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柱翻转凿毛用支撑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707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柱翻转凿毛用支撑运输系统。一种立柱翻转凿毛用支撑运输系统,包括对应设置在地面上的两个轨道槽,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轨道槽内的升降减压装置和设置在两个升降减压装置上并用于对立柱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装置,所述的升降减压装置包括设置在轨道槽内的底座,所述的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轨道轮,所述的底座内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有升降杆,所述的升降杆的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升降板,所述的升降板上设置有与支撑装置连接的缓冲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支撑装置的调节十分方便,不会产生较大误差,保证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柱翻转凿毛用支撑运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柱翻转凿毛用支撑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工地上在对预制立柱进行凿毛时,通常的施工工序是先通过龙门吊将预制立柱成品吊运至凿毛区域,放于由土工布制作而成的软垫或沙坑上进行翻转,下方设置枕木作为支撑然后进行凿毛操作,先对预制立柱底部及顶部进行凿毛,对凿毛碎石进行清理,作业完成后龙门吊将其吊运至专用运输车上,运至施工现场。现有技术中在对立柱进行凿毛作业时需要施工人员3-4人,单根预制立柱凿毛需耗时60分钟,在立柱翻转过程中定位时,需要施工人员对支撑装置(枕木)的位置进行手动调整,调整位置不够精确,且存在安全风险,不同立柱支撑点位置不一,需频繁对支撑装置(枕木)进行调整,支撑装置(枕木)过于沉重,工人难以移动,且移动位置存在较大误差,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对立柱进行凿毛时对其中的支撑装置调节不便,可能会产生较大误差从而影响作业,并且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对支撑装置的调节十分方便,不会产生较大误差,保证工作效率的立柱翻转凿毛用支撑运输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立柱翻转凿毛用支撑运输系统,包括对应设置在地面上的两个轨道槽,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轨道槽内的升降减压装置和设置在两个升降减压装置上并用于对立柱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装置,所述的升降减压装置包括设置在轨道槽内的底座,所述的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轨道轮,所述的底座内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有升降杆,所述的升降杆的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升降板,所述的升降板上设置有与支撑装置连接的缓冲装置。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轨道槽内的升降减压装置和设置在两个升降减压装置上并用于对立柱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装置,升降减压装置包括设置在轨道槽内的底座,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轨道轮,底座内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的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升降板,升降板上设置有与支撑装置连接的缓冲装置,升降减压装置不仅可以轻易地沿着轨道槽移动位置,而且还可以调节支撑装置的高度,便于工作人员将整个装置调节至合适的作业位置,通过轨道轮的设置使得升降减压装置能够较为省力地在轨道槽内带动支撑装置和立柱移动,通过升降装置能够便捷地调节升降杆及其上部件的高度,缓冲装置的设计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立柱压在支撑装置上时对整个装置造成较大损伤,从而能够保证工作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升降槽,所述的升降杆滑动连接在升降槽内,所述的升降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升降电机,所述的升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升降螺杆,所述的升降杆呈中空结构,所述的升降螺杆的远离升降电机的一端位于升降杆内部,所述的升降杆的底部设置有与升降螺杆螺纹连接的升降套筒。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升降槽,升降杆滑动连接在升降槽内,升降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升降螺杆,升降杆呈中空结构,升降螺杆的远离升降电机的一端位于升降杆内部,升降杆的底部设置有与升降螺杆螺纹连接的升降套筒,从而使得升降电机启动时能够带动升降螺杆同时转动,升降螺杆在转动时,能够使得与之螺纹连接的升降套筒受力后带动升降杆和与升降杆连接的部件沿轴向方向移动,从而便于将支撑装置调节至所需高度上。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螺杆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升降螺杆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的设置能够防止升降套筒脱离升降螺杆上,从而保证了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杆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的升降槽的横截面呈与升降杆相配合的矩形。升降杆的横截面呈矩形,升降槽的横截面呈与升降杆相配合的矩形,从而使得升降杆在升降槽内只能上下滑动而不能发生偏转,稳定性十分高。作为优选,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在升降板上的缓冲壳体,所述的缓冲壳体内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的缓冲腔内滑动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的缓冲板与缓冲腔的底面之间通过缓冲弹簧连接,所述的缓冲板的远离缓冲弹簧的一侧设置有贯穿至缓冲壳体外的缓冲柱,所述的缓冲壳体上设置有与缓冲腔连通的出气孔,所述的缓冲柱的远离缓冲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支撑装置连接的下连接板。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在升降板上的缓冲壳体,缓冲壳体内设置有缓冲腔,缓冲腔内滑动连接有缓冲板,缓冲板与缓冲腔的底面之间通过缓冲弹簧连接,缓冲板的远离缓冲弹簧的一侧设置有贯穿至缓冲壳体外的缓冲柱,缓冲壳体上设置有与缓冲腔连通的出气孔,出气孔设置在缓冲壳体的下方位置上,缓冲柱的远离缓冲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支撑装置连接的下连接板,当立柱压在支撑装置上时,支撑装置上的压力会传导到下连接板上,然后下连接板会通过缓冲柱带动缓冲板克服缓冲弹簧的弹簧力后移动,从而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的效果,防止立柱过重导致装置上的部件产生损伤,提高了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的上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上安装柱,所述的下支撑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上安装柱相配合的下安装槽,所述的下安装槽内设置有减震板,所述的减震板与下安装槽的底面之间通过减震弹簧连接,所述的下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的下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连接槽相配合的连接块。支撑装置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上安装柱,下支撑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上安装柱相配合的下安装槽,下安装槽内设置有减震板,减震板与下安装槽的底面之间通过减震弹簧连接,下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槽,下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连接槽相配合的连接块,当支撑装置安装在升降减震装置上时,下支撑板上的连接块被安装在下连接板上的连接槽内,并且可以通过螺栓起到更进一步的稳固连接效果,当立柱压到支撑装置上时,立柱会先压在上支撑板上,然后减震板和减震弹簧的设计能够起到第一步的缓冲减震的效果,分散一部分的立柱上传递来的压力,减少碰撞损伤,提高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支撑板的沿长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散力组件,所述的散力组件包括多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散力柱,所述的散力柱由多个散力单体组成,所述的上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散力组件相配合的散力凹槽。下支撑板的沿长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散力组件,两个散力组件分别对应两侧的升降减压装置设置,散力组件包括多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散力柱,弹性材料可以为橡胶材料,散力柱由多个散力单体组成,上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散力组件相配合的散力凹槽,当上支撑板在受到立柱的压力后往靠近下支撑板方向移动时,散力柱会抵在散力凹槽的壁上,然后多个散力单体在受力后会分别往不同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较好地分散传递来的压力,从而能够起到进一步的缓冲效果,防止一瞬间的压力过大造成各个部件之间的碰撞损伤。作为优选,所述的散力组件还包括散力槽,所述的散力槽内设置有散力气囊,所述的散力柱的底端设置在散力气囊上,所述的下支撑板上设置有连通散力槽与下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导气通道,所述的导气通道内设置有出气管,所述的出气管的一端连接在散力气囊上,所述的出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出气孔上。散力组件还包括散力槽,散力槽内设置有散力气囊,散力柱的底端设置在散力气囊上,下支撑板上设置有连通散力槽与下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导气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柱翻转凿毛用支撑运输系统,包括对应设置在地面上的两个轨道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轨道槽内的升降减压装置和设置在两个升降减压装置上并用于对立柱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装置,所述的升降减压装置包括设置在轨道槽内的底座,所述的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轨道轮,所述的底座内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有升降杆,所述的升降杆的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升降板,所述的升降板上设置有与支撑装置连接的缓冲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翻转凿毛用支撑运输系统,包括对应设置在地面上的两个轨道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轨道槽内的升降减压装置和设置在两个升降减压装置上并用于对立柱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装置,所述的升降减压装置包括设置在轨道槽内的底座,所述的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轨道轮,所述的底座内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有升降杆,所述的升降杆的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升降板,所述的升降板上设置有与支撑装置连接的缓冲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柱翻转凿毛用支撑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升降槽,所述的升降杆滑动连接在升降槽内,所述的升降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升降电机,所述的升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升降螺杆,所述的升降杆呈中空结构,所述的升降螺杆的远离升降电机的一端位于升降杆内部,所述的升降杆的底部设置有与升降螺杆螺纹连接的升降套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柱翻转凿毛用支撑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螺杆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立柱翻转凿毛用支撑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杆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的升降槽的横截面呈与升降杆相配合的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立柱翻转凿毛用支撑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在升降板上的缓冲壳体,所述的缓冲壳体内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的缓冲腔内滑动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的缓冲板与缓冲腔的底面之间通过缓冲弹簧连接,所述的缓冲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英杰白丽辉赵颖超龚世文黄祎涵李锋朱标李清云孙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城投建筑工业化制造有限公司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