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600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27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站天线,所述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和安装在所述反射板上的天线罩支承件,其中,所述反射板包括主体部和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至少包括与反射板的主体部相连并且相对于反射板的主体部折弯的第一区段,其中,在反射板的主体部上或上方安装有一个或多个辐射元件阵列,其中,所述天线罩支承件包括用于支撑天线罩的支承部和用于与反射板相配合的配合部,其中,在天线罩支承件的配合部上设有第一支承件限位部,并且在反射板的主体部上设有与第一支承件限位部相配的第一反射板限位部,所述第一支承件限位部和所述第一反射板限位部相配合,以用于至少在宽度方向H上限制天线罩支承件的位置。由此能够以高效且可靠的方式实现天线罩支承件在反射板上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站天线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无线电天线领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基站天线。
技术介绍
基站天线通常置于露天工作,直接受到自然界中暴风雨、冰雪、沙尘以及太阳辐射等的侵袭,致使天线系统精度降低、寿命缩短和工作可靠性差。因此,需要在基站天线中安装天线罩(英文为:radome)来保护天线系统免受外部环境影响。为了稳固天线罩、防止天线罩倾倒而损坏天线系统,通常还需要额外地安装天线罩支承件来支承天线罩。由于设计误差和制造公差等原因,如何以高效且可靠的方式安装天线罩支承件,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至少一个缺陷的基站天线。按照本公开,提供一种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和安装在所述反射板上的天线罩支承件,其中,所述反射板包括主体部和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至少包括与反射板的主体部相连并且相对于反射板的主体部折弯的第一区段,其中,在反射板的主体部上或上方安装有一个或多个辐射元件阵列,其中,所述天线罩支承件包括用于支撑天线罩的支承部和用于与反射板相配合的配合部,其中,在天线罩支承件的配合部上设有第一支承件限位部,并且在反射板的主体部上设有第一反射板限位部,所述第一支承件限位部和所述第一反射板限位部相配合,以用于至少在宽度方向H上限制天线罩支承件的位置。根据本公开,第一反射板限位部能够以较高的精度构成在反射板的主体部上,从而防止由于制造误差的原因而导致天线罩支承件的安装变得困难或者使得稳定性变差。此外,在第一反射板限位部与第一支承件限位部之间能够实现两者的紧密配合,由此至少改善天线罩支承件在宽度方向H上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承件限位部构成为设置在配合部上的第一突出部,并且第一反射板限位部构成为设置在反射板的主体部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突出部构造用于卡接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至少在宽度方向H上限制天线罩支承件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承件限位部和所述第一反射板限位部相配合,以用于至少在宽度方向H和长度方向V上限制天线罩支承件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突出部构成为在所述配合部上的沿长度方向V伸出的延伸条。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天线罩支承件的配合部上设有第二支承件限位部,并且在反射板的折弯部上设有第二反射板限位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板限位部与第二支承件限位部相配合,以用于至少在前后方向F上限制天线罩支承件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板限位部设置在折弯部的第一区段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承件限位部构成为设置在配合部上的第二突出部,并且第二反射板限位部构成为设置在折弯部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突出部构造用于卡接到第二凹槽上,所述第二凹槽能至少在前后方向F上限制天线罩支承件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天线罩支承件的配合部上还设有过盈弹性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盈弹性部抵靠在反射板的折弯部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盈弹性部抵靠在反射板的折弯部的第一区段的内表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盈弹性部一体成型在天线罩支承件的配合部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盈弹性部构成为在天线罩支承件的配合部上的中空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罩支承件构成为注塑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盈弹性部的表面上具有摩擦增强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天线包括多个天线罩支承件,所述多个天线罩支承件在长度方向V上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罩支承件在宽度方向H上从反射板的第一侧跨接到对置的第二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弯部还包括与第一区段相连的第二区段和与第二区段相连的第三区段,所述第二区段相对于第一区段折弯,并且所述第三区段相对于第二区段折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段相对于反射板的主体部的折弯度处于85度至95度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段相对于第一区段的折弯度处于85度至95度之间,并且所述第三区段相对于第二区段的折弯度处于85度至95度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段相对于反射板的主体部向前或向后折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段相对于第一区段向左或向右折弯,所述第三区段相对于第二区段向前或向后折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折弯部上安装有移相网络和/或馈电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折弯部的第三区段上安装有移相网络和/或馈电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罩支承件构成为弧形支承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罩支承件的支承部内设有开口,借助于所述开口能够安装用于辐射元件的寄生元件。附图说明图中: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天线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a示出图1中的基站天线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b示出图1中的基站天线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c示出图1中的基站天线的示意性仰视图;图2d示出沿着图2b中的剖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a示出本公开的反射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剖面图;图3b示出本公开的反射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剖面图;图3c示出本公开的反射板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剖面图;图4a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天线罩支承件的示意性立体图;图4b示出4a中的天线罩支承件的示意性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其中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局限于下文描述的实施例;事实上,下文描述的实施例旨在使本公开的公开更为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说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更多额外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某些特征的尺寸可以进行变形。应当理解的是,说明书中的用辞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公开。说明书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除非另外定义,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为简明和/或清楚起见,公知的功能或结构可以不再详细说明。说明书使用的单数形式“一”、“所述”和“该”除非清楚指明,均包含复数形式。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包括”、“包含”和“含有”表示存在所声称的特征,但并不排斥存在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在X和Y之间”和“在大约X和Y之间”应当解释为包括X和Y。本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在大约X和Y之间”的意思是“在大约X和大约Y之间”,并且本说明书使用的用辞“从大约X至Y”的意思是“从大约X至大约Y”。在说明书中,称一个元件位于另一元件“上”、“附接”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耦合”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等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附接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和安装在所述反射板上的天线罩支承件,其中,所述反射板包括主体部和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至少包括与反射板的主体部相连并且相对于反射板的主体部折弯的第一区段,其中,在反射板的主体部上或上方安装有一个或多个辐射元件阵列,其中,所述天线罩支承件包括用于支撑天线罩的支承部和用于与反射板相配合的配合部,其中,在天线罩支承件的配合部上设有第一支承件限位部,并且在反射板的主体部上设有第一反射板限位部,所述第一支承件限位部和所述第一反射板限位部相配合,以用于至少在宽度方向H上限制天线罩支承件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和安装在所述反射板上的天线罩支承件,其中,所述反射板包括主体部和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至少包括与反射板的主体部相连并且相对于反射板的主体部折弯的第一区段,其中,在反射板的主体部上或上方安装有一个或多个辐射元件阵列,其中,所述天线罩支承件包括用于支撑天线罩的支承部和用于与反射板相配合的配合部,其中,在天线罩支承件的配合部上设有第一支承件限位部,并且在反射板的主体部上设有第一反射板限位部,所述第一支承件限位部和所述第一反射板限位部相配合,以用于至少在宽度方向H上限制天线罩支承件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承件限位部构成为设置在配合部上的第一突出部,并且第一反射板限位部构成为设置在反射板的主体部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突出部构造用于卡接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至少在宽度方向H上限制天线罩支承件的位置;和/或,
所述第一支承件限位部和所述第一反射板限位部相配合,以用于至少在宽度方向H和长度方向V上限制天线罩支承件的位置;和/或,
所述第一突出部构成为在所述配合部上的沿长度方向V伸出的延伸条;和/或,
在天线罩支承件的配合部上设有第二支承件限位部,并且在反射板的折弯部上设有第二反射板限位部;和/或,
所述第二反射板限位部与第二支承件限位部相配合,以用于至少在前后方向F上限制天线罩支承件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板限位部设置在折弯部的第一区段上;和/或,
第二支承件限位部构成为设置在配合部上的第二突出部,并且第二反射板限位部构成为设置在折弯部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突出部构造用于卡接到第二凹槽上,所述第二凹槽能至少在前后方向F上限制天线罩支承件的位置;和/或,
在天线罩支承件的配合部上还设有过盈弹性部;和/或,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瑞鑫唐普亮狄科云
申请(专利权)人: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