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线莲多倍体诱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631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线莲多倍体诱导方法,采用诱导剂准备,茎段预培养处理、诱导剂浸泡处理、筛选培养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染色体加倍诱导效率更高,有效改良了秋水仙素诱导导致的外植体低成活率现象,低浓度诱导剂的使用不仅可以使植株更加健康高效的生长,也可以降低对操作人员的身体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线莲多倍体诱导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园艺植物繁殖与新品种培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线莲多倍体诱导方法。
技术介绍
金线莲的新品种获取多是直接取于户外野生株系,外植体消毒后进行组培苗的增殖扩繁。通过杂交获取新品种的方式较少。在金线莲的多倍体育种中,多采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使植株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取多倍体植株。如0.1%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金线莲茎段48h,其诱变率可达48%。活体条件下用一定浓度的氨磺灵(Oryzalin)诱导加倍,主要采用浸渍、滴液、涂抹、套罩、注射或毛细管法等处理。离体条件下用Oryzalin诱导加倍,主要采用浸泡或包埋法。已经在毛新杨、百合、苹果、大蒜、烟草、大丁草、单倍体苹果、单倍体洋葱、单倍体梨、百合等植物上进行了尝试,并获得成功加倍。在金线莲上还未进行试验。目前金线莲杂交育种的研究很少,金线莲不同品种间存在着较明显的杂交不亲和问题,且种荚多为败育,自然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与成活率低,很难得到杂交后代,更难获得多倍体植株。通过人工诱导多倍体,大多是用化学诱导法,秋水仙碱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染色体加倍试剂。秋水仙碱应用虽然广泛,但是其与植物微管蛋白作用时亲和力较低、不易作用于分生组织细胞,且清除困难,会导致被处理的植物材料容易被毒害、危害实验操作人员。此外,植物材料上残留的秋水仙碱可能导致产生额外染色体加倍,被加倍的细胞可以被重复加倍,这就会引起含有不同倍数水平的染色体的植株出现。Oryzalin是一种抗微管物质,能与植物微管蛋白高度亲和形成Oryzalin-微管蛋白复合体,并干扰细胞器的Ca2+运输系统,导致更多微管解聚合,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达到低浓度、高效率诱导细胞染色体加倍的效果。与秋水仙素相比较,Oryzalin具有低浓度、低毒性、低成本、高效率诱导染色体加倍等特点。目前利用Oryzalin诱导多倍体这一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药用植物的育种,获得了许多新的种质资源,而有关Oryzalin诱导金线莲多倍体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和Oryzalin诱导处理相结合方法,开展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诱导金线莲多倍体的研究,以期探索一条经济、简便、有效的多倍体金线莲诱导途径,为金线莲的良种培育奠定技术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线莲多倍体诱导方法。解决目前金线莲杂交育种的研究很少,金线莲不同品种间存在着较明显的杂交不亲和问题,且种荚多为败育,自然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与成活率低,很难得到杂交后代,更难获得多倍体植株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1)诱导剂准备:先将20mg氨磺灵粉末溶于1mL二甲基亚砜(DMSO)中,配制浓度为2%的母液,用纯净水稀释浓度为0.002%的氨磺灵溶液,冻融灭菌处理后密封于4摄氏度冰箱保存。(2)茎段预培养处理:选取长势一致、生长健壮的无菌试管苗,在超净工作台中切成3-4cm的带有多个芽点的茎段,接入MS+1mg/L6-BA+0.1mg/LNAA+0.5mg/LKT+0.5g/LAC+30g/L蔗糖的培养基中,预培养2-3天,至茎段的侧芽部位出现肉眼可见白色芽点。(3)诱导剂浸泡处理:将已长出芽的长茎段浸泡于0.002%氨磺灵溶液中,置于23摄氏度、12小时光照条件下,浸泡处理108h,每6小时摇晃一次,使材料与药液充分接触。浸泡结束后,用无菌水冲洗茎段3-5次,切成1-1.5cm带单个芽的小段,接入增殖培养基MS+2mg/L6-BA+0.5mg/LNAA+0.5g/LAC+30g/L蔗糖上,在温度23±2℃、光照强度2000-3000lx、光照时间12h/d条件下进行培养。以上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4)筛选培养:为保证其变异的稳定性,将已经增殖培养6个月的诱导小苗进行扩繁,接入增殖培养基MS+2mg/L6-BA+0.5mg/LNAA+0.5g/LAC+30g/L蔗糖上,在温度23±2℃、光照强度2000-3000lx、光照时间12h/d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9个月后对其进行筛选和鉴定。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开发了一种更经济实惠的多倍体诱导技术。2.使得染色体加倍诱导效率更高。3.有效改良了秋水仙素诱导导致的外植体低成活率现象。4.低浓度诱导剂的使用不仅可以使植株更加健康高效的生长,也可以降低对操作人员的身体伤害。附图说明图1:2倍体培养75d。图2:多倍体培养75d。图3:2倍体培养6个月。图4:多倍体培养6个月。图5:2倍体扩繁后培养9个月。图6:多倍体扩繁后培养9个月。图7:2、多倍体扩繁后培养9个月对比。图8:2倍体植株气孔和保卫细胞。图9:多倍体植株气孔和保卫细胞。图10:2倍体植株气孔数。图11:多倍体植株气孔数。图12:2倍体植株染色体。图13:多倍体植株染色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诱导剂准备:先将20mg氨磺灵粉末溶于1mL二甲基亚砜(DMSO)中,配制浓度为2%的母液,用纯净水稀释浓度为0.002%的氨磺灵溶液,冻融灭菌处理后密封于4摄氏度冰箱保存。(2)茎段预培养处理:选取长势一致、生长健壮的无菌试管苗,在超净工作台中切成3-4cm的带有多个芽点的茎段,接入MS+1mg/L6-BA+0.1mg/LNAA+0.5mg/LKT+0.5g/LAC+30g/L蔗糖的培养基中,预培养3天,至茎段的侧芽部位出现肉眼可见白色芽点。成活率达到72%。(3)诱导剂浸泡处理:将已长出芽的长茎段浸泡于0.002%氨磺灵溶液中,置于23摄氏度、12小时光照条件下,浸泡处理108h,每6小时摇晃一次,使材料与药液充分接触。浸泡结束后,用无菌水冲洗茎段5次,切成1-1.5cm带单个芽的小段,接入增殖培养基MS+2mg/L6-BA+0.5mg/LNAA+0.5g/LAC+30g/L蔗糖上,在温度23±2℃、光照强度2500lx、光照时间12h/d条件下进行培养。以上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4)筛选培养:为保证其变异的稳定性,将已经增殖培养6个月的诱导小苗进行扩繁,接入增殖培养基MS+2mg/L6-BA+0.5mg/LNAA+0.5g/LAC+30g/L蔗糖上,在温度23±2℃、光照强度2500lx、光照时间12h/d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9个月后,初步对诱导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进行测量观察,在此基础上再对诱导植株和原二倍体进行植株叶片气孔大小、气孔数量、根尖染色体数量的对比,来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如下。由表1、图5-7可见,诱导植株与原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叶长、叶宽分别增加了49.21%和43.16%,株高增加了111.01%,茎粗增加了63.93%,在形态特征方面可以明显看出诱导植株的巨型性特征;在气孔器鉴定方面,由表2、图8-11可以看出,诱导植株与原二倍体植株相比,其气孔形态增大,密度减少;在形态学鉴定和气孔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诱导植株与原二倍体植株茎尖细胞的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线莲多倍体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1)诱导剂准备:先将20 mg氨磺灵粉末溶于1 mL二甲基亚砜中,配制浓度为2% 的母液,用纯净水稀释浓度为0.002% 的氨磺灵溶液,冻融灭菌处理后密封于4摄氏度冰箱保存;/n(2)茎段预培养处理:选取长势一致、生长健壮的无菌试管苗,在超净工作台中切成3-4cm的带有多个芽点的茎段,接入MS+1 mg/L 6-BA+0.1 mg/L NAA+0.5 mg/L KT+0.5g/L AC+30g/L 蔗糖的培养基中,预培养2-3天,至茎段的侧芽部位出现肉眼可见白色芽点;/n(3)诱导剂浸泡处理:将已长出芽的长茎段浸泡于0.002% 氨磺灵溶液中,置于23摄氏度、12小时光照条件下,浸泡处理108h,每6小时摇晃一次,使材料与药液充分接触;浸泡结束后,用无菌水冲洗茎段3-5次,切成1-1.5cm带单个芽的小段,接入增殖培养基 MS+ 2mg/L6-BA+ 0.5mg/L NAA+0.5g/L AC + 30g/L 蔗糖上在温度23±2℃、光照强度2000-3000lx、光照时间12h/d条件下进行培养,以上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n(4)筛选培养:为保证其变异的稳定性,将已经增殖培养6个月的诱导小苗进行扩繁,接入增殖培养基 MS+ 2mg/L 6-BA+ 0.5mg/L NAA+0.5g/L AC + 30g/L 蔗糖上在温度23±2℃、光照强度2000-3000lx、光照时间12h/d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9个月后对其进行筛选和鉴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线莲多倍体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诱导剂准备:先将20mg氨磺灵粉末溶于1mL二甲基亚砜中,配制浓度为2%的母液,用纯净水稀释浓度为0.002%的氨磺灵溶液,冻融灭菌处理后密封于4摄氏度冰箱保存;
(2)茎段预培养处理:选取长势一致、生长健壮的无菌试管苗,在超净工作台中切成3-4cm的带有多个芽点的茎段,接入MS+1mg/L6-BA+0.1mg/LNAA+0.5mg/LKT+0.5g/LAC+30g/L蔗糖的培养基中,预培养2-3天,至茎段的侧芽部位出现肉眼可见白色芽点;
(3)诱导剂浸泡处理:将已长出芽的长茎段浸泡于0.002%氨磺灵溶液中,置于23摄氏度、12小时光照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研曾黎辉曾敏婕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