口大了易回火、小了易离焰,只能在两者间寻求平衡故安全边际不高。本火盖采用透气阻燃件彻底阻断火口回火,采用防离焰大火口令火口燃气流速永远低于燃烧扩散速度,实现火盖永不回火永不离焰高稳定燃烧。现有多引射管铸铝炉头,中部燃烧区域仅靠空气涵道吸气助燃,故不同程度缺氧已成通病。本炉头采用中央风窗直接向中部燃烧区域供氧,彻底解决炉头中部缺氧难题。现有灶面板显示单一,本灶面板设有倾斜嵌入液晶板,增设光亮窗口,优化了人机交互界面。现有鼓风燃气灶风效功能单一,本鼓风燃气灶采用过盈鼓风、溢风口大循环,形成促进燃烧、保障安全的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防火盖、风窗炉头、双显面板、鼓风燃气灶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部件及燃气灶,尤其涉及一种不回火不离焰火盖、不缺氧不漏水不回火不离焰风窗炉头、过盈鼓风生态燃气灶机壳、混合双显燃气灶面板、以及采用上述技术的燃气灶/集成灶。
技术介绍
现有大气式燃烧器是当今燃气灶的主流配置。其中关键的火盖和炉头盘性能基本决定了燃气灶热工参数的优劣。一、燃烧器的火盖火口,主要为圆孔火口、条缝火口。火口截面、深度、间隔,均受大气式燃烧条件限制,难有突破。这种火口尚存不足,例如。1、现有火口截面尺寸大小,既要防止小流量流速过低发生回火,又要防止大流量流速过高发生离焰,大小两头兼顾左右为难,只能在中间一个小范围内寻求平衡,即使这样安全边际也不高。2、为防止火口离焰/脱火,近年来采用增加稳焰火口的方式来稳定主火,这几乎成为稳定火焰的唯一手段,但该手段对防止火口回火无效。3、为防止火口回火,现有火口的单孔截面与总面积都较小,以增大吸热、增大火口燃气流速,这需要提高炉头燃气流出静压力。4、炉头较大的流出静压力将阻碍引射管吸入更多的空气,这不利于燃烧。5、在无法突破当今火口限制的情况下,一些需要火口配合的功能将受到限制。如超级猛火、超大调节范围、超强工况适应能力、跨界燃烧(可全预混燃烧和大气式燃烧)等。6、为改善上述状况,中国专利201821288831提出了一种高效火盖,其核心技术为采用网状件防止回火。a.但该专利网状件很单薄,纵深很小,其分隔火焰降低燃烧传播速度的效果有限。b.又由于该网状件体量不大,吸热面积不大,故降低火焰温度降低燃烧速度的效果也有限。c.该专利拟增加火孔单个面积与总面积降低燃气流速提高一次空气系数,但回火安全边际减小,单薄网状件内外温差小会增加热回火风险,故增加火孔面积受限。d.该专利限定的网状件单孔面积范围太大,在单个网孔面积虽小于但接近于单个火孔面积时,防止回火的效果就更有限了。e.因内侧火孔火焰热交换路径长吸热充分,其热效率远高于外侧火孔,若该火盖放弃在内周壁上设置火孔,其高效火盖的高效将打折扣。f.该火盖构思大方向十分正确合理,遗憾的是具体技术措施没到位,防回火促安全、提高热效率等愿景未能充分体现,故尚有改进空间。二、当今炉头/燃烧器有一尴尬,即二次空气透风良好有利燃烧的炉头却不防水,防水良好有利保洁的炉头却不利透风不利燃烧。顾此失彼不能两全。特别是近年来崛起的具有炉头大底板的铸铝炉头盘,防水效果十分优秀已成当今主流,但炉头大底板却阻断了上下垂直透风,中部燃烧区域仅靠横向的空气涵道吸入空气助燃,由于吸入动力有限故效果欠佳,制约了性能进一步提高。三、几十年来家用燃气灶的一、二次空气配给形式都是以自然吸入为主,现虽有一些采用鼓风机提升燃气灶性能的方案,但还不够完善故生产极少。例如。1、中国专利201410076533提出一种鼓风高效燃气灶,以此解决了一、二次空气不足问题。a.但结构还不够精简,需增加二次空气补入环61、外环部62、中心部63等结构配件,增加了生产成本。b.燃烧器10的顶部从外到内均被空气补入环61、外火盖5、外环部62、内火盖4、中心部63等结构配件全覆盖,锅具溢水滴落其间不能外排,有积涝成疾之嫌。c.鼓风是助燃空气唯一来源,助燃空气也是鼓风唯一出路,两者高度关联没有弹性,这对风机风量的准确匹配能力有较高要求,增加了生产难度。2、中国专利201510226229鼓风燃烧器及燃气灶、中国专利201410830649一种带有鼓风机的燃气灶,其风机只是为了提供充足的一次空气而设置,对强化二次空气、散热降温、防爆安全等没有连带考虑。3、中国专利201621086064一种灶用冷却装置及应用其的燃气灶,其风机只是为了散热降温而设置,对重要的供风助燃没有连带考虑。本专利拟对上述不足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1、提供一种可挡水的防水火盖。2、提供一种不回火不离焰的双防火盖。3、提供一种防回火防离焰防溢水的三防火盖。4、提供一种既透风又防水的中央风窗炉头盘。5、提供一种不缺氧的防水风窗炉头。6、提供一种不回火不离焰的安全燃烧炉头。7、提供一种不缺氧不漏水不回火不离焰风窗炉头。8、提供一种深度开发风机潜能的过盈鼓风生态燃气灶机壳。9、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光亮窗口的混合双显燃气灶面板。10、提供一种集双防三防火盖、防水风窗炉头盘、过盈鼓风生态燃气灶机壳、混合双显燃气灶面板的不缺氧不漏水不回火不离焰的风窗炉头燃气灶,力促热流量、热效率、废气排放、安全防护等综合指标迈上新台阶。本专利技术依据的常识大气式燃气灶工作时,燃气从炉头引射管引入一次空气进行混合,混合燃气(以下简称燃气)在炉头静压力驱动下从火盖火口流出。火焰在火口稳定燃烧是基本要求,火焰缩回火口在内部燃烧称回火,火焰局部脱离火口称离焰,火焰全部脱离火口称脱火。离焰与脱火本质相同仅程度不同,以下用离焰统称。大气式燃烧器有如下特性。1、火口截面越小,燃气流速越快,越不容易回火,但易离焰。2、火口截面越大,燃气流速越慢,越不容易离焰,但易回火。3、一次空气系数越小,预混空气越少,燃烧速度越慢,火口越不容易回火,但易离焰。4、一次空气系数越大,预混空气越多,燃烧速度越快,火口越不容易离焰,但易回火。5、燃气温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火口越不容易离焰,但易回火。6、燃气温度越低,燃烧速度越慢,火口越不容易回火,但易离焰。以上燃烧器特性表明:火盖火口的回火与离焰永远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现有燃气灶火盖火口是在回火与离焰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安全边际不高。本专利技术的机理和逻辑如下:1、火焰在大空间燃烧时,因无阻拦无吸热故火焰传播速度快,在被局限于小空间燃烧时遭边界阻隔遭边界吸热故传播速度慢。当燃烧空间分隔小到一定程度,则阻隔严重吸热大增,温度低于燃点传播趋于零,即失去燃烧条件火焰无法燃烧。2、本专利技术不回火不离焰的双防火盖,特选专门的多孔隙透气阻燃件置于火盖火口处,将流经阻燃件的燃气分隔成无数细小空间阻碍燃烧传播,燃烧速度即刻变慢产生的热量因此减少温度随之下降,同时细小空间边界具有极大表面快速吸热降温,双重因素叠加协同破坏火口回火燃烧条件,可以从量变到质变,实现从条件安全跃升为无条件的本质安全的蜕变,形成燃烧无法逾越的挡火墙,可彻底阻断火口火焰回燃令双防火盖永不回火。3、火焰在火口燃烧时,有一定燃烧速度。当火口燃气流出速度大于燃烧速度时,火焰被燃气推离火口造成离焰。虽加大火口降低流速即可防止离焰,但加大火口会引发回火,故现有火口受回火条件限制不能继续加大。4、现有火口截面不能大,大了会回火,也不能小,小了会离焰。只能在回火与离焰间的小范围内寻求平衡。几十年来纵然火盖外形千变万化,但火口截面依然如故,变化甚微。5、基于双防火盖置入阻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双防火盖,即防回火防离焰的中心火盖/外环火盖,其特征为:双防中心火盖/外环火盖是在中心火盖/外环火盖上增设透气阻燃件构成;透气阻燃件为多孔隙透气针织/编织/无织的单层/多层金属丝网件、或蜂窝状/泡沫状的金属件/陶瓷件;所述透气阻燃件置于火盖内,抵近/接近/覆盖火口以阻断火口火焰回燃,防止火口回火,和/或将透气阻燃件置于火盖上部/顶部,将其作为直接抵抗回火的蜂窝火口/网状火口/泡沫火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防火盖,即防回火防离焰的中心火盖/外环火盖,其特征为:双防中心火盖/外环火盖是在中心火盖/外环火盖上增设透气阻燃件构成;透气阻燃件为多孔隙透气针织/编织/无织的单层/多层金属丝网件、或蜂窝状/泡沫状的金属件/陶瓷件;所述透气阻燃件置于火盖内,抵近/接近/覆盖火口以阻断火口火焰回燃,防止火口回火,和/或将透气阻燃件置于火盖上部/顶部,将其作为直接抵抗回火的蜂窝火口/网状火口/泡沫火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防火盖,其特征为:基于双防火盖不回火,火盖设有防离焰大火口,大火口的单孔截面与总面积不受回火条件限制,加大火口截面/面积可令火口燃气流速大幅降低,直至永远低于火焰扩散传播速度/燃烧速度,防止火口离焰/脱火。


3.小头防水中心火盖,包括中心火盖,其特征为:小头防水中心火盖22,是在普通小头中心火盖的火口1a下方,增设一道环形挡水遮檐22a,为处于挡水遮檐下方的炉头避水风口25b透风挡水。


4.大头防水中心火盖,包括大头中心火盖(专利申请号201811649889),其特征为:大头防水中心火盖23/24上为大直径的头部23a,下为小直径的颈部23b,头部23a膨大厚实形成对下方避水风口25b的天然挡水遮檐,颈部23b缩小留出避水风口25b的出风通道;在头部23a上设有圆孔火口1a或条缝火口6a;为进一步增强挡水效果,扩大防水范围,适配较大避水风口需求,本火盖另外在大头火盖天然挡水遮檐的外沿,再增设一道具有一定宽度的环形挡水遮檐22a,为处于挡水遮檐22a下方的较大避水风口25b透风挡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头防水中心火盖,其特征为:在所述大头防水中心火盖的挡水遮檐22a下方,再增设一道大直径的下层挡水遮檐25a,即构成双层防水火盖25、26;在下层挡水遮檐25a上设有避水风口25b,上层挡水遮檐22a为其透风挡水;下层挡水遮檐25a为处于下方的炉头风口/风窗49f透风挡水;下层挡水遮檐25a上设有点火针/感应针通孔25c;如有需要,还可在下层挡水遮檐25a的下方再设一道防护栅27a。


6.三防大头中心火盖,其特征为:本火盖由三防大头中心火盖盖体28/32、阻燃件29/33、挡圈30/34构成;盖体28/32上为大直径的头部23a,下为小直径的颈部23b,头部23a设有防离焰大火口7a/2a,在头部天然挡水遮檐的外沿,再增设一道具有一定宽度的环形挡水遮檐22a,为处于挡水遮檐下方的避水风口25b透风挡水;阻燃件29/33为柔性可塑的钢丝网件,经火盖开口送入内腔,卷曲盘绕装填于火盖中覆盖火口7a/2a阻断火口回火;阻燃件可自持、卡装、或被挡圈30/34固定于火盖中,可拆卸也可固接;如有需要,还可在挡水遮檐22a下方,再增设一道大直径的下层挡水遮檐25a,为其下方的炉头风窗49f透风挡水;在下层挡水遮檐25a上设有避水风口25b、点火针/感应针通孔25c。


7.顶部开口三防中心火盖,其特征为:本火盖由盖体39/43、蜂窝板40/大孔板44、阻燃件41/45构成;盖体39/43是一种顶部完全开放的中心火盖,其周壁设有防离焰大火口2a或点火引火孔;在火口2a下方设有环状挡水遮檐22a,为其下方的避水风口25b透风挡水;阻燃件41/45、蜂窝板40/大孔板44依次置于火盖中,构成顶部开口三防中心火盖42/46;其中火盖42为顶部蜂窝板三防中心火盖、火盖46为顶部大孔板三防中心火盖;下层阻燃件41/45覆盖全部出火口阻断回火,又因火盖出火口总面积超大燃气流速超低故火口不离焰;如有需要,还可在火盖挡水遮檐22a下方增设下层挡水遮檐25a,构成顶部开口双层三防火盖47,还可在下层挡水遮檐25a下方增设防护栅27a,构成防回火防离焰防溢水防蟑螂的顶部开口四防中心火盖48。


8.不缺氧不漏水风窗炉头,其特征为:本炉头53~59,由风窗炉头盘49/52、挡水圈50/51、防水中心火盖22~27以及具有防水功能的三防/四防中心火盖、外环火盖等构成;风窗炉头盘49/52设有多个增效引射管49b、49c,为炉头提供充裕的一次空气助燃,风窗炉头盘49/52设有中央风窗49f,和/或避水风口25b,和/或底板风口52a,为炉头提供充裕的二次空气助燃,风窗炉头盘49/52保留了空气涵道49e,一可排水二可调济二次空气余缺,故本炉头不缺氧;挡水圈50/51安置在炉头盘台阶49i上,为处于下方的中央风窗49f透风挡水;防水中心火盖安置在火盖支座49h上,其挡水遮檐22a为处于下方的避水风口25b透风挡水;外环火盖安置在炉头盘燃气环槽49d上,燃气环槽49d为处于下方的底板风口52a透风挡水,令炉头不漏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良知
申请(专利权)人:谈良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