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间堆肥发酵池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749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田间堆肥发酵池及使用方法,包括第一发酵池、第二发酵池、第一发酵池材料和使用方法,第一发酵池内空长为3~6m,宽为2~6m,深为1.5~2m,第一发酵池容积为10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田间堆肥发酵池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堆肥
,特别是涉及一种田间堆肥发酵池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好氧堆肥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制作有机肥的重要方法,其基本原理清楚、工艺流程较为成熟。但是传统堆肥工艺和设备存在四个问题:第一,传统堆肥中常出现堆体厌氧发酵的现象,导致大量臭气的产生;第二,由于堆体氧气供应不足,有机质降解往往不够彻底,会导致堆肥发酵不完全,存在烧根风险;第三,传统堆肥的发酵周期一般都需要持续几个月,周期较长,有机肥产生效率相对较低;第四,传统堆肥设备都是针对商品有机肥生产使用,缺乏田间小型实用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田间堆肥发酵池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传统的堆肥化技术采用厌氧的野外堆积法这种方法占地广、时间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田间堆肥发酵池及使用方法,包括第一发酵池、第二发酵池、第一发酵池材料和使用方法,所述第一发酵池内空长为3~6m,宽为2~6m,深为1.5~2m,所述第一发酵池容积为10m3,长宽高分别为6m,最大容积为216m3,所述第一发酵池顶部设置有两个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形状为正方形,所述进料口的边长为0.5m,所述第一发酵池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出料口的长为1~1.5m,所述出料口宽为0.6~1m。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酵池深度为1~1.5m,所述第二发酵池设置在地面之下,所述第二发酵池的表面设置有围墙,所述第二发酵池的侧面设置有滤液收集盒,所述滤液收集盒的宽度为2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酵池顶盖材料为钢筋浇筑,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为钢筋,所述第一发酵池内安装有温度监控器,所述第一发酵池的侧面设置有氧气盒,所述氧气盒与第一发酵池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进料:通过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果园修剪枝条等纤维粉碎;(2)准备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EM菌酵母菌、里氏木霉等菌株优化组合(有效活菌数≥25亿/g)1公斤;(3)调节碳氮比的物料,所述物料碳氮比为25~35:1;(4)堆垛发酵,将步骤(1)、(2)和(3)中的物料混合均匀,调整水分到50-65%,堆成高80-120CM,宽度120-150CM的条垛进行发酵;(5)翻堆,所述翻堆是在堆垛中间温度达到40度时开始翻堆,每周翻堆1-2次,温度升到60度时加密翻堆次数,直至发酵成熟为止,要30~40天;(6)有机肥陈化处理,堆料温度低于40度以下后,将发酵成熟的物料收成堆进行陈化处理,通过风干和后续加工,减少物料水分,陈化时间为10-15天;(7)在堆肥中加入适量的粉煤灰、磷矿粉、沸石、黏土、草炭等钝化剂;(8)将所述堆肥中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收集。进一步地,所述堆肥中含水率为40%~65%。进一步地,所述堆肥要求温度为45~60℃。进一步地,所述堆肥材料中的含氧量为5%~15%。进一步地,所述堆肥中PH值为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田间有机肥发酵池的设计和应用,可以解决田间作物秸秆、蔬菜尾菜和畜禽粪便等多种料投放下,通过调节物料发酵时的供氧量、温度和水分等指标,来提高发酵效率,使其达到完全腐熟状态后进行利用。2、本专利技术可以减少物料的收集、运输,减少养分损失、减少劳动力投入;可以监测温度、水分及pH等环境指标,缩短发酵时间、确保发酵完全。3、节省空间和用地,方便灵活,适宜普通农户自制堆肥使用,可以降低有机肥使用成本、降低生态环境污染风险,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发酵池、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发酵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田间堆肥发酵池及使用方法,包括第一发酵池、第二发酵池、第一发酵池材料和使用方法,第一发酵池内空长为3~6m,宽为2~6m,深为1.5~2m,第一发酵池容积为10m3,长宽高分别为6m,最大容积为216m3,第一发酵池顶部设置有两个进料口,进料口的形状为正方形,进料口的边长为0.5m,第一发酵池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的形状为长方形,出料口的长为1~1.5m,出料口宽为0.6~1m。第二发酵池深度为1~1.5m,第二发酵池设置在地面之下,第二发酵池的表面设置有围墙,第二发酵池的侧面设置有滤液收集盒,滤液收集盒的宽度为2m,所有堆的物料都可以放在第二发酵池内,滤液收集盒可以收集滤液,同时也可以安装鼓风机,便于第二发酵池内物料的发酵,如果第二发酵池内堆放了物料也可以在物料的顶部覆盖薄膜,方便在田间地头使用。第一发酵池顶盖材料为钢筋浇筑,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为钢筋,第一发酵池内安装有温度监控器,第一发酵池的侧面设置有氧气盒,氧气盒与第一发酵池连通,温度监控器可以监测第一发酵池内的温度,氧气盒可以使第一发酵池内保持充足的氧气。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进料:通过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果园修剪枝条等纤维粉碎;(2)准备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EM菌酵母菌、里氏木霉等菌株优化组合(有效活菌数≥25亿/g)1公斤;(3)调节碳氮比的物料,物料碳氮比为25~35:1,可以有利于堆肥快速发酵,随着堆肥的发生,碳氮比不断减少,当碳氮比减少到20以下时,堆肥达到腐熟;(4)堆垛发酵,将步骤(1)、(2)和(3)中的物料混合均匀,调整水分到50-65%,可以以手捏时指缝间见水但不形成水滴下为宜,堆成高80-120CM,宽度120-150CM的条垛进行发酵;(5)翻堆,翻堆是在堆垛中间温度达到40度时开始翻堆,每周翻堆1-2次,温度升到60度时加密翻堆次数,直至发酵成熟为止,要30~40天;(6)有机肥陈化处理,堆料温度低于40度以下后,将发酵成熟的物料收成堆进行陈化处理,通过风干和后续加工,减少物料水分,陈化时间为10-15天,通过翻堆、供应氧气,可以加速堆肥腐熟,一般在30~60天,达到充分腐熟。(7)在堆肥中加入适量的粉煤灰、磷矿粉、沸石、黏土、草炭等钝化剂,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重金属离子的活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田间堆肥发酵池及使用方法,包括第一发酵池、第二发酵池、第一发酵池材料和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酵池内空长为3~6m,宽为2~6m,深为1.5~2m,所述第一发酵池容积为1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田间堆肥发酵池及使用方法,包括第一发酵池、第二发酵池、第一发酵池材料和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酵池内空长为3~6m,宽为2~6m,深为1.5~2m,所述第一发酵池容积为10m3,长宽高分别为6m,最大容积为216m3,所述第一发酵池顶部设置有两个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形状为正方形,所述进料口的边长为0.5m,所述第一发酵池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出料口的长为1~1.5m,所述出料口宽为0.6~1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间堆肥发酵池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酵池深度为1~1.5m,所述第二发酵池设置在地面之下,所述第二发酵池的表面设置有围墙,所述第二发酵池的侧面设置有滤液收集盒,所述滤液收集盒的宽度为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间堆肥发酵池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酵池顶盖材料为钢筋浇筑,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为钢筋,所述第一发酵池内安装有温度监控器,所述第一发酵池的侧面设置有氧气盒,所述氧气盒与第一发酵池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间堆肥发酵池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进料:通过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果园修剪枝条等纤维粉碎;
(2)准备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E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赵敬坤梁涛倪九派罗雪峰况觅李姗蓉周鹏詹雪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马铃薯脱毒研究中心重庆市土壤肥料测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