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行驶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22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角度行驶车,包括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包括水平固定板、竖向固定板、第一齿轮、回转支承机构和转向电机,所述回转支承机构位于水平固定板上方,并与悬架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回转支承机构包括第二齿轮和支承固定环,所述支承固定环与第二齿轮间隙配合固定;所述第一齿轮位于第二齿轮侧方;水平固定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的驱动轴穿过水平固定板与第二齿轮的轴心固定连接,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行驶车辆转向角度受限且行进过程易打滑的问题,通过采用独立控制驱动的可360°转向的车轮组件,实现车辆360°全方位行驶,同时保持车辆行进过程中车轮与地面充分接触,适用于各种崎岖地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角度行驶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行走机构
,具体的说是一种多角度行驶车。
技术介绍
机器人车辆在如今智能时代已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车辆,在消防、反恐、灾害搜救等场合中发挥很大作用,但在这些场合中由于环境较为复杂,路面崎岖,并且由于空间较为狭窄,机器人车辆的转弯角度半径过大,容易受场地限制而无法转向,因而使用场合限制过大,无法应用在一些极端环境中。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向行驶车辆模块化驱动转向系统及车辆,该驱动转向系统包括悬架连杆、减震器、转向电机、减速器、角度传感器、车轮支架、车轮和驱动电机等。转向电机通过联轴器、减速器驱动车架带动车轮独立全向水平360°全向范围转向。通过角度传感器精确检测轮胎位置,实现快速精确地的转向控制。驱动电机安装于轮胎内直接驱动车轮转动。转向电机固定于车底盘上,降低了系统的等效簧下质量,减少共振以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和振动,改善汽车行驶的平稳性。该车辆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向行驶车辆模块化驱动转向系统。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并可实现车辆车轮进行独立全向转向与驱动,提高了转向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但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角度行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承重轴、悬架连杆和车轮组件,所述承重轴固定连接在车架中部,所述悬架连杆设有两组,分别位于车架两侧,且每组悬架连杆的中部位置分别连接承重轴端部;每组悬架连杆的端部下方均连接有一组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包括水平固定板、竖向固定板和车轮转向机构,所述水平固定板与竖向固定板垂直连接,所述车轮转向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回转支承机构和转向电机,所述回转支承机构位于水平固定板上方,且所述回转支承机构的轴向垂直水平固定板,所述回转支承机构与悬架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回转支承机构包括第二齿轮和支承固定环,所述水平固定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承固定环,所述支承固定环与第二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角度行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承重轴、悬架连杆和车轮组件,所述承重轴固定连接在车架中部,所述悬架连杆设有两组,分别位于车架两侧,且每组悬架连杆的中部位置分别连接承重轴端部;每组悬架连杆的端部下方均连接有一组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包括水平固定板、竖向固定板和车轮转向机构,所述水平固定板与竖向固定板垂直连接,所述车轮转向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回转支承机构和转向电机,所述回转支承机构位于水平固定板上方,且所述回转支承机构的轴向垂直水平固定板,所述回转支承机构与悬架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回转支承机构包括第二齿轮和支承固定环,所述水平固定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承固定环,所述支承固定环与第二齿轮采用间隙配合方式固定,且支承固定环与第二齿轮之间保持周向旋转;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第二齿轮侧方,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水平固定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的驱动轴穿过水平固定板与第一齿轮的轴心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行驶车,其特征为:所述竖向固定板上设有车轮转轴,所述车轮转轴与竖向固定板沿车轮转轴的轴向固定,所述车轮转轴与竖向固定板之间沿车轮转轴的周向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角度行驶车,其特征为:所述车轮转轴上位于竖向固定板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程晓晟陈嵩陈福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红胡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