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鲳鱼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632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鲳鱼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布设养殖池:选择养殖池,养殖池中央设有金鲳鱼养殖区A,所述养殖区A和养殖池内壁之间设有用于养殖饵料的养殖区B,所述饵料为体长0.5~2cm小鱼,所述养殖区B和养殖区A之间设有滤网和闸门,用于连通养殖区A;(2)养殖管理:选择体长10~12cm的健康金鲳鱼投至养殖区A,每天投喂植物复合型饲料,所述植物复合型饲料包括以原料:大豆粕、椰子粕、山兰酒糟、氯化胆碱、地瓜粉、海藻粉、槟榔叶粉、双穗飘拂草粉、熊猫叶粉;每周打开闸门放喂鱼苗饵料1~2次;收获金鲳鱼。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养殖方法,促进金鲳鱼生长,抗病能力强,从而获得大规格高品质金鲳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鲳鱼生态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金鲳鱼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金鲳鱼学名卵形鲳鯵,是名贵的高级食用海水鱼之一,肉质味道鲜美,富含营养,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和镁,对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还具有益气养血、补胃益精、滑利关节、柔筋利骨等功效。目前已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的人工养殖。但金鲳鱼养殖到一定规格后生长缓慢,易受天气影响影响金鲳鱼进食,而且天气骤变容易引起金鲳鱼得小瓜虫病,导致金鲳鱼体表充血、溃烂。金鲳鱼小瓜虫病爆发死亡率可达60%-70%,会造成养殖户重大损失。因此,使得养殖大规格金鲳鱼受限,故急需一种养殖方法,能够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金鲳鱼生态养殖方法,抗病能力强,能够获得大规格高品质的金鲳鱼。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鲳鱼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布设养殖池:选择养殖池,养殖池中央设有金鲳鱼养殖区A,所述养殖区A和养殖池内壁之间设有用于养殖饵料的养殖区B,所述饵料为体长0.5~2cm小鱼,养殖密度为800~1000尾/m3。所述养殖区B和养殖区A之间设有滤网和闸门,用于连通养殖区A,滤网孔径小于金鲳鱼、大于小鱼,即打开阀门后,小鱼可以经过滤网进入养殖区A,但金鲳鱼不能经过滤网进入养殖区B;(2)养殖管理:选择体长10~12cm的健康金鲳鱼投至养殖区A,每天投喂植物复合型饲料,按重量份计,所述植物复合型饲料包括以原料:大豆粕10~20份、椰子粕18-25份、山兰酒糟3~5份、氯化胆碱0.6~0.8份、地瓜粉0.5~1份、海藻粉3~8份、槟榔叶粉8~13份、双穗飘拂草粉15~20份、熊猫叶粉20~30份;每周固定一天上午打开闸门,每次打开时间为2-4h,利用水流冲击等让养殖区B小鱼进入养殖区A,被金鲳鱼自由捕食;同日下午将养殖区B小鱼定量投喂至养殖区A,投喂量为金鲳鱼重量的6-10%,给予部分金鲳鱼没有充分捕食者增加投喂量;养至尾数90%以上的金鲳鱼规格为30cm以上,收获金鲳鱼。进一步的,所述小鱼为罗非鱼、麦穗鱼、小银鱼、小黄鱼中至少一种小鱼。进一步的,所述养殖区B包括养殖区B1、养殖区B2、养殖区B3、养殖区B4,分别依次环绕养殖区A四边,分别用于养殖不同的四种种类小鱼。进一步的,所述养殖区B1、养殖区B2、养殖区B3、养殖区B4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分区,每个分区设有滤网和闸门,用于连通养殖区A。两个分区的闸门可以轮流打开,为金鲳鱼投喂优质小鱼饵料提供更好的保障。进一步的,所述植物复合型饲料的日投喂量为金鲳鱼重量的20~30%。进一步的,所述金鲳鱼的放养密度为110~120尾/m3。进一步的,按重量份计,所述植物复合型饲料包括以原料:大豆粕15份、椰子粕22份、啤酒酵母4份、氯化胆碱0.7份、地瓜粉0.8份、椰海藻粉5份、槟榔叶粉10份、双穗飘拂草粉18份、熊猫叶粉23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养殖方法有效缩短养殖周期,而且有效预防小瓜虫病,避免小瓜虫病发生。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方法,促进金鲳鱼生长,抗病能力强,能够有效抵抗天气变化,从而获得大规格高品质金鲳鱼。其中,将金鲳鱼与其饵料小鱼隔离养殖,投喂时打开阀门让金鲳鱼自主进食,饵料新鲜,而且激发食欲,使得金鲳鱼不但抵抗力更强,而且金鲳鱼味道更鲜美,营养更丰富。本专利技术在植物复合型饲料中加入槟榔叶粉、双穗飘拂草粉、熊猫叶粉,结合椰子粕、海藻粉、山兰酒糟等,采用特定配比,有效提高了金鲳鱼抗病能力,也提高了食欲,有效促进其生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金鲳鱼生态养殖养殖池布设图,其中A为金鲳鱼养殖区,B1、B2、B3、B4为小鱼饵料养殖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1一种金鲳鱼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布设养殖池:选择养殖池,如图1所示,养殖池中央设有金鲳鱼养殖区A,所述养殖区A和养殖池内壁之间设有用于养殖饵料的养殖区B,所述养殖区B和养殖区A之间设有滤网和闸门,用于连通养殖区A,滤网孔径小于金鲳鱼、大于小鱼,即打开阀门后,小鱼可以经过滤网进入养殖区A,但金鲳鱼不能经过滤网进入养殖区B;如图1所示,所述养殖区B包括养殖区B1、养殖区B2、养殖区B3、养殖区B4,分别依次环绕养殖区A四边,分别用于养殖罗非鱼、麦穗鱼、小银鱼、小黄鱼四种小鱼饵料,丰富金鲳鱼饵料营养结构,提高金鲳鱼营养价值;所述小鱼饵料为体长0.5~2cm小鱼,更适于金鲳鱼捕食;养殖密度为800~1000尾/m3,为金鲳鱼提供足量小鱼饵料,而且确保小鱼养殖质量;如图1所示,所述养殖区B1、养殖区B2、养殖区B3、养殖区B4分别设有两个分区,每个分区设有滤网和闸门,用于连通养殖区A,两个分区的闸门每周轮流打开,即当第一周第一养殖区B1第一分区打开,次周可以使用养殖区B1第二分区,方便补足小鱼至800~1000尾/m3,而且给小鱼水环境给予恢复时间,为投喂优质小鱼提供更好的保障。(2)养殖管理:选择体长10~12cm的健康金鲳鱼投至养殖区A,放养密度为110~120尾/m3;每天投喂植物复合型饲料,日投喂量为金鲳鱼重量的20~30%,按重量份计,所述植物复合型饲料包括以原料:大豆粕15份、椰子粕22份、啤酒酵母4份、氯化胆碱0.7份、地瓜粉0.8份、椰海藻粉5份、槟榔叶粉10份、双穗飘拂草粉18份、熊猫叶粉23份;每周固定一天上午打开闸门,每次打开时间为2-4h,同日下午将养殖区B小鱼定量投喂至养殖区A,投喂量为金鲳鱼重量的6-10%;养至尾数90%以上的金鲳鱼规格为30cm以上,收获金鲳鱼。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植物复合型饲料包括以原料:大豆粕10份、椰子粕25份、山兰酒糟5份、氯化胆碱0.6份、地瓜粉1份、海藻粉3份、槟榔叶粉8份、双穗飘拂草粉20份、熊猫叶粉30份。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植物复合型饲料包括以原料:大豆粕20份、椰子粕18份、山兰酒糟3份、氯化胆碱0.8份、地瓜粉0.5份、海藻粉8份、槟榔叶粉13份、双穗飘拂草粉15份、熊猫叶粉20份。对比例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槟榔叶粉、双穗飘拂草粉、熊猫叶粉均换成等量的海藻粉。对比例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植物复合型饲料包括以原料:大豆粕10份、椰子粕10份、山兰酒糟10份、氯化胆碱1份、地瓜粉1份、海藻粉10份、槟榔叶粉10份、双穗飘拂草粉10份、熊猫叶粉10份。试验例同期按照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养殖方法分别进行养殖,养殖池面积均为1亩。养至尾数90%以上的金鲳鱼规格为30cm以上收获,并与同期采用传统养殖方法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鲳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布设养殖池:选择养殖池,养殖池中央设有金鲳鱼养殖区A,所述养殖区A和养殖池内壁之间设有用于养殖饵料的养殖区B,所述饵料为体长0.5~2cm小鱼,所述养殖区B和养殖区A之间设有滤网和闸门,用于连通养殖区A,滤网孔径小于金鲳鱼、大于小鱼;/n(2)养殖管理:选择体长10~12cm的健康金鲳鱼投至养殖区A,每天投喂植物复合型饲料,按重量份计,所述植物复合型饲料包括以原料:大豆粕10~20份、椰子粕18-25份、山兰酒糟3~5份、氯化胆碱0.6~0.8份、地瓜粉0.5~1份、海藻粉3~8份、槟榔叶粉8~13份、双穗飘拂草粉15~20份、熊猫叶粉20~30份;/n每周固定一天上午打开闸门,每次打开时间为2-4h,同日下午将养殖区B小鱼定量投喂至养殖区A,投喂量为金鲳鱼重量的6-10%;收获金鲳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鲳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布设养殖池:选择养殖池,养殖池中央设有金鲳鱼养殖区A,所述养殖区A和养殖池内壁之间设有用于养殖饵料的养殖区B,所述饵料为体长0.5~2cm小鱼,所述养殖区B和养殖区A之间设有滤网和闸门,用于连通养殖区A,滤网孔径小于金鲳鱼、大于小鱼;
(2)养殖管理:选择体长10~12cm的健康金鲳鱼投至养殖区A,每天投喂植物复合型饲料,按重量份计,所述植物复合型饲料包括以原料:大豆粕10~20份、椰子粕18-25份、山兰酒糟3~5份、氯化胆碱0.6~0.8份、地瓜粉0.5~1份、海藻粉3~8份、槟榔叶粉8~13份、双穗飘拂草粉15~20份、熊猫叶粉20~30份;
每周固定一天上午打开闸门,每次打开时间为2-4h,同日下午将养殖区B小鱼定量投喂至养殖区A,投喂量为金鲳鱼重量的6-10%;收获金鲳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鲳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鱼为罗非鱼、麦穗鱼、小银鱼、小黄鱼中至少一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仁王申苏炳威徐珂珂陈晓莹刘玉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