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漏绒的羽绒服的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6401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漏绒的羽绒服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制版、裁剪、第一次制作、第二次制作、充绒、第三次制作以及第四次制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不漏绒的羽绒服的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在第一次制作,采用胶条将里料和面料下端的内侧缝合处覆盖,防止羽绒从缝合的针孔漏出,还能防止羽绒从里料和面料的接合处漏出,并且融化的胶会将针孔以及里料和面料的接合处堵住,增强里料和面料的强度,防止针孔被扯大;在第四次制作,将胶条覆盖在缝制边上,不仅可以堵住针孔防止羽绒从针孔漏出,还能堵住里料和面料的贴合处,防止羽绒从里料和面料的贴合处漏出,且胶条还能增强里料和面料的抗变形能力以及连接强度,确保防漏绒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漏绒的羽绒服的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羽绒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漏绒的羽绒服的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羽绒服的出现给人们的冬天带来了温暖,但是羽绒服缝合再好也容易从针眼处跑绒,时间久了,衣服的保暖性就会变差了。现有的羽绒服主要是两个缺点:漏绒和保暖不够。首先,漏绒是因为缝合针孔不能有效封闭,所谓分隔充绒技术并不能真正有效阻止羽绒从针孔钻出;其次是保暖不够,漏绒也是造成保暖不足的主要原因。基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不漏绒的羽绒服的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漏绒的羽绒服的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本专利技术的不漏绒的羽绒服的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在第一次制作,采用胶条将里料和面料下端的内侧缝合处覆盖,防止羽绒从缝合的针孔漏出,还能防止羽绒从里料和面料的接合处漏出,并且融化的胶会将针孔以及里料和面料的接合处堵住,增强里料和面料的强度,防止针孔被扯大;在第四次制作,将胶条覆盖在缝制边上,不仅可以堵住针孔防止羽绒从针孔漏出,还能堵住里料和面料的贴合处,防止羽绒从里料和面料的贴合处漏出,且胶条还能增强里料和面料的抗变形能力以及连接强度,确保防漏绒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不漏绒的羽绒服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制版,根据羽绒服的设计制作出所述不漏绒的羽绒服的组成样版;所述组成样版包括前片、后片和衣袖;步骤S2:裁剪,按照步骤S1所制作的组成样版将里料和面料裁剪;步骤S3:第一次制作,将里料和面料等距接合,形成多个并列的羽绒腔;步骤S4:第二次制作,在里料的上端和面料的上端之间加入双面胶条并缝合,围成羽绒腔;将面料的下端向着里料的方向折叠4~6cm,并将里料的下端包住,在面料和里料的贴合处通过覆盖并加热胶条接合;最后将里料和面料的一侧缝合,未缝合的一侧用于充绒;通过将面料和里料的上下两端都闭合,确保上下两端羽绒腔的形成;在里料的上端和面料的上端之间加入双面胶条并缝合,确保该连接处不会漏绒;在面料和里料的贴合处通过覆盖并加热胶条接合,确保该贴合处不会漏绒;将里料和面料的一侧缝合,确保在充绒时,羽绒会充满羽绒腔。步骤S5:充绒,在每一个羽绒腔中充入适量的羽绒,充绒后将里料和面料未缝合的一侧缝合;步骤S6:第三次制作,将充好羽绒的前片、后片和衣袖部分按照图纸缝制在一起;步骤S7:第四次制作,在步骤S6中形成的缝制边上覆盖胶条,确保缝制的针眼都被胶条覆盖并加热,待胶条凝固后得到半成品;通过覆盖并加热胶条确保缝制边上均不会漏绒,胶条不仅可以阻挡羽绒的漏出,而且在胶条加热时,融化的胶就会灌满针孔和贴合边,凝固后针孔和贴合边就被堵住,羽绒就无法漏出。步骤S8:第五次制作,将领子缝在半成品的上端,并对领子与半成品的缝合边加热,将步骤S4中加入的双面胶条融化,待双面胶条凝固后得到不漏绒的羽绒服;将领子缝上后,再对双面胶条进行加热,融化后的胶就会灌满针孔和贴合边,凝固后针孔和贴合边就被堵住,羽绒就无法漏出。在步骤S4、S5、S6和S8中,缝合时采用11~13针/3cm明线迹,12~14针/3cm暗线迹,且需采用11号机针;在该缝制方法下,羽绒较难从缝合处以及针孔处漏出。在步骤S4、S7和S8中,加热时,控制热风温度在100~120℃,并且在加热时对融化的胶与里料和面料进行压合,压合压力控制在90~150N之间,压合速度为每秒0.04~0.10米。在缝合处覆盖胶条,将热风温度控制在100~120℃,确保可以将胶条上的胶融化,且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影响面料和里料的强度;压合压力控制在90~150N之间,确保有足够的压力将胶条贴合在缝合处,也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胶条上的胶外溢;贴合速度控制在每秒0.04~0.10米,保证胶条上的胶可以融化,以及有足够的压合时间,确保较好的贴合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在第一次制作,采用胶条将里料和面料下端的内侧缝合处覆盖,防止羽绒从缝合的针孔漏出,还能防止羽绒从里料和面料的接合处漏出,并且融化的胶会将针孔以及里料和面料的接合处堵住,增强里料和面料的强度,防止针孔被扯大;在第四次制作,将胶条覆盖在缝制边上,不仅可以堵住针孔防止羽绒从针孔漏出,还能堵住里料和面料的贴合处,防止羽绒从里料和面料的贴合处漏出,且胶条还能增强里料和面料的抗变形能力以及连接强度,确保防漏绒效果。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使用双面胶条将里料和面料等距接合。现有技术中,里料和面料的接合基本采用缝合的方式,但里料和面料经过缝合,就会留下针孔,羽绒就容易从针孔中漏出,且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针孔会变大,漏绒会更严重;但本专利技术采用双面胶条将里料和面料接合,不仅不会存在针孔,而且在长时间的使用下,里料和面料上也不会出行孔洞,确保羽绒不会从里料和面料上漏出;还能确保每个羽绒腔之间相互隔离,上方羽绒腔的羽绒不会漏到下方羽绒腔中,使羽绒服的保暖效果更好更均匀。优选的,在步骤S4中,控制热风温度在105~115℃,压合压力控制在105~135N之间,压合速度为每秒0.05~0.08米。在贴合边覆盖胶条,将热风温度控制在105~115℃,确保可以将胶条上的胶融化,且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影响面料和里料的强度;压合压力控制在105~135N之间,确保有足够的压力将胶条贴合在缝制边,也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胶条上的胶外溢;贴合速度控制在每秒0.05~0.08米,保证胶条上的胶可以融化,以及有足够的压合时间,确保更好的贴合效果。优选的,在步骤S7中,控制热风温度在110~120℃,压合压力控制在120~150N之间,压合速度为每秒0.04~0.07米。由于缝制边处的胶条需要对折覆盖,所以与步骤S4中贴合处覆盖压条相比,需要的温度较高,压合压力较大,其贴合速度有所下降,确保在缝制边处胶条有着较好的贴合效果。在缝制边对折覆盖胶条,将热风温度控制在105~115℃,确保可以将胶条上的胶融化,且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影响面料和里料的强度;压合压力控制在105~135N之间,确保有足够的压力将胶条贴合在缝制边,也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胶条上的胶外溢;贴合速度控制在每秒0.05~0.08米,保证胶条上的胶可以融化,以及有足够的压合时间,确保更好的贴合效果。优选的,在步骤S8中,控制热风温度在100~110℃,压合压力控制在90~120N之间,压合速度为每秒0.06~0.09米。由于双面胶条夹在里料和面料之间,需要确保加热和压合不能破坏里料和面料,故要降低热风温度以及压合压力,但贴合速度有所提高,确保里料和面料的接合处不会漏绒。在接合处对折覆盖胶条,将热风温度控制在100~110℃,确保可以将胶条上的胶融化,且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影响面料和里料的强度;压合压力控制在90~120N之间,确保有足够的压力将胶条贴合在缝制边,也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胶条上的胶外溢;贴合速度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漏绒的羽绒服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制版,根据羽绒服的设计制作出所述不漏绒的羽绒服的组成样版;所述组成样版包括前片、后片和衣袖;/n步骤S2:裁剪,按照步骤S1所制作的组成样版将里料和面料裁剪;/n步骤S3:第一次制作,将里料和面料等距接合,形成多个并列的羽绒腔;/n步骤S4:第二次制作,在里料的上端和面料的上端之间加入双面胶条并缝合,围成羽绒腔;将面料的下端向着里料的方向折叠4~6cm,并将里料的下端包住,在面料和里料的贴合处通过覆盖并加热胶条接合;最后将里料和面料的一侧缝合,未缝合的一侧用于充绒;/n步骤S5:充绒,在每一个羽绒腔中充入适量的羽绒,充绒后将里料和面料未缝合的一侧缝合;/n步骤S6:第三次制作,将充好羽绒的前片、后片和衣袖部分按照图纸缝制在一起;/n步骤S7:第四次制作,在步骤S6中形成的缝制边上覆盖胶条,确保缝制的针眼都被胶条覆盖并加热,待胶条凝固后得到半成品;/n步骤S8:第五次制作,将领子缝在半成品的上端,并对领子与半成品的缝合边加热,将步骤S4中加入的双面胶条融化,待双面胶条凝固后得到不漏绒的羽绒服;/n在步骤S4、S5、S6和S8中,缝合时采用11~13针/3cm明线迹,12~14针/3cm暗线迹,且需采用11号机针;/n在步骤S4、S7和S8中,加热时,控制热风温度在100~120℃,并且在加热时对融化的胶与里料和面料进行压合,压合压力控制在90~150N之间,压合速度为每秒0.04~0.10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漏绒的羽绒服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制版,根据羽绒服的设计制作出所述不漏绒的羽绒服的组成样版;所述组成样版包括前片、后片和衣袖;
步骤S2:裁剪,按照步骤S1所制作的组成样版将里料和面料裁剪;
步骤S3:第一次制作,将里料和面料等距接合,形成多个并列的羽绒腔;
步骤S4:第二次制作,在里料的上端和面料的上端之间加入双面胶条并缝合,围成羽绒腔;将面料的下端向着里料的方向折叠4~6cm,并将里料的下端包住,在面料和里料的贴合处通过覆盖并加热胶条接合;最后将里料和面料的一侧缝合,未缝合的一侧用于充绒;
步骤S5:充绒,在每一个羽绒腔中充入适量的羽绒,充绒后将里料和面料未缝合的一侧缝合;
步骤S6:第三次制作,将充好羽绒的前片、后片和衣袖部分按照图纸缝制在一起;
步骤S7:第四次制作,在步骤S6中形成的缝制边上覆盖胶条,确保缝制的针眼都被胶条覆盖并加热,待胶条凝固后得到半成品;
步骤S8:第五次制作,将领子缝在半成品的上端,并对领子与半成品的缝合边加热,将步骤S4中加入的双面胶条融化,待双面胶条凝固后得到不漏绒的羽绒服;
在步骤S4、S5、S6和S8中,缝合时采用11~13针/3cm明线迹,12~14针/3cm暗线迹,且需采用11号机针;
在步骤S4、S7和S8中,加热时,控制热风温度在100~120℃,并且在加热时对融化的胶与里料和面料进行压合,压合压力控制在90~150N之间,压合速度为每秒0.04~0.10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漏绒的羽绒服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使用双面胶条将里料和面料等距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漏绒的羽绒服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控制热风温度在105~115℃,压合压力控制在105~135N之间,压合速度为每秒0.05~0.08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漏绒发羽绒服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中,控制热风温度在110~120℃,压合压力控制在120~150N之间,压合速度为每秒0.04~0.07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漏绒发羽绒服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8中,控制热风温度在100~110℃,压合压力控制在90~120N之间,压合速度为每秒0.06~0.09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漏绒的羽绒服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的不漏绒的羽绒服,包括衣身(1),所述衣身(1)的前侧表面设有拉链(11),所述衣身(1)的顶部设有领子(12),所述衣身(1)的两侧设有袖子(13),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身(1)、袖子(13)由面料(14)和里料(15)缝制;在所述面料(14)和里料(15)之间设有等距排布的双面胶条(16),所述双面胶条(16)、面料(14)和里料(15)围成羽绒腔(17);在所述面料(14)和里料(15)的交界处还设有胶条(18);所述领子(12)由所述面料(14)缝制。
所述衣身(1)是拼接缝制,且在拼接处设有所述胶条(18);所述袖子(13)也是缝制在所述衣身(1)上的,且在缝接处也设有所述胶条(18)。


7.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不漏绒的羽绒服的加工工艺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21),传送装置(22)以及热风装置(23);
所述机架(21)包括底座(211)、连接块(212)和安装块(213);所述安装块(213)在所述底座(211)上方,且所述安装块(213)与底座(21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块(212)连接;所述连接块(212)固定在所述安装块(213)的一端,所述传送装置(22)以及热风装置(23)设置在所述安装块(213)的另一端,所述安装块(213)的顶部还设有安装杆(214);
所述传送装置(22)包括下传送机构(221)、上传送机构(222)以及胶条轮(2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国富服饰有限公司精持服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