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胶管内壁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796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胶管内壁清洗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清洗管、气泵、水泵和水槽,清洗管通过连接机构向上倾斜设置在机架上,清洗管的一端连接有三通管,气泵的出口与三通管的第一端口相连通,水泵的进口与水槽相连通,水泵的出口与三通管的第二端口相连通;优点是清洗效果好、水珠不易残留且操作较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胶管内壁清洗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压胶管组装
,尤其涉及一种液压胶管内壁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液压胶管总成是液压系统中常用的一种辅助装置。它是由高压钢丝编织或缠绕胶管及钢件接头经专用设备扣压而成,用来连接液压系统中各类液压元件,主要应用于在工作温度-40℃至+100℃条件下,进行液压动力传送或输送水、气、油等高压介质,以保证液体的循环和传递液体能量。液压胶管从生产厂家出厂时一般为卷盘式,长度通常数百米一卷。因此,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需求情况对其进行切割,但是在切割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部分橡胶粉末附着在胶管口的内壁上,这样严重影响胶管的清洁度,如果不对其进行清理,杂质会影响到整个管路的正常运行。传统的清理采用如下方式:1、将毛刷来回伸入到胶管中进行清理,缺点是人工操作手法随意,一方面本身因为刷子变脏等原因刷的不太干净,其次毛刷内外移动时容易把颗粒物向管路内部捅得更深,造成管内二次污染;2、将切割后的胶管接上水龙头直接冲洗,而后在自然干燥,由于传统的水龙头也不具备较高的水压输出能力,因此会发生清理不彻底的现象,此外,采用自然干燥时效无法保证,有时还会发生有水残留于胶管内,导致该胶管不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胶管内壁清洗装置,其清洗效果好、水珠不易残留且操作较为简单。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胶管内壁清洗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清洗管、气泵、水泵和水槽,所述的清洗管通过连接机构向上倾斜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所述的清洗管的一端连接有三通管,所述的气泵的出口与所述的三通管的第一端口相连通,所述的水泵的进口与所述的水槽相连通,所述的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的三通管的第二端口相连通。所述的机架上固定有一保护罩,所述的保护罩的前侧开设有供液压胶管伸入的通孔,所述的清洗管位于所述的保护罩内,且正对所述的通孔。该结构中,保护罩的设置起到保护清洗管的作用,避免其外露,通孔的设置则方便液压胶管伸入,当待处理的液压胶管从通孔伸入后,就可以直接套在清洗管上进行清理作业。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驱动气缸和安装板,所述的驱动气缸固定在所述的保护罩内,所述的安装板可前后移动设置在所述的保护罩内,且所述的安装板与所述的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相固定,所述的清洗管固定在所述的安装板上。该结构中,由于驱动气缸固定在保护罩内,当驱动气缸驱动安装板前后移动时,固定在安装板上的清洗管也随之同步前后移动,从而能够对液压胶管的不同内壁处进行清理,使得清理效果更佳。所述的安装板与所述的保护罩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的导向组件由两组左右间隔设置的导向单元组成,每组所述的导向单元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和导向轴,所述的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的第二安装座前后间隔固定在所述的保护罩的上端,所述的导向轴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的第二安装座之间,所述的保护罩的上端开设有滑槽,所述的安装板的上端穿过所述的滑槽后滑动设置在所述的导向轴上。该结构中,导向组件的设置利于安装板的顺畅移动,导向组件包括两组导向单元,两组单向单元分别设置在安装板的两侧,使得安装板移动更为顺畅,其中在安装板的上部安装有直线轴承,直线轴承同轴连接在导向轴上,这样便能轻松实现安装板在导向轴的位移。所述的液压胶管内壁清洗装置还包括一用于夹持液压胶管的夹持机构,所述的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的保护罩内。该结构中,夹持机构的设置用于夹持住液压胶管,以防止在清洗过程中,液压胶管随意晃动。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的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的第二固定板分别左右间隔固定在所述的保护罩的顶部,且所述的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的第二固定板之间固定有多根加强杆,所述的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的第一固定板上,且所述的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的第一固定板后与所述的第一移动板相固定,所述的第一移动板通过第一联动杆与所述的第一夹持板相固定,所述的第二气缸固定在所述的第二固定板上,且所述的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的第二固定板后与所述的第二移动板相固定,所述的第二移动板通过第二联动杆与所述的第二夹持板相固定。该结构中,第一移动板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能够左右位移,第二移动板在第二气缸的作用下能够左右位移,这样使得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之间的距离得以快速调整,一方面能快速实现夹持和松开的工序,另一方面能够根据液压胶管的外径来适应性调整,使得夹持更为牢靠。所述的第一夹持板上开设有第一V型槽,所述的第二夹持板上开设有第二V型槽,所述的第一V型槽和所述的第二V型槽之间形成一夹持间隙,所述的夹持间隙正对所述的通孔,所述的清洗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的夹持间隙内。该结构中,第一V型槽和第二V型槽形成的夹持间隙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液压胶管,且夹持较为牢靠,清洗管的出口端位于夹持间隙内,这样当液压胶管从通孔进入,并套在清洗管后,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相互靠近,实现可靠夹持的目的,清洗完成后,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相互远离,松开液压胶管后即可取出清理后的液压胶管。所述的水槽固定在所述的机架内,且所述的水槽的侧壁上连接有一水管,所述的水槽的上端开设有一回流口,所述的回流口处安装有过滤网,所述的保护罩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将喷洒出的水导向所述的回流口的导流斜面。该结构中,水管的设置用于向水槽补充水,回流口的设置利于收集喷洒出来的水,过滤网起到过滤杂质的作用,导流斜面的设置利于水快速流向回流口,该结构实现了废水回收利用的目的,较为节能。所述的清洗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辅助孔。该结构中,辅助孔的设置利于全方位对液压胶管的内壁进行清理,使得清理效果更佳。所述的机架底部的四个边角分别固定有万向轮。其好处在于便于整体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清洗管倾斜设于机架上,这样一方面便于液压胶管对准套入,另一方面方便水珠和杂质落下,不易残留在胶管内;清洗管分别与气泵和水泵相连通,在清理时,首先水泵抽取水槽内的水向清洗管输送,随后经清洗管喷向液压胶管内部,使附着在液压胶管内壁上的杂质被清理干净,随后水泵停止工作,气泵开始工作,气泵用于使液压胶管内部吹气,使未被清理的杂质和残留的水分被进一步清理,这样将清理和干燥的作业整合在一起,极大方便了操作者;本技术清洗效果好、水珠不易残留且操作较为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气泵、水泵与清洗管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分解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分解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中清洗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夹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夹持机构分解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液压胶管内壁清洗装置,包括机架1,还包括清洗管2、气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胶管内壁清洗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管、气泵、水泵和水槽,所述的清洗管通过连接机构向上倾斜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所述的清洗管的一端连接有三通管,所述的气泵的出口与所述的三通管的第一端口相连通,所述的水泵的进口与所述的水槽相连通,所述的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的三通管的第二端口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胶管内壁清洗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管、气泵、水泵和水槽,所述的清洗管通过连接机构向上倾斜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所述的清洗管的一端连接有三通管,所述的气泵的出口与所述的三通管的第一端口相连通,所述的水泵的进口与所述的水槽相连通,所述的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的三通管的第二端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胶管内壁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上固定有一保护罩,所述的保护罩的前侧开设有供液压胶管伸入的通孔,所述的清洗管位于所述的保护罩内,且正对所述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胶管内壁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驱动气缸和安装板,所述的驱动气缸固定在所述的保护罩内,所述的安装板可前后移动设置在所述的保护罩内,且所述的安装板与所述的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相固定,所述的清洗管固定在所述的安装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胶管内壁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与所述的保护罩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的导向组件由两组左右间隔设置的导向单元组成,每组所述的导向单元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和导向轴,所述的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的第二安装座前后间隔固定在所述的保护罩的上端,所述的导向轴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的第二安装座之间,所述的保护罩的上端开设有滑槽,所述的安装板的上端穿过所述的滑槽后滑动设置在所述的导向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胶管内壁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胶管内壁清洗装置还包括一用于夹持液压胶管的夹持机构,所述的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的保护罩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东杰励俊杰王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北仑海纳液压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