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白芨育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627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野生白芨育苗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野生白芨育苗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扶直机构和补水机构;所述扶直机构固接在培育箱内部;所述扶直机构包括电机、旋转杆、传送带、齿轮、齿条、搭接杆、扶直板和培育盆;所述电机固接在培育箱外侧壁;所述旋转杆固接在培育箱内侧壁,与电机相连;所述传送带与旋转杆固接;所述齿轮固接在旋转杆上,与齿条啮合;所述齿条设置在培育盆外侧壁上,与培育盆外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搭接杆一端与齿条固接,另一端与扶直板固接,与培育盆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扶直板设置在培育盆内部底端,与培育盆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培育盆固接在支撑架顶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生白芨育苗装置
本技术涉及野生白芨育苗处理
,具体为一种野生白芨育苗装置。
技术介绍
白芨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地螺丝、白鸡娃、白根、羊角七。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18-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目前,野生白芨育苗装置在植苗发育初期因为其根系较为短小,且需要与培养液的液面保持较小的距离,导致在垂直方向上给根系垂直生长所预留空间较小,植苗根系容易水平生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野生白芨育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白芨育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植苗根系容易水平生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野生白芨育苗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扶直机构和补水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培育箱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接在培育箱内腔底端;所述扶直机构固接在培育箱内部;所述扶直机构包括电机、旋转杆、传送带、齿轮、齿条、搭接杆、扶直板和培育盆;所述电机固接在培育箱外侧壁;所述旋转杆固接在培育箱内侧壁,与电机相连;所述传送带与旋转杆固接;所述齿轮固接在旋转杆上,与齿条啮合;所述齿条设置在培育盆外侧壁上,与培育盆外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搭接杆一端与齿条固接,另一端与扶直板固接,与培育盆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扶直板设置在培育盆内部底端,与培育盆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培育盆固接在支撑架顶端;所述补水机构与扶直机构固接。优选的,所述补水机构包括圆盘、水囊、储水管和喷水嘴;所述圆盘固接在旋转杆上;所述水囊固接在培育盆外侧壁,与圆盘接触;所述储水管固接在培育盆内侧壁上,与水囊相连通;所述喷水嘴固接在储水管上。优选的,所述培育盆底端设置有渗液口;所述培育箱内侧壁固接有过滤网,内腔底端固接有存液盆。优选的,所述搭接杆的一端为钩口向上的正挂钩状,挂钩与扶直板固接。优选的,所述齿条一端为钩口向下设置的正挂钩,另一端为L状,挂接在培育盆的侧壁顶端。优选的,所述培育箱侧壁上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日照灯和透视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杆旋转,旋转杆上固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旋转杆带动齿轮旋转,齿条在齿轮作用下沿着培育盆外侧壁向上滑动,齿条一端固接有搭接杆,搭接杆与扶直板固接,从而在齿条的作用下使得扶直板沿着培育盆内侧壁向上滑动,从而起到扶直幼苗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野生白芨育苗装置整体机构示意图;图2为野生白芨育苗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野生白芨育苗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图2中A区域放大图;图5为图4中B区域放大图;图例说明:支撑机构1、培育箱11、支撑架12、过滤网13、存液盆14、盖板15、透视窗151、扶直机构2、电机21、旋转杆22、传送带23、齿轮24、齿条25、搭接杆26、扶直板27、培育盆28、补水机构3、圆盘31、水囊32、储水管33、喷水嘴3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野生白芨育苗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扶直机构2和补水机构3;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培育箱11和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固接在培育箱11内腔底端;所述扶直机构2固接在培育箱11内部;所述扶直机构2包括电机21、旋转杆22、传送带23、齿轮24、齿条25、搭接杆26、扶直板27和培育盆28;所述电机21固接在培育箱11外侧壁;所述旋转杆22固接在培育箱11内侧壁,与电机21相连;所述传送带23与旋转杆22固接;所述齿轮24固接在旋转杆22上,与齿条25啮合;所述齿条25设置在培育盆28外侧壁上,与培育盆28外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搭接杆26一端与齿条25固接,另一端与扶直板27固接,与培育盆28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扶直板27设置在培育盆28内部底端,与培育盆28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培育盆28固接在支撑架12顶端;所述补水机构3与扶直机构2固接;工作时,电机21通电,带动旋转杆22旋转,旋转杆22上固接有齿轮24,齿轮24与齿条25相啮合,旋转杆22带动齿轮24旋转,齿条25在齿轮24作用下沿着培育盆28外侧壁向上滑动,齿条25一端固接有搭接杆26,搭接杆26与扶直板27固接,从而在齿条25的作用下使得扶直板27沿着培育盆28内侧壁向上滑动,从而起到扶直的作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补水机构3包括圆盘31、水囊32、储水管33和喷水嘴34;所述圆盘31固接在旋转杆22上;所述水囊32固接在培育盆28外侧壁,与圆盘31接触;所述储水管33固接在培育盆28内侧壁上,与水囊32相连通;所述喷水嘴34固接在储水管33上;工作时,电机21通电带动旋转杆22旋转,圆盘31固接在旋转杆22上,从而在旋转杆22带动下旋转,水囊32在与圆盘31的不断挤压下将水从管道挤进储水管33,储水管33上固接有喷水嘴34,可以从喷水嘴34进行浇水,从而对培育的幼苗进行补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培育盆28底端设置有渗液口;所述培育箱11内侧壁固接有过滤网13,内腔底端固接有存液盆14;工作时,当培育盆28内的液体过多时,渗液口会将过多的液体排除从而滴落在过滤网13中,经过滤网13的过滤作用将水分流入培育箱11底端的存液盆14中,从而可以进行循环利用,以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搭接杆26的一端为钩口向上的正挂钩状,挂钩与扶直板27固接;工作时,搭接杆26固接在齿条25的一端,在齿条25向上运动过程中被带动沿着培育盆28内侧壁向上滑动,其端部设置为钩口向上的正挂钩状为了使扶直板27沿着培育盆28内侧壁向上滑动,从而起到扶直作用,且此种形状易于拆卸、更换、清洗扶直板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齿条25一端为钩口向下设置的正挂钩,另一端为L状,挂接在培育盆28的侧壁顶端;工作时,齿条25在齿轮24作用下沿着培育盆28外侧壁向上滑动,一端为钩口向下设置的正挂钩使得齿条25可以挂接在培育盆28顶端外侧壁,另一端设置为L状则可以控制齿条25向上运动的位移,使其运动的位移变得可以控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培育箱11侧壁上铰接有盖板15,所述盖板15上设置有日照灯和透视窗151;工作时,盖板15上设置有日照灯和透视窗151可以使得培育盆28内的生长状况可以观测,并且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生白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扶直机构(2)和补水机构(3);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培育箱(11)和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固接在培育箱(11)内腔底端;所述扶直机构(2)固接在培育箱(11)内部;所述扶直机构(2)包括电机(21)、旋转杆(22)、传送带(23)、齿轮(24)、齿条(25)、搭接杆(26)、扶直板(27)和培育盆(28);所述电机(21)固接在培育箱(11)外侧壁;所述旋转杆(22)固接在培育箱(11)内侧壁,与电机(21)相连;所述传送带(23)与旋转杆(22)固接;所述齿轮(24)固接在旋转杆(22)上,与齿条(25)啮合;所述齿条(25)设置在培育盆(28)外侧壁上,与培育盆(28)外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搭接杆(26)一端与齿条(25)固接,另一端与扶直板(27)固接,与培育盆(28)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扶直板(27)设置在培育盆(28)内部底端,与培育盆(28)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培育盆(28)固接在支撑架(12)顶端;所述补水机构(3)与扶直机构(2)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生白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扶直机构(2)和补水机构(3);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培育箱(11)和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固接在培育箱(11)内腔底端;所述扶直机构(2)固接在培育箱(11)内部;所述扶直机构(2)包括电机(21)、旋转杆(22)、传送带(23)、齿轮(24)、齿条(25)、搭接杆(26)、扶直板(27)和培育盆(28);所述电机(21)固接在培育箱(11)外侧壁;所述旋转杆(22)固接在培育箱(11)内侧壁,与电机(21)相连;所述传送带(23)与旋转杆(22)固接;所述齿轮(24)固接在旋转杆(22)上,与齿条(25)啮合;所述齿条(25)设置在培育盆(28)外侧壁上,与培育盆(28)外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搭接杆(26)一端与齿条(25)固接,另一端与扶直板(27)固接,与培育盆(28)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扶直板(27)设置在培育盆(28)内部底端,与培育盆(28)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培育盆(28)固接在支撑架(12)顶端;所述补水机构(3)与扶直机构(2)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白芨育苗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万贺
申请(专利权)人:咸宁市咸安区万贺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