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野生白芨的种子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625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白芨种子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野生白芨的种子采集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号板、二号板、铰接块、一号杆和扭簧;所述一号板剖切面成S形状,一号板上固接铰接块,且铰接块上铰接一号杆,一号杆的两端通过扭簧铰接在二号板上开设的一号槽的两侧壁上;一号板上均匀开设多个条形槽;所述一号槽的两侧均匀开设的多个条形槽;通过一号板和二号板之间的配合,使得野生白芨的植株嵌入在条形槽内,提起一号板,并将种子刮蹭掉,可同时对多个植株上种子进行采摘,提高种子的采集效率,以及避免用手指采摘时,造成手指的疼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野生白芨的种子采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白芨种子采集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野生白芨的种子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18~60厘米,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等地,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栽培价值极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野生白芨植株高矮不一,且植株群落稠密不同,传统的野生白芨种子通过用手逐个将白芨种子采摘掉,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且长时间用手折断白芨种子的颈部,导致手指疼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野生白芨的种子采集装置,通过将野生白芨的植株嵌入在一号板和二号板上条形槽内,使得种子被隔离在一号板和二号板之间,提拉一号板,将种子从植株上采摘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野生白芨的种子采集装置,包括一号板、二号板、铰接块、一号杆和扭簧;所述一号板剖切面成S形状,一号板上固接铰接块,且铰接块上铰接一号杆,一号杆的两端通过扭簧铰接在二号板上开设的一号槽的两侧壁上。优选的,所述一号板上均匀开设多个条形槽;所述一号槽的两侧均匀开设的多个条形槽。优选的,所述一号板的另一端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二号杆,二号杆的一端设有推杆,推杆的下方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个数为二,滚轮对称铰接在二号杆上,且滚轮位于二号板的上板面。优选的,所述二号板的上板面对称开设两条轨道,且滚轮的外圈滚动连接在轨道内。优选的,每个所述轨道的内底面均匀开设多个凹槽。优选的,所述一号板的另一端的两侧壁设有三号杆,且三号杆上套设有仿手指把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号板和二号板之间的配合,使得野生白芨的植株嵌入在条形槽内,提起一号板,并将种子刮蹭掉,可同时对多个植株上种子进行采摘,提高种子的采集效率,以及避免用手指采摘时,造成手指的疼痛。通过推动推杆,使得推杆带动二号杆上滚轮在轨道内滚轮,一号板和二号板之间的距离得以调节,使得一号板和二号板可对不体积大小的种子进行夹持,从而提高种子的采集率,提高种子采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用于野生白芨的种子采集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用于野生白芨的种子采集装置的等轴测视图;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例说明:一号板1、条形槽11、固定块12、二号杆121、推杆122、滚轮123、二号板2、一号槽21、轨道22、凹槽221、铰接块3、一号杆4、扭簧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图4,一种用于野生白芨的种子采集装置,包括一号板1、二号板2、铰接块3、一号杆4和扭簧5;所述一号板1剖切面成S形状,一号板1上固接铰接块3,且铰接块3上铰接一号杆4,一号杆4的两端通过扭簧5铰接在二号板2上开设的一号槽21的两侧壁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一号板1上均匀开设多个条形槽11;所述一号槽21的两侧均匀开设的多个条形槽11;工作时,野生白芨植株高矮不一,且植株群落稠密不同,传统的野生白芨种子通过用手逐个将白芨种子采摘掉,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且长时间用手折断白芨种子的颈部,导致手指疼痛,为此,通过一号板1上的条线槽和二号板2的上条形槽11插入野生白芨的植株群内,野生白芨的的茎嵌入在条形槽11内,然后手提一号板1,将野生白芨茎上种子刮蹭掉,同时二号板2在扭簧5的扭力作用下,二号板2将种子夹在一号板1和二号板2之间,在一号板1向上提起的过程中,并将一号板1和二号板2之间的种子扯掉;通过一号板1和二号板2之间的配合,使得野生白芨的植株嵌入在条形槽11内,然后提起一号板1,并将种子刮蹭掉,可同时对多个植株上种子进行采摘,提高种子的采集效率,以及避免用手指采摘时,造成手指的疼痛。所述一号板1的另一端一侧设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上设有二号杆121,二号杆121的一端设有推杆122,推杆122的下方设有滚轮123;所述滚轮123个数为二,滚轮123对称铰接在二号杆121上,且滚轮123位于二号板2的上板面。所述二号板2的上板面对称开设两条轨道22,且滚轮123的外圈滚动连接在轨道22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轨道22的内底面均匀开设多个凹槽221;工作时,野生白芨种子体积大小不一,通过调节一号板1和二号板2上条形槽11之间距离,避免种子被一号板1和二号板2夹持时,种子脱离一号板1和二号板2之间空隙,通过推动推杆122,使得推杆122带动二号杆121上滚轮123在轨道22内滚轮123,然后一号板1和二号板2之间的距离得以调节,使得一号板1和二号板2可对不体积大小的种子进行夹持,从而提高种子的采集率,提高种子采集效率。工作原理:野生白芨的的茎嵌入在条形槽11内,然后手提一号板1,将野生白芨茎上种子刮蹭掉,同时二号板2在扭簧5的扭力作用下,二号板2将种子夹在一号板1和二号板2之间,在一号板1向上提起的过程中,并将一号板1和二号板2之间的种子扯掉;通过一号板1和二号板2之间的配合,使得野生白芨的植株嵌入在条形槽11内,然后提起一号板1,并将种子刮蹭掉,可同时对多个植株上种子进行采摘,提高种子的采集效率,以及避免用手指采摘时,造成手指的疼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野生白芨的种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板、二号板、铰接块、一号杆和扭簧;所述一号板剖切面成S形状,一号板上固接铰接块,且铰接块上铰接一号杆,一号杆的两端通过扭簧铰接在二号板上开设的一号槽的两侧壁上;所述一号板上均匀开设多个条形槽;所述一号槽的两侧均匀开设的多个条形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野生白芨的种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板、二号板、铰接块、一号杆和扭簧;所述一号板剖切面成S形状,一号板上固接铰接块,且铰接块上铰接一号杆,一号杆的两端通过扭簧铰接在二号板上开设的一号槽的两侧壁上;所述一号板上均匀开设多个条形槽;所述一号槽的两侧均匀开设的多个条形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野生白芨的种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板的另一端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二号杆,二号杆的一端设有推杆,推杆的下方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个数为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万贺
申请(专利权)人:咸宁市咸安区万贺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