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平原专利>正文

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682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包括上臂固定板和下臂固定板,所述上臂固定板和下臂固定板之间通过肘关节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上臂固定板和下臂固定板上分别设置有上臂移动件和下臂移动件,所述上臂移动件和下臂移动件上分别设置有上臂固定组件和下臂固定组件,所述下臂固定板上设置有伸缩吊带,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的便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
本技术涉及骨折固定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
技术介绍
在当下的医疗领域,骨折是一种常见的病情,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者部分断裂,通常为一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比较常见的是上肢或下肢骨折。上肢骨折治疗时通常都是用石膏或者树脂夹板对骨折肢体进行复位固定,然后再用纱布或颈腕吊带吊在颈部,从而将骨折的上肢呈L型悬挂起来,这种方法会严重压迫颈部造成不适感,在吊带的勒箍下,患者的前臂往往供血不畅,而手腕因长期悬吊会产生麻木感,患者在日常活动中也会因与外界物体的接触或碰撞而引起骨折肢体的疼痛感,甚至产生骨折部位的移位,现有的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无法根据需要进行上臂和下臂之间位置的改变,且一般的吊带之间设于工具上,使辅助工具整体的占用空间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实现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的便捷使用的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包括上臂固定板和下臂固定板,所述上臂固定板和下臂固定板之间通过肘关节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上臂固定板和下臂固定板上分别设置有上臂移动件和下臂移动件,所述上臂移动件和下臂移动件上分别设置有上臂固定组件和下臂固定组件,所述下臂固定板上设置有伸缩吊带。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其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臂固定板和下臂固定板之间设置肘关节连接件,使上臂固定板和下臂固定板之间能够转动,在上臂固定板和下臂固定板上分别设置上臂移动件和下臂移动件,能够对不同手臂长度的患者使用,下臂固定板上设置有伸缩吊带,能够减小辅助工具在整体的占用空间,在需要进行复位固定时,将伸缩吊带取出将手臂悬挂,在需要移动手臂时,将伸缩吊带收缩并通过肘关节连接件转动,实现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的便捷使用。进一步地,所述下臂固定板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伸缩吊带位于容置空间内,减小伸缩吊带的占地面积。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吊带包括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上绕设有柔性吊带,所述柔性吊带一端穿过滚筒与卷绕型弹簧连接,所述卷绕型弹簧另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下臂固定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柔性吊带远离卷绕型弹簧一端穿过开口并与扣件连接,所述扣件尺寸大于开口,所述扣件能与下臂固定板上设置的扣座卡接,实现柔性吊带的伸缩及位置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滚筒上设置有一对挡板,一对所述挡板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所述柔性吊带位于一对挡板之间,对柔性吊带进行限位,提高使用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扣座为带有开口的槽形状结构且槽内中部两侧为内凹结构,所述扣件的两侧均设置有卡边,所述扣件能通过卡边与扣座的内凹结构卡接,实现柔性吊带的卡接,提高柔性吊带使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扣座的开始段宽度比扣件两侧卡边之间的宽度距离大,所述扣件底面长度小于开始段长度,通过先插进再横推卡合的方式实现多次拆卸,即卡接是可以逆转的。进一步地,肘关节连接件包括与上臂固定板连接的上转动连接板和与下臂固定板连接的下转动连接板,所述上转动连接板和下转动连接板中部均与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一对限位块,所述上转动连接板和下转动连接板均位于一对限位块之间,实现上臂固定板和下臂固定板之间能够转动。进一步地,所述上臂固定板和下臂固定板上分别设置有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所述上臂移动件和下臂移动件分别滑动设置于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内且一侧分别穿出上臂固定板和下臂固定板并分别与上臂固定组件和下臂固定组件连接,所述上臂移动件和下臂移动件另一侧分别与上磁铁和下磁铁连接,所述上磁铁和下磁铁宽度均大于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宽度,能够适用于不同手臂长度的患者。进一步地,所述上臂固定组件和下臂固定组件分别包括多个上臂固定带和多个下臂固定带,每个所述上臂固定带和下臂固定带上均设置有一组位置相对应的魔术贴,能够对手臂进行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伸缩吊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伸缩吊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扣件与扣座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肘关节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臂固定板;2-下臂固定板;3-肘关节连接件;4-上臂移动件;5-下臂移动件;6-上臂固定组件;7-下臂固定组件;8-伸缩吊带;81-转轴;82-挡板;83-卷绕型弹簧;84-柔性吊带;85-滚筒;9-开口;10-扣件;11-扣座;12-开始段;13-卡边;14-上转动连接板;15-下转动连接板;16-连接轴;17-上放置腔;18-下放置腔;19-上磁铁;20-下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见附图1-5所示,一种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包括上臂固定板1和下臂固定板2,上臂固定板1和下臂固定板2之间通过肘关节连接件3转动连接,肘关节连接件3包括与上臂固定板1连接的上转动连接板14和与下臂固定板2连接的下转动连接板15,上转动连接板14和下转动连接板15中部均与连接轴16转动连接,连接轴16上设置有一对限位块,上转动连接板14和下转动连接板15均位于一对限位块之间;上臂固定板1和下臂固定板2上分别设置有上臂移动件4和下臂移动件5,上臂移动件4和下臂移动件5上分别设置有上臂固定组件6和下臂固定组件7,上臂固定组件6和下臂固定组件7分别包括多个上臂固定带和多个下臂固定带,每个上臂固定带和下臂固定带上均设置有一组位置相对应的魔术贴,上臂固定板1和下臂固定板2上分别设置有上放置腔17和下放置腔18,上臂移动件4和下臂移动件5分别滑动设置于上放置腔17和下放置腔18内且一侧分别穿出上臂固定板1和下臂固定板2并分别与上臂固定组件6和下臂固定组件7连接,上臂移动件4和下臂移动件5另一侧分别与上磁铁19和下磁铁20连接,上磁铁19和下磁铁20宽度均大于上放置腔17和下放置腔18宽度;下臂固定板2上设置有伸缩吊带8,下臂固定板2内具有一容置空间,伸缩吊带8位于容置空间内,伸缩吊带8包括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的转轴81,转轴81上设置有滚筒85滚筒85上绕设有柔性吊带84,滚筒85上设置有一对挡板82,一对挡板82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柔性吊带84位于一对挡板82之间,柔性吊带84一端穿过滚筒85与卷绕型弹簧83连接,卷绕型弹簧83另一端与转轴81连接,下臂固定板2上设置有开口9,柔性吊带84远离卷绕型弹簧83一端穿过开口9并与扣件10连接,扣件10尺寸大于开口9,扣件10能与下臂固定板2上设置的扣座11卡接,扣座11为带有开口的槽形状结构且槽内中部两侧为内凹结构,扣件10的两侧均设置有卡边13,扣件10能通过卡边13与扣座11的内凹结构卡接,扣座11的开始段12宽度比扣件10两侧卡边13之间的宽度距离大,扣件10底面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臂固定板(1)和下臂固定板(2),所述上臂固定板(1)和下臂固定板(2)之间通过肘关节连接件(3)转动连接,所述上臂固定板(1)和下臂固定板(2)上分别设置有上臂移动件(4)和下臂移动件(5),所述上臂移动件(4)和下臂移动件(5)上分别设置有上臂固定组件(6)和下臂固定组件(7),所述下臂固定板(2)上设置有伸缩吊带(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臂固定板(1)和下臂固定板(2),所述上臂固定板(1)和下臂固定板(2)之间通过肘关节连接件(3)转动连接,所述上臂固定板(1)和下臂固定板(2)上分别设置有上臂移动件(4)和下臂移动件(5),所述上臂移动件(4)和下臂移动件(5)上分别设置有上臂固定组件(6)和下臂固定组件(7),所述下臂固定板(2)上设置有伸缩吊带(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固定板(2)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伸缩吊带(8)位于容置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吊带(8)包括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的转轴(81),所述转轴(81)上设置有滚筒(85)所述滚筒(85)上绕设有柔性吊带(84),所述柔性吊带(84)一端穿过滚筒(85)与卷绕型弹簧(83)连接,所述卷绕型弹簧(83)另一端与转轴(81)连接,所述下臂固定板(2)上设置有开口(9),所述柔性吊带(84)远离卷绕型弹簧(83)一端穿过开口(9)并与扣件(10)连接,所述扣件(10)尺寸大于开口(9),所述扣件(10)能与下臂固定板(2)上设置的扣座(11)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85)上设置有一对挡板(82),一对所述挡板(82)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所述柔性吊带(84)位于一对挡板(8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座(11)为带有开口的槽形状结构且槽内中部两侧为内凹结构,所述扣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平原毛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蔡平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