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处理用筛分分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7835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食用菌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处理用筛分分类装置,包括箱体、筛分板、驱动马达、收集盒和支腿,所述箱体的顶端内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后端表面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前端表面连接有筛分板,所述筛分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板,且卡板的外端卡合连接有固定在外壳内壁上的连接块,所述外壳的下表面焊接有安装板,所述调节板的外侧设置有套板,所述第一齿盘的下方设置有通过轴承与箱体内壁连接的第二齿盘,所述箱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后端表面固定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箱体的下表面焊接有支腿。该食用菌处理用筛分分类装置,筛分结构简单,无需人力辅助,同时还便于对筛板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处理用筛分分类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处理
,具体为一种食用菌处理用筛分分类装置。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可供人们使用的大型真菌,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味道还十分的鲜美,所以十分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通过食用菊加工制作出来的产品,食用菊在进行产品制作加工之前,往往需要对其进行筛分,以筛分出一些干瘪失去水分死亡的食用菊,从而方便后续对食用菊的加工,所以就会用到筛分分类装置;但是市面上现有的筛分分类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其筛分过程往往需要复杂的结构进行,同时还可能需要人力辅助,十分麻烦,同时还不便于对筛板进行清理,所以现开发出一种食用菌处理用筛分分类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处理用筛分分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面上现有的筛分分类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其筛分过程往往需要复杂的结构进行,同时还可能需要人力辅助,十分麻烦,同时还不便于对筛板进行清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处理用筛分分类装置,包括箱体、筛分板、驱动马达、收集盒和支腿,所述箱体的顶端内部设置有外壳,且外壳的左右两端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并且弹簧的顶端与箱体的内壁焊接,所述外壳的后端表面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前端表面连接有筛分板,所述筛分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板,且卡板的外端卡合连接有固定在外壳内壁上的连接块;所述外壳的下表面焊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外侧设置有套板,且套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一齿盘,所述第一齿盘的下方设置有通过轴承与箱体内壁连接的第二齿盘,且第一齿盘的外端表面连接有固定在箱体内壁上的驱动马达,所述箱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收集盒,且收集盒的内部穿插有横杆,所述收集盒的后端表面固定有第一限位板,且第一限位板的后端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箱体的下表面焊接有支腿。本技术还提供所述外壳和连接板构成拆卸结构,且连接板和筛分板组合构成一体化结构,并且筛分板与外壳卡合连接。本技术还提供所述调节板的前端表面呈锯齿状凸出结构,且调节板通过该凸出结构与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啮合传动,并且调节板在套板上为滑动结构。本技术还提供所述收集盒在箱体的内部底端为滑动结构,且收集盒和横杆的连接方式为套接。本技术还提供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横切面均呈“L”形结构,且第二限位板和箱体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并且第二限位板在箱体上为升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食用菌处理用筛分分类装置,筛分结构简单,无需人力辅助,同时还便于对筛板进行清理;1、调节板的前端表面呈锯齿状凸出结构,且调节板通过该凸出结构与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啮合传动,这样通过控制第一齿盘转动,即可使得调节板进行反复的上下滑动,以带动外壳震动进行筛分;2、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L”形结构,使得二者进行连接,即可对收集盒进行限位,以避免在接取原料时收集盒出现偏移;3、外壳与连接板可拆卸,同时与连接板构成整体的筛分板又与外壳卡合连接,这样就便于对筛分板进行拆卸清理,以避免其表面堵塞影响筛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调节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收集盒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外壳;3、弹簧;4、连接板;5、筛分板;6、卡板;7、连接块;8、安装板;9、调节板;10、套板;11、第一齿盘;12、第二齿盘;13、驱动马达;14、收集盒;15、横杆;16、第一限位板;17、第二限位板;18、支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处理用筛分分类装置,包括箱体1、外壳2、弹簧3、连接板4、筛分板5、卡板6、连接块7、安装板8、调节板9、套板10、第一齿盘11、第二齿盘12、驱动马达13、收集盒14、横杆15、第一限位板16、第二限位板17和支腿18,箱体1的顶端内部设置有外壳2,且外壳2的左右两端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3,并且弹簧3的顶端与箱体1的内壁焊接,外壳2的后端表面连接有连接板4,且连接板4的前端表面连接有筛分板5,筛分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板6,且卡板6的外端卡合连接有固定在外壳2内壁上的连接块7;外壳2的下表面焊接有安装板8,且安装板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板9,调节板9的前端表面呈锯齿状凸出结构,且调节板9通过该凸出结构与第一齿盘11和第二齿盘12啮合传动,并且调节板9在套板10上为滑动结构,通过调节板9的滑动便于控制外壳2进行升降,调节板9的外侧设置有套板10,且套板10的前侧设置有第一齿盘11,第一齿盘11的下方设置有通过轴承与箱体1内壁连接的第二齿盘12,且第一齿盘11的外端表面连接有固定在箱体1内壁上的驱动马达13,箱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收集盒14,且收集盒14的内部穿插有横杆15,收集盒14在箱体1的内部底端为滑动结构,且收集盒14和横杆15的连接方式为套接,利用收集盒14的滑动便于将其取出,收集盒14的后端表面固定有第一限位板16,且第一限位板16的后端连接有第二限位板17,第一限位板16和第二限位板17的横切面均呈“L”形结构,且第二限位板17和箱体1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并且第二限位板17在箱体1上为升降结构,这样便于利用第一限位板16和第二限位板17对收集盒14进行限位,箱体1的下表面焊接有支腿18。如图1中外壳2和连接板4构成拆卸结构,且连接板4和筛分板5组合构成一体化结构,并且筛分板5与外壳2卡合连接,这样便于对筛分板5进行拆卸,以对其进行清理。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食用菌处理用筛分分类装置时,首先通过箱体1顶端的开口将食用菌原料的倒入到外壳2的内部,随后对外壳2的顶部开口进行封口,接着工作人员启动驱动马达13,以控制图2和图5所示的第一齿盘11进行顺时针转动;如图2所示,第一齿盘11外表面的锯齿结构仅分布4个,此时在其转动的过程中,将会带动第二齿盘12逆时针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齿盘12推动调节板9在套板10上向下滑动,从而使得外壳2下降,而当第一齿盘11与第二齿盘12上的锯齿结构分离时,此时第一齿盘11上的锯齿结构将与调节板9上的锯齿结构接触,进而推动调节板9在套板10上上滑,以推动外壳2上升,此过程反复进行,配合弹簧3的使用,使得外壳2可以不停的上下抖动,进而通过图3所示的筛分板5对原料进行筛分;筛分出来的原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处理用筛分分类装置,包括箱体(1)、筛分板(5)、驱动马达(13)、收集盒(14)和支腿(18),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端内部设置有外壳(2),且外壳(2)的左右两端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3),并且弹簧(3)的顶端与箱体(1)的内壁焊接,所述外壳(2)的后端表面连接有连接板(4),且连接板(4)的前端表面连接有筛分板(5),所述筛分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板(6),且卡板(6)的外端卡合连接有固定在外壳(2)内壁上的连接块(7);/n所述外壳(2)的下表面焊接有安装板(8),且安装板(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板(9),所述调节板(9)的外侧设置有套板(10),且套板(10)的前侧设置有第一齿盘(11),所述第一齿盘(11)的下方设置有通过轴承与箱体(1)内壁连接的第二齿盘(12),且第一齿盘(11)的外端表面连接有固定在箱体(1)内壁上的驱动马达(13),所述箱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收集盒(14),且收集盒(14)的内部穿插有横杆(15),所述收集盒(14)的后端表面固定有第一限位板(16),且第一限位板(16)的后端连接有第二限位板(17),所述箱体(1)的下表面焊接有支腿(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处理用筛分分类装置,包括箱体(1)、筛分板(5)、驱动马达(13)、收集盒(14)和支腿(18),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端内部设置有外壳(2),且外壳(2)的左右两端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3),并且弹簧(3)的顶端与箱体(1)的内壁焊接,所述外壳(2)的后端表面连接有连接板(4),且连接板(4)的前端表面连接有筛分板(5),所述筛分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板(6),且卡板(6)的外端卡合连接有固定在外壳(2)内壁上的连接块(7);
所述外壳(2)的下表面焊接有安装板(8),且安装板(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板(9),所述调节板(9)的外侧设置有套板(10),且套板(10)的前侧设置有第一齿盘(11),所述第一齿盘(11)的下方设置有通过轴承与箱体(1)内壁连接的第二齿盘(12),且第一齿盘(11)的外端表面连接有固定在箱体(1)内壁上的驱动马达(13),所述箱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收集盒(14),且收集盒(14)的内部穿插有横杆(15),所述收集盒(14)的后端表面固定有第一限位板(16),且第一限位板(16)的后端连接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忠许腾龙金媛媛李娟朱荣荣邵丽赵明文蒋宁王继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之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