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动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极限(娱乐)运动、旅行、电力等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对于机动平台的需求不仅限于能够快速运输人员、各类器件和其他设备,还需要机动平台具备适应多种地形、优秀的减震以及操纵等性能。现有的机动平台中的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的作用。但现有的悬架对于侧向上的某一车轮受冲击时的吸震缓冲能力较差,且无法根据地形上的障碍产生较好的随动效果,极大地降低了机动平台适应多种地形的能力以及操纵性能。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机动平台,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平台,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动平台分解吸收来自各方向的不规则冲击力。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动平台,包括平台本体、转轴、悬挂机构以及车轮组件;所述平台本体的两端形成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悬挂机构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对应设置;所述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本体、转轴、悬挂机构以及车轮组件;/n所述平台本体的两端形成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n所述悬挂机构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对应设置;/n所述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平台本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转动;/n所述悬挂机构包括悬架组件和减震组件,对应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悬架组件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悬架组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相垂直;/n对应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悬架组件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悬架组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本体、转轴、悬挂机构以及车轮组件;
所述平台本体的两端形成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所述悬挂机构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对应设置;
所述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平台本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所述悬挂机构包括悬架组件和减震组件,对应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悬架组件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悬架组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相垂直;
对应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悬架组件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悬架组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相垂直;
所述悬架组件远离转轴的一端与车轮组件相连接;
所述减震组件支撑于所述平台本体与所述悬架组件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平台本体和所述悬架组件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组件包括悬架和连接座;
所述悬架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两个支撑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相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轮组件相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水平面翘起,所述连接座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在的平面相平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轴线与所述平台本体在宽度方向上的轴线相平行;
所述连接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转轴上,且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以使所述连接座能够带动所述悬架相对所述平台本体转动;
所述连接座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且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悬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平行,以使所述悬架呈A形结构;
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减震组件对应设置,所述减震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平台本体转动连接;
两个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安装套筒,且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对应的所述支撑杆上的所述安装套筒沿竖直方向设置,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对应的所述支撑杆上的所述安装套筒沿水平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组件;
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转向基座、转向连杆、转向连接片、转向轴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冯波涛,郭鹏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晶品特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