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璐敏专利>正文

一种垃圾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314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垃圾箱,涉及生活垃圾处理领域。该一种垃圾箱,包括外箱、脱水机构、挤压机构、和加热管,所述外箱的顶端外壁铰接有滑动盖,且滑动盖的一端外壁开设有通水孔,所述滑动盖的顶端外壁设置有进口,所述外箱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内箱,且内箱的底端内壁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底端内壁设置有滑塞,且滑塞的内壁设置有重力传感器,所述外箱的底端外壁设置有挡板,且挡板的内部留有空腔,空腔的内壁与加热管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的内壁设置有电热丝。该一种垃圾箱在垃圾箱满后可以使垃圾箱自动上浮,便于工作人员对水中的垃圾箱进行收集,可以将水下垃圾中的水分从通水孔处挤压出,从而降低了垃圾箱中垃圾的含水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垃圾处理
,具体为一种垃圾箱。
技术介绍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随着持续不断的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产生量每年都在递增,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含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和公共场所、学校、工厂等在日常中产生的垃圾,以及为城市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大,大气环境、地下水源、土壤和农作物等方面都会带来污染,而且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与健康,并且有些危害造成后很难消除。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就越发迫在眉睫,同时对于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技术要求也更高。在河道垃圾的治理中,需要将收集的垃圾收纳在河道垃圾箱中。河道中的垃圾箱相对于陆地上的垃圾箱,由于水下的垃圾含水量较高,因此垃圾箱的重量较大,工作人员在打捞时较为费力,还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在垃圾箱被填满时,如果不能及时清理,也会影响河道垃圾收集装置的工作效果,水下垃圾因为含有大量水分,对后续的处理和运输也较为麻烦,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垃圾箱配合河道垃圾收集装置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箱,解决了河道中的垃圾箱相对于陆地上的垃圾箱,由于水下的垃圾含水量较高,因此垃圾箱的重量较大,工作人员在打捞时较为费力,还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在垃圾箱被填满时,如果不能及时清理,也会影响河道垃圾收集装置的工作效果,水下垃圾因为含有大量水分,对后续的处理和运输也较为麻烦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垃圾箱,包括外箱、脱水机构、挤压机构、和加热管,所述外箱的顶端外壁铰接有滑动盖,且滑动盖的一端外壁开设有通水孔,所述滑动盖的顶端外壁设置有进口,所述外箱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内箱,且内箱的底端内壁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底端内壁设置有滑塞,且滑塞的内壁设置有重力传感器,所述外箱的底端外壁设置有挡板,且挡板的内部留有空腔,空腔的内壁与加热管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的内壁设置有电热丝,且空腔内壁设置有氯化铵固体颗粒,所述底板的顶端外壁与挤压机构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脱水机构包括圆环a、圆环b和圆环c,圆环a的底端外壁和圆环c的顶端外壁均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挤压杆,挤压杆在转动时会将垃圾中的水分挤压出。优选的,所述挤压杆包括上杆,且上杆的一端外壁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下杆,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限位块,所述上杆和下杆的外壁均设置有转杆,转杆的一端外壁活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外壁设置有挤压球,挤压球具有形变效果。优选的,所述挤压球包括活动板,活动板采用为圆台结构,活动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转轴,各部分活动板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活动板间设置有弹簧,弹簧为半圆形。优选的,所述圆环a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环形分布的滑槽,所述滑槽为半环形,所述滑槽的内壁与挤压杆活动连接,挤压杆沿着滑槽转动可以向内弯曲挤压。优选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外壁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的外壁铰接有活动杆,活动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支撑杆a,支撑杆a间设置有软膜,支撑杆a的外壁设置有支撑杆b,支撑杆b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外膜,外膜的内壁设置有支撑架,软膜和外膜间形成有气腔。优选的,所述外膜的外壁开设有气孔,所述外膜靠近气孔的外壁开设有收纳腔,所述空腔的外壁设置有弹力膜,弹力膜的外壁设置有尖刺。(三)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箱,在垃圾大量堆积在内箱内时,垃圾挤压滑动板带动滑动板向下滑动,在垃圾积攒到一定的量时,重力传感器达到所设定值时,电热丝通电,加热管发热,挡板内部的氯化铵固体颗粒在达到度时受热分解,所产生的气体带动滑动板向上移动,从容形成一个浮力腔,浮力腔内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垃圾箱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动,在垃圾箱上浮后,氯化氢气体与氨气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颗粒,可以实现对资源的重复利用,通过这种方式,在垃圾箱满后可以使垃圾箱自动上浮,便于工作人员对水中的垃圾箱进行收集,减少了打捞垃圾箱的人力,提高了对河道垃圾的清洁效率,也避免了垃圾箱被填满后,影响河道垃圾收集装置的工作效果。(2)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箱,通过设置有脱水机构,滑动板在气体的作用下被顶起时,会带动圆环c向上移动,圆环c向上移动时,会带动挤压杆沿着滑槽转动,可以对垃圾进行挤压,因为水下垃圾的含水量较多,通过挤压杆对垃圾的表面进行挤压,可以将水下垃圾中的水分从通水孔处挤压出,从而降低了垃圾箱中垃圾的含水量,减轻了垃圾箱的重量,使垃圾箱更容易上浮,也对垃圾箱内部的垃圾进行了初步的压缩,方便后续垃圾的处理。(3)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箱,在挤压杆转动时,上杆和下杆在限位板的阻挡下只能向内部进行转动,上杆和下杆转动带动转杆转动,转杆转动带动其上的连接杆向垃圾箱内部移动,连接杆上的挤压球可以对垃圾进行更加充分的挤压,挤压球由活动板拼接而成,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可以对将例如易拉罐之类的较硬且内部含水较多的垃圾向中间挤压,提高了对垃圾箱内部垃圾的挤压效果,也防止了挤压球在挤压时被压坏。(4)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箱,在垫板移动时,会带动伸缩杆收缩,活动杆移动带动支撑杆a撑开,支撑杆a上的支撑杆b带动外膜撑开,从而可以从垃圾内部进行挤压,解决了挤压杆只能对垃圾外部进行挤压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挤压效果,外膜和软膜间的空气在外膜撑开时,因为转动的幅度不同,空气通过气孔进入气囊内,气囊从收纳腔内撑开,弹力膜上的尖刺会将垃圾刺破,方便挤压出水分,气囊在收缩的过程中也会将扶着在外膜上的垃圾震动脱落,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河道中的垃圾箱相对于陆地上的垃圾箱,由于水下的垃圾含水量较高,因此垃圾箱的重量较大,工作人员在打捞时较为费力,还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在垃圾箱被填满时,如果不能及时清理,也会影响河道垃圾收集装置的工作效果,水下垃圾因为含有大量水分,对后续的处理和运输也较为麻烦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箱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脱水机构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挤压杆的结构透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箱A处的放大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挤压机构的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箱B处的放大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箱圆环c的结构俯视图。其中,1-滑动盖、2-进口、3-通水孔、4-脱水机构、5-内箱、6-滑动板、7-滑塞、8-挡板、9-加热管、10-电热丝、11-重力传感器、12-外箱、13-圆环a、14-挤压机构、15-圆环b、16-圆环c、17-挤压杆、18-转杆、19-支撑杆a、20-挤压球、21-连接杆、22-下杆、23-限位块、24-连接板、25-上杆、26-伸缩杆、27-外膜、28-固定块、29-支撑杆b、30-活动杆、31-气孔、32-收纳腔、33-滑槽、34-气囊、35-尖刺、36-弹力膜、37-转轴、38-活动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箱,包括外箱(12)、脱水机构(4)、挤压机构(14)、和加热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2)的顶端外壁铰接有滑动盖(1),且滑动盖(1)的一端外壁开设有通水孔(3),所述滑动盖(1)的顶端外壁设置有进口(2),所述外箱(1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内箱(5),且内箱(5)的底端内壁设置有滑动板(6),所述滑动板(6)的底端内壁设置有滑塞(7),且滑塞(7)的内壁设置有重力传感器(11),所述外箱(12)的底端外壁设置有挡板(8),且挡板(8)的内部留有空腔,空腔的内壁与加热管(9)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9)的内壁设置有电热丝(10),且空腔内壁设置有氯化铵固体颗粒,所述底板的顶端外壁与挤压机构(14)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箱,包括外箱(12)、脱水机构(4)、挤压机构(14)、和加热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2)的顶端外壁铰接有滑动盖(1),且滑动盖(1)的一端外壁开设有通水孔(3),所述滑动盖(1)的顶端外壁设置有进口(2),所述外箱(1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内箱(5),且内箱(5)的底端内壁设置有滑动板(6),所述滑动板(6)的底端内壁设置有滑塞(7),且滑塞(7)的内壁设置有重力传感器(11),所述外箱(12)的底端外壁设置有挡板(8),且挡板(8)的内部留有空腔,空腔的内壁与加热管(9)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9)的内壁设置有电热丝(10),且空腔内壁设置有氯化铵固体颗粒,所述底板的顶端外壁与挤压机构(1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机构(4)包括圆环a(13)、圆环b(15)和圆环c(16),圆环a(13)的底端外壁和圆环c(16)的顶端外壁均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挤压杆(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杆(17)包括上杆(25),且上杆(25)的一端外壁活动连接有连接板(24),所述连接板(24)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下杆(22),所述连接板(24)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限位块(23),所述上杆(25)和下杆(22)的外壁均设置有转杆(18),转杆(18)的一端外壁活动连接有连接杆(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璐敏
申请(专利权)人:范璐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