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文龙专利>正文

一种无包边自动充气气球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725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包边自动充气气球及其制作方法,涉及气球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有上片材和下片材两部分,所述上片材和下片材均包括有外PE层、印刷层、渡铝层、尼龙层和内PE层五层,且外PE层位于印刷层外侧,所述印刷层位于渡铝层外侧,所述渡铝层位于尼龙层外侧,所述尼龙层位于内PE层的外侧;所述上片材和下片材通过烫压成型,且压边位于上片材和下片材的空腔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上片材和下片材通过烫压成型后将压边翻转进上片材和下片材的空腔内部,使得本气球具有更精致、更平滑的轮廓,且在美观度和手感上更好,避免外部的压边划伤人体皮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包边自动充气气球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球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包边自动充气气球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常规铝箔气球,由上下两张片材以一定轮廓烫压成型,预留5毫米宽以上的贴合边,裁切后成型,由于需要留出5毫米宽以上的压边,一般的铝箔气球不能做到更精致、更平滑的轮廓,在美观度和手感上存在不足,甚至在使用铝箔气球时,其边沿有划伤人体皮肤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包边自动充气气球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一般的铝箔气球不能做到更精致、更平滑的轮廓,在美观度和手感上存在不足,甚至在使用铝箔气球时,其边沿有划伤人体皮肤的风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无包边自动充气气球,所述气球包括有上片材和下片材两部分,所述上片材和下片材均包括有外PE层、印刷层、渡铝层、尼龙层和内PE层五层,且外PE层位于印刷层外侧,所述印刷层位于渡铝层外侧,所述渡铝层位于尼龙层外侧,所述尼龙层位于内PE层的外侧;所述上片材和下片材通过烫压成型,且压边位于上片材和下片材的空腔内部。上述的无包边自动充气气球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选择上片材和下片材,将内PE层5朝外,将上片材和下片材对齐,将上片材和下片材片进行烫压成型,并留一个封口;将烫压成型后的片材从封口处开始进行翻转,将烫压后的压边翻转进上片材和下片材的空腔内部;加入使气球能自动膨胀的材料,使气球在封口密闭后能产生膨胀;将封口压紧密封,形成一个无包边的气球。上述的无包边自动充气气球的制作方法,其中,将烫压成型后的片材从封口处开始进行翻转,主要包括:制作一个与气球形状相似、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模具立在操作台上;将烫压成型后的片材从封口处套在上述的模具上;沿着封口进行翻转烫压成型后的片材。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上片材和下片材通过烫压成型后将压边翻转进上片材和下片材的空腔内部,使得本气球具有更精致、更平滑的轮廓,且在美观度和手感上更好,避免外部的压边划伤人体皮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气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气球制作方法的翻转过程的正视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气球制作方法的翻转过程的侧视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外PE层;2、印刷层;3、渡铝层;4、尼龙层;5、内PE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无包边自动充气气球。本气球包括有上片材和下片材两部分,上片材和下片材均包括有外PE层1、印刷层2、渡铝层3、尼龙层4和内PE层5五层,且外PE层1位于印刷层2外侧,印刷层2位于渡铝层3外侧,渡铝层3位于尼龙层4外侧,尼龙层4位于内PE层5的外侧;上片材和下片材通过烫压成型,且压边位于上片材和下片材的空腔内部。实施例2:参看图2和图3:无包边自动充气气球的制造方法:S1.选择上片材和下片材,将内PE层5朝外,将上片材和下片材对齐,将上片材和下片材片进行烫压成型,并留一个封口;S2.将烫压成型后的片材从封口处开始进行翻转,将烫压后的压边翻转进上片材和下片材的空腔内部;在此,翻转的方法如下:S21.制作一个与气球形状相似、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模具立在操作台上;S22.将烫压成型后的片材从封口处套在上述的模具上;S23.沿着封口进行翻转烫压成型后的片材。S3.加入使气球能自动膨胀的材料,使气球在封口密闭后能产生膨胀;在此,自动充气原理:利用稀盐酸即使用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即食用小苏打粉混合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在生产气球时,先将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入气球内,再将一定量的稀盐酸用OPP塑料袋包住,实现自动充气时只需要先将气球内的稀盐酸包挤破,稀盐酸便与气球内的碳酸氢钠混合产生二氧化碳,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速度快,所以能快速膨胀成一个完整的气球造型。S4.将封口压紧密封,形成一个无包边的气球。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包边自动充气气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球包括有上片材和下片材两部分,所述上片材和下片材均包括有外PE层(1)、印刷层(2)、渡铝层(3)、尼龙层(4)和内PE层(5)五层,且外PE层(1)位于印刷层(2)外侧,所述印刷层(2)位于渡铝层(3)外侧,所述渡铝层(3)位于尼龙层(4)外侧,所述尼龙层(4)位于内PE层(5)的外侧;/n所述上片材和下片材通过烫压成型,且压边位于上片材和下片材的空腔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包边自动充气气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球包括有上片材和下片材两部分,所述上片材和下片材均包括有外PE层(1)、印刷层(2)、渡铝层(3)、尼龙层(4)和内PE层(5)五层,且外PE层(1)位于印刷层(2)外侧,所述印刷层(2)位于渡铝层(3)外侧,所述渡铝层(3)位于尼龙层(4)外侧,所述尼龙层(4)位于内PE层(5)的外侧;
所述上片材和下片材通过烫压成型,且压边位于上片材和下片材的空腔内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包边自动充气气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选择上片材和下片材,将内PE层(5)朝外,将上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高文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