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594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该开关包括:开关组件,用于在电路正常工作或发生故障时执行该电路的分闸动作和合闸动作;驱动机构,包含多个驱动线圈,用于驱动该开关组件的动作;以及控制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开关中的控制电路根据电路不同运行工况,控制流经驱动机构的驱动线圈的电流及其变化率,使得开关组件以最合适速度执行电路的分闸动作和合闸动作(分合闸动作),即,实现快速分合闸动作与常速分合闸动作的结合。由于快速分合闸动作的数量减少,因此上述疲劳损坏的概率降低,从而保证开关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关。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在较长时期内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电网发展任务繁重,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显得更加迫切。研发新一代高可靠性、智能快速断路器(或者称为开关)可为智能配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传统上,为了保障电网安全,切除故障电路,通常采用断路器来断开故障电路。但是,这样分闸速度慢,在电弧故障发生后30ms-40ms内切除故障电路,无法及时保护开关设备和人身安全。近年来,快速断路器还采用电磁斥力机构进行驱动。电磁斥力机构的结构简单、动作迅速并且方便实现电子控制,能够很好满足分闸速度要求。但是,电磁斥力机构的分合闸运动速度快,冲击力大,降低了快速断路器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开关,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快速开关使用寿命及安全性降低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开关,包括:开关组件,用于在电路正常工作或发生故障时执行所述电路的分闸动作和合闸动作;驱动机构,包含多个驱动线圈,用于驱动所述开关组件的动作;以及控制电路,包括:储能元件;串联的快速控制开关及其相应的快速驱动线圈,在第一控制支路中,用于在所述电路发生故障时控制所述储能元件对所述快速驱动线圈进行放电,以控制流经所述快速驱动线圈的电流及其变化率;串联的常速控制开关及其相应的常速驱动线圈,在与所述第一控制支路并联的第二控制支路中,用于在所述电路正常工作时控制所述储能元件对所述常速驱动线圈进行放电,以控制流经所述常速驱动线圈的电流及其变化率;其中在所述电路发生故障时的所述电流及其变化率大于在所述电路正常工作时的所述电流及其变化率。优选地,所述快速控制开关为第一控制开关K1,所述快速驱动线圈为第一驱动线圈L1,所述第一控制开关K1、所述第一驱动线圈L1与所述储能元件C串联;所述常速控制开关为第二控制开关K2,所述常速驱动线圈为第二驱动线圈L2,所述第二控制开关K2、所述第二驱动线圈L2与所述储能元件C串联;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线圈L2的电感值大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L1的电感值的1.3倍。优选地,所述快速控制开关为第一控制开关K1,所述快速驱动线圈为第一驱动线圈L1,所述第一控制开关K1、所述第一驱动线圈L1与所述储能元件C串联;所述常速控制开关为第二控制开关K2,所述常速驱动线圈为所述第一驱动线圈L1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L2,所述第二控制开关K2、所述第一驱动线圈L1、所述第二驱动线圈L2与所述储能元件C串联;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线圈L2的电感值大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L1的电感值的0.3倍。优选地,所述快速控制开关为第一控制开关K1,所述快速驱动线圈为第一驱动线圈L1,所述第一控制开关K1、所述第一驱动线圈L1与所述储能元件C串联;所述常速控制开关为第二控制开关K2,所述常速驱动线圈为所述第一驱动线圈L1的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L2,所述第二控制开关K2、所述第一驱动线圈L1的所述部分、所述第二驱动线圈L2与所述储能元件C串联;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线圈L1的所述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L2的电感值之和大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L1的电感值的1.3倍。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斥力机构、电磁机构、弹性机构。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的分合闸状态的保持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磁性保持方式、弹性元件保持方式、机构闭锁保持方式。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可控硅、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继电器、电磁开关。优选地,所述快速储能元件和所述常速储能元件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电容器、电池。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开关中的控制电路根据电路不同运行工况,控制流经驱动机构的驱动线圈的电流及其变化率,使得开关组件以最合适速度执行电路的分闸动作和合闸动作(分合闸动作),即,实现快速分合闸动作与常速分合闸动作的结合。由于快速分合闸动作的数量减少,因此疲劳损坏的概率降低,从而保证开关使用寿命及安全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开关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一;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二;以及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三。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开关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开关组件1,用于在电路正常工作或发生故障时执行该电路的分闸动作和合闸动作;驱动机构2,包含多个驱动线圈,用于驱动该开关组件1的动作;以及控制电路3,包括:储能元件;快速控制开关及其相应的快速驱动线圈,其中快速控制开关及其相应的快速驱动线圈串联在第一控制支路,在该电路发生故障时控制储能元件对快速驱动线圈进行放电,以控制流经快速驱动线圈的电流及其变化率;常速控制开关及其相应的常速驱动线圈,其中快速控制开关及其相应的快速驱动线圈串联在与第一控制支路并联的第二支路中,在该电路正常工作时控制储能元件对常速驱动线圈进行放电,以控制流经常速驱动线圈的电流及其变化率。相关技术中,快速开关的电磁斥力机构的分合闸运动强度较大,从而造成长时间使用时的疲劳损坏,降低快速开关使用寿命及安全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控制电路3根据电路不同运行工况,控制流经驱动机构2的驱动线圈的电流及其变化率,使得开关组件1以最合适速度执行电路的分闸动作和合闸动作(分合闸动作),即,实现快速分合闸动作与常速分合闸动作的结合。由于快速分合闸动作的数量减少,因此上述疲劳损坏的概率降低,从而保证开关使用寿命及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组件1包含真空灭弧室(示出为阴影)、静触头11和动触头12。该动触头12与驱动机构2连接,用于在驱动机构2的驱动下,与静触头11实现断开或接触,从而实现电路的分闸动作和合闸动作。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可以为斥力机构、电磁机构、弹性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分合闸状态的保持方式可以为磁性保持、弹性元件保持、机构闭锁保持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开关3可以为可控硅、IGBT、继电器、电磁开关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快速储能元件和常速储能元件可以为电容器、电池中的一种或多种。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为了清楚区分快速分合闸动作和常速分合闸动作,将附图标记定义如下。(1)将用于快速/常速分合闸动作的储能元件标记为C。(2)将用于快速分合闸动作的快速控制开关标记为K1。(3)将用于常速分合闸动作的常速控制开关标记为K2。(4)将用于快速分合闸动作的快速驱动线圈标记为L1。(5)将用于常速分合闸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n开关组件,用于在电路正常工作或发生故障时执行所述电路的分闸动作和合闸动作;/n驱动机构,包含多个驱动线圈,用于驱动所述开关组件的动作;以及/n控制电路,包括:/n储能元件;/n串联的快速控制开关及其相应的快速驱动线圈,在第一控制支路中,用于在所述电路发生故障时控制所述储能元件对所述快速驱动线圈进行放电,以控制流经所述快速驱动线圈的电流及其变化率;/n串联的常速控制开关及其相应的常速驱动线圈,在与所述第一控制支路并联的第二控制支路中,用于在所述电路正常工作时控制所述储能元件对所述常速驱动线圈进行放电,以控制流经所述常速驱动线圈的电流及其变化率;/n其中在所述电路发生故障时的所述电流及其变化率大于在所述电路正常工作时的所述电流及其变化率。/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710 CN 2020106644385;20200721 CN 2020214442041.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关组件,用于在电路正常工作或发生故障时执行所述电路的分闸动作和合闸动作;
驱动机构,包含多个驱动线圈,用于驱动所述开关组件的动作;以及
控制电路,包括:
储能元件;
串联的快速控制开关及其相应的快速驱动线圈,在第一控制支路中,用于在所述电路发生故障时控制所述储能元件对所述快速驱动线圈进行放电,以控制流经所述快速驱动线圈的电流及其变化率;
串联的常速控制开关及其相应的常速驱动线圈,在与所述第一控制支路并联的第二控制支路中,用于在所述电路正常工作时控制所述储能元件对所述常速驱动线圈进行放电,以控制流经所述常速驱动线圈的电流及其变化率;
其中在所述电路发生故障时的所述电流及其变化率大于在所述电路正常工作时的所述电流及其变化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速控制开关为第一控制开关(K1),所述快速驱动线圈为第一驱动线圈(L1),所述第一控制开关(K1)、所述第一驱动线圈(L1)与所述储能元件(C)串联;
所述常速控制开关为第二控制开关(K2),所述常速驱动线圈为第二驱动线圈(L2),所述第二控制开关(K2)、所述第二驱动线圈(L2)与所述储能元件(C)串联;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线圈(L2)的电感值大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L1)的电感值的1.3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速控制开关为第一控制开关(K1),所述快速驱动线圈为第一驱动线圈(L1),所述第一控制开关(K1)、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骏余银钢洪新春唐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一天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