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栖液压挖掘机浮箱链轨运行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15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栖液压挖掘机浮箱链轨运行轨道,包括浮箱,所述浮箱设置轨道;上左轨道、上中轨道、上右轨道均为相同材质、相同厚度、相同宽度的轨道耐磨板,且焊接在浮箱上部固定板上表面,即上左轨道、上中轨道、上右轨道下表面均与浮箱上部固定板上表面相平齐;下左轨道、下中轨道、下右轨道均为相同材质、相同厚度、相同宽度的轨道耐磨板,且焊接在浮箱下部固定板下表面,即下左轨道、下中轨道、下右轨道上表面均与浮箱下部固定板下表面相平齐。本发明专利技术三道运行轨道结构合理,便于脱离泥沙,不易积存泥沙,维修方便,易于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栖液压挖掘机浮箱链轨运行轨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挖掘机浮箱链轨
,具体地说是一种两栖液压挖掘机浮箱链轨运行轨道。
技术介绍
浮箱链轨运行轨道是履带运动的路线轨迹,运行轨道分为上下各三道,其中浮箱上部中间一道,浮箱上部左右两侧各一道;浮箱下部中间一道,浮箱下部左右两侧各一道。运行轨道结构合理性,决定其是否耐用,是否方便维修。常规型结构,三道运行轨道内均为内凹形式,浮箱上部与下部对称分布,用于履带链轨滚轮运行,见图至图7,常规浮箱三道链轨运行轨道结构轴测图,但其结构布局有以下缺陷:①此链轨运行轨道结构复杂、制作麻烦、成本高。②轨道为U型容易积存泥水、砂土,不便于清理,导致运行轨道加速锈蚀、链轨磨损。③轨道耐磨板、轨道导轨,采用整体焊接,焊缝长,不便于维修,不便于去除、不利于更换已磨损的运行轨道部位。图1至图7所示,常规浮箱链轨运行轨道结构,三道运行轨道内均为上下内凹形式,浮箱上部与下部对称均匀分布,用于履带链轨滚轮运行,但其结构布局有以下缺陷:①此链轨运行轨道结构复杂、制作麻烦、成本高。放大图部分,轨道板1、轨道加固板2、轨道支承板5,三个件组合焊接成浮箱上表面左侧链轨运行轨道,轨道耐磨板3、轨道导轨4材质均为NM360,分别整体焊接于轨道板1、轨道支承板5,其中轨道耐磨板3用于支撑链轨滚轮运动,轨道导轨4用于限位链轨左右漂移,确保按正常行走轨迹运动。浮箱上部加固板Ⅰ6、浮箱上部加固板Ⅱ7、浮箱上部加固板Ⅲ8用于支撑加固轨道支承板5,确保支撑加固轨道支承板5具有足够强度、刚度。此结构复杂、成本高、制作效率低下。②中间轨道为U型容易积存泥水、砂土,不便于于清理,加速运行轨道锈蚀、链轨磨损。见放大图,中间轨道由中间导轨加固板9、中间轨道板11、中间轨道加固板14三者组成中间轨道,中间轨道耐磨板12整体焊接于中间轨道板11上部,中间轨道耐磨板12,其材质为NM360,用于支撑链轨滚轮按正常轨迹运行。轨道导轨10、轨道导轨15分别整体焊接于中间导轨加固板9、中间轨道加固板14,其材质均为NM360,用于限位链轨左右漂移。浮箱上部加固板Ⅰ6、浮箱上部加固板Ⅱ7、浮箱上部加固板Ⅲ8用于支撑中间导轨加固板9,以增强其刚度和强度。浮箱上部加固板Ⅳ16、浮箱上部加固板Ⅴ17、浮箱上部加固板Ⅵ18用于支撑中间导轨加固板14,中间轨道加固板13焊接于中间轨道板11下表面,以增强其刚度和强度。此结构复杂、成本高、制作效率低下,U型结构不利于清理积存泥水、砂土。③轨道耐磨板、轨道导轨,采用整体焊接,焊缝长,不方便于维修,不利于去除、更换已磨损运行轨道部位。轨道耐磨板3、轨道导轨4,轨道导轨10、中间轨道耐磨板12、轨道导轨15,不利于更换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两栖液压挖掘机浮箱链轨运行轨道,三道运行轨道结构合理,便于脱离泥沙,不易积存泥沙,维修方便,易于清洗。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栖液压挖掘机浮箱链轨运行轨道,包括浮箱,所述浮箱包括浮箱上部固定板、浮箱下部固定板,所述浮箱上部固定板上表面设置三条轨道,分别为相互平行设置的上左轨道、上中轨道、上右轨道,所述浮箱下部固定板下表面设置三条轨道,分别为相互平行设置的下左轨道、下中轨道、下右轨道;其中上左轨道与上右轨道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其中下左轨道与下右轨道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所述上左轨道、上中轨道、上右轨道均为相同材质、相同厚度、相同宽度的轨道耐磨板,且焊接在浮箱上部固定板上表面,即所述上左轨道、上中轨道、上右轨道下表面均与浮箱上部固定板上表面相平齐;所述下左轨道、下中轨道、下右轨道均为相同材质、相同厚度、相同宽度的轨道耐磨板,且焊接在浮箱下部固定板下表面,即所述下左轨道、下中轨道、下右轨道上表面均与浮箱下部固定板下表面相平齐。进一步地,所述上左轨道或上右轨道或下左轨道或下右轨道的侧方均设置有轨道导轨,轨道导轨焊接在浮箱表面,所述轨道导轨的侧面焊接导轨耐磨板。进一步地,所述浮箱还包括两个侧面板,焊接在浮箱上部固定板、浮箱下部固定板之间,所述浮箱上部固定板、浮箱下部固定板之间还焊接浮箱侧面加固板,且浮箱侧面加固板与侧面板紧靠住。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空间布局合理,结构简单明了,制作方便。中间轨道紧贴于浮箱上下表面,不易出现存在积存淤泥、泥沙等现象。两侧轨道分别设置导轨,对称布局于浮箱上下表面,限制履带链轨按即定的设计轨迹运行,便于清理轨道淤堵,同时确保履带链轨不会出现漂移脱轨现象。中间轨道耐磨板结构采用间断焊接方式,便于更换、维修;两侧轨道的导轨结构外部分别间断焊接导轨耐磨板,便于磨损后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常规现有技术的一种两栖液压挖掘机浮箱链轨运行轨道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常规现有技术的一种两栖液压挖掘机浮箱链轨运行轨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C-C剖视图;图5为图4去掉浮箱履带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浮箱上部左侧链轨运行轨道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浮箱上部中间链轨运行轨道的局部放大图;图1至图7中零部件标号:1、轨道板;2、轨道加固板;3、轨道耐磨板;4、轨道导轨;5、轨道支承板;6.浮箱上部加固板Ⅰ;7、浮箱上部加固板Ⅱ;8、浮箱上部加固板Ⅲ;9、中间导轨加固板;10、轨道导轨;11、中间轨道板;12、中间轨道耐磨板;13、中间轨道加固板;14、中间轨道加固板;15、轨道导轨;16、浮箱上部加固板Ⅳ;17、浮箱上部加固板Ⅴ;18、浮箱上部加固板Ⅵ。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两栖液压挖掘机浮箱链轨运行轨道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B处放大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两栖液压挖掘机浮箱链轨运行轨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E-E剖视图;图12为图11去掉浮箱履带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浮箱上部左侧链轨运行轨道的局部放大图;图14为图12的浮箱上部中间链轨运行轨道的局部放大图;图8至图14中零部件标号:1、浮箱;2、单节浮箱履带;3、浮箱上部左侧链轨运行轨道;4、浮箱上部中间链轨运行轨道;5、浮箱上部右侧链轨运行轨道;6、浮箱下部左侧链轨运行轨道;7、浮箱下部中间链轨运行轨道;8、浮箱下部右侧链轨运行轨道;9、浮箱侧面加固板;10、浮箱侧面板;11、浮箱上部固定板;12、导轨耐磨板;13、轨道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8至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两栖液压挖掘机浮箱链轨运行轨道,包括浮箱1,所述浮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栖液压挖掘机浮箱链轨运行轨道,包括浮箱,所述浮箱包括浮箱上部固定板、浮箱下部固定板,所述浮箱上部固定板上表面设置三条轨道,分别为相互平行设置的上左轨道、上中轨道、上右轨道,所述浮箱下部固定板下表面设置三条轨道,分别为相互平行设置的下左轨道、下中轨道、下右轨道;其中上左轨道与上右轨道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其中下左轨道与下右轨道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n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左轨道、上中轨道、上右轨道均为相同材质、相同厚度、相同宽度的轨道耐磨板,且焊接在浮箱上部固定板上表面,即所述上左轨道、上中轨道、上右轨道下表面均与浮箱上部固定板上表面相平齐;/n所述下左轨道、下中轨道、下右轨道均为相同材质、相同厚度、相同宽度的轨道耐磨板,且焊接在浮箱下部固定板下表面,即所述下左轨道、下中轨道、下右轨道上表面均与浮箱下部固定板下表面相平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栖液压挖掘机浮箱链轨运行轨道,包括浮箱,所述浮箱包括浮箱上部固定板、浮箱下部固定板,所述浮箱上部固定板上表面设置三条轨道,分别为相互平行设置的上左轨道、上中轨道、上右轨道,所述浮箱下部固定板下表面设置三条轨道,分别为相互平行设置的下左轨道、下中轨道、下右轨道;其中上左轨道与上右轨道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其中下左轨道与下右轨道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左轨道、上中轨道、上右轨道均为相同材质、相同厚度、相同宽度的轨道耐磨板,且焊接在浮箱上部固定板上表面,即所述上左轨道、上中轨道、上右轨道下表面均与浮箱上部固定板上表面相平齐;
所述下左轨道、下中轨道、下右轨道均为相同材质、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绪桥李永刚吴渠兰庞朝利张丽丽解修申王维昌陈廷
申请(专利权)人:力士德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