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荷通道、配流盘、柱塞泵及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91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柱塞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卸荷通道、配流盘、柱塞泵及马达,为了解决现有配流盘存在着气蚀严重以及震动噪音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卸荷通道,设置在配流盘本体上,包括开设在配流盘本体上的至少一个泄压孔,所述卸荷通道还包括与泄压孔相互连通并用于将进入到泄压孔内的油液排出配流盘本体的泄流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卸荷通道、配流盘、柱塞泵及马达
本专利技术属于柱塞泵
,具体涉及一种卸荷通道、配流盘、柱塞泵及马达。
技术介绍
柱塞泵和马达是液压系统的一个重要装置,它依靠柱塞在缸体中往复运动,使密封工作容腔的容积发生变化来实现吸油、压油。柱塞泵具有额定压力高、结构紧凑、效率高和流量调节方便等优点。柱塞泵广泛应用于高压、大流量和流量需要调节的场合,诸如液压机、工程机械和船舶中。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斜盘式柱塞泵(斜盘式变量柱塞泵)或马达的结构,主要包括壳体1、端盖2、斜盘、滑鞋6、柱塞11、缸体9、配流盘12、主轴4、回程盘8等部件,其中壳体1和端盖2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配流盘12安装在端盖2上,壳体1和端盖2上均设置有轴承安装孔,轴承安装孔内设置有轴承3,主轴的一端依次穿过安装在壳体内的轴承3、安装空间、配流盘12并套设在端盖2上的轴承3中(即是说主轴的两侧分别安装在壳体和端盖内的轴承上),位于壳体外的主轴(即主轴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驱动装置(如电机、内燃机等)或者负载。柱塞泵的工作原理是:主轴4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进行转动,在斜盘6的约束作用下,柱塞11在缸体9的柱塞孔10内往复运动,从而通过配流盘12进行吸油和排油作业。配流盘作为现有柱塞泵和马达中必不可少的部件,用于与柱塞和缸体相互配合实现吸油和排油过程。结合附图2-5,现有技术中的配流盘,包括配流盘12包括配流盘本体1201,配流盘本体120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主轴4穿过的中心通孔1202,配流盘本体1201的一侧设置有腰型的吸油口1203,配流盘本体1201的另一侧设置有腰型的排油口1204,其中排油口1204可以设置多个子排油口1204,其中,配流盘本体1201上还设置有便于安装的定位孔1207,排油口1204和吸油口1203还设置有压力平衡通道1206,通过压力平衡通道1206用于降低低压的吸油口1203与高压的排油口1204交替转换过程中的气蚀和噪音。然而,现有技术中,虽然通过设置压力平衡通道1206能够降低气蚀和噪音,但是由于油液在高低压转换过程中的形成的微小气泡仍然存在着压力平衡通道中,未破裂的气泡会循环进入到油口中,从而使得气蚀现象严重以及震动噪音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配流盘存在着气蚀严重以及震动噪音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卸荷通道、配流盘、柱塞泵及马达,能够降低气蚀现象以及降低震动噪音,提高配流盘的使用寿命。为解决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卸荷通道,设置在配流盘本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在配流盘本体上的至少一个泄压孔,所述卸荷通道还包括与泄压孔相互连通并用于将进入到泄压孔内的油液排出配流盘本体的泄流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孔开设在柱塞泵的缸体沿着配流盘本体的吸油口与排油口转动路径对应的配流盘本体上,并且所述泄压孔开设在吸油口与排油口之间配流盘本体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孔开设在配流盘本体上的吸油口的末端的配流盘本体上并且所述泄压孔与吸油口具有间距,和/或所述泄压孔开设在配流盘本体上的排油口的末端的配流盘本体上并且所述泄压孔与排油口具有间距。在一些实施例中,配流盘本体的吸油口的末端设置至少一个泄压孔,和/或配流盘本体的排油口的末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泄压孔。在一些实施例中,配流盘本体的吸油口末端的每一个泄压孔均连通有一个泄流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配流盘本体的排油口末端的每一个泄压孔均连通有一个泄流通道,或者配流盘本体的排油口末端的各个泄压孔共同连通一个泄流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流通道倾斜或者水平的开设在配流盘本体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配流盘,包括配流盘本体,所述配流盘本体上开设有吸油口和排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盘本体上开设置有前面讲述的卸荷通道。即卸荷通道的结构在前面已经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柱塞泵,包括缸体和与缸体相互配合的配流盘,所述配流盘包括配流盘本体,所述配流盘本体上开设有吸油口和排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盘本体上开设置有前面讲述的卸荷通道。即卸荷通道的结构在前面已经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马达,包括缸体和与缸体相互配合的配流盘,所述配流盘包括配流盘本体,所述配流盘本体上开设有吸油口和排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盘本体上开设置有前面讲述的卸荷通道。即卸荷通道的结构在前面已经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卸荷通道,设置在配流盘上,卸荷通道包括开设在配流盘本体上的至少一个泄压孔,所述卸荷通道还包括与泄压孔相互连通并用于将进入到泄压孔内的油液排出配流盘本体的泄流通道。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卸荷通道,当柱塞在配流盘上吸油口和排油口之间进行转换的过程中,产生的微小气泡能够进入到泄压孔并通过泄流通道排出配流盘,从而防止气泡在配流盘上堆积,降低气蚀现象以及降低震动和噪音,从而提高配流盘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斜盘式柱塞泵或者马达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配流盘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B处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的配流盘的后视图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A处的剖视图示意图;图8为图6中B-B处的剖视图示意图;图9为图6中C-C处的剖视图示意图;图10为图6中D-D处的剖视图示意图;图中标记:1、壳体,2、端盖,3、轴承,4、主轴,5、剖分轴承,6、斜盘,7、滑鞋,8、回程盘,9、缸体,10、柱塞孔,11、柱塞,12、配流盘,1201、配流盘本体,1202、中心孔,1203、吸油口,1204、排油口,1205、子排油口,1206、压力平衡通道,1207、定位孔,1208、密封槽,1209、泄压孔,1210、泄流通道,1210、大头端,13、叶轮,14、吸油腔,15、回位油缸,16、回位活塞杆,17、套筒,18、上回位弹簧,19、凸缘,20、上调节杆,21、变量油缸,22、变量活塞杆,23、下调节杆,24、下回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卸荷通道,设置在配流盘本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在配流盘本体上的至少一个泄压孔,所述卸荷通道还包括与泄压孔相互连通并用于将进入到泄压孔内的油液排出配流盘本体的泄流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卸荷通道,设置在配流盘本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在配流盘本体上的至少一个泄压孔,所述卸荷通道还包括与泄压孔相互连通并用于将进入到泄压孔内的油液排出配流盘本体的泄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荷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孔开设在柱塞泵的缸体沿着配流盘本体的吸油口与排油口转动路径对应的配流盘本体上,并且所述泄压孔开设在吸油口与排油口之间配流盘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荷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孔开设在配流盘本体上的吸油口的末端的配流盘本体上并且所述泄压孔与吸油口具有间距,和/或所述泄压孔开设在配流盘本体上的排油口的末端的配流盘本体上并且所述泄压孔与排油口具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荷通道,其特征在于,配流盘本体的吸油口的末端设置至少一个泄压孔,和/或配流盘本体的排油口的末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泄压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卸荷通道,其特征在于,配流盘本体的吸油口末端的每一个泄压孔均连通有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莽雷德全王中伟冯晓磊刘猛刘鸿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宜宾普什驱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